在唐诗宋词的氤氲中一路走来,文人墨客的诗韵还是在我的骨子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只是现在即使有再多哀愁,我也会让它躲进心头,走下眉头,笑对生活。婉约的是性格,豪迈的是心态,国破家亡时,易安尚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何况今天的女子。 如今识尽人间愁滋味,于是学会放下,学会宽容,学会兼容,学会知足。人生几度秋凉,真的没有必要去计较太多。让人非我弱,得志莫离群。只要心中有爱,生活就很美好,就如这个晚上,凉爽的秋风轻轻拂过我的指尖,拂过我的面颊,使人不禁浅吟低唱:却道天凉好个秋! 天已立秋,早晚的气温已经比较适合人的体温,即便是很大的风,吹在身上的感觉也是凉而不冷,很惬意。下了班,远离了电脑辐射,大脑神经也一下子放松下来,张开双臂,仰头活动着酸痛的脖颈,晚风从指缝中穿过,从面颊上拂过,柔柔的,软软的,有亲情的温暖,又似爱人的怜惜。 心念动时,远方有电话打来,问在干什么,我说天凉好个秋!他就笑了,说:你慢慢诗意吧,别在这个秋天着凉了。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今年春节时就狠狠着凉了一把,三天躺在家里没动窝,他其实很想出去呼朋唤友,终因我卧病在床而压抑住了自己的想法。其实我习惯了孤独,并没有要他留在家里陪我,可是因为聚少离多,他还是选择了与一个病人终日厮守。三天后,我竟然习惯了他的呵护,甚至想若以后我病了,他不在身边怎么办?虽然春节过后,我们又远隔千里,我立刻习惯了结了婚的单身生活,而且还经常感冒发烧,照样一个人乐呵呵地度过,可这会他看似轻飘飘的一句交代,还是让我不禁生出一丝淡淡的离愁。 古人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所以文人墨客一直将秋天作为一个伤怀的季节,他们在秋天写下了很多流传千古的佳句。最早喜欢辛弃疾的《采桑子》,喜欢他的“却道天凉好个秋”。那时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纪,老师让每个人编辑一份手抄报,我还特意辟了一个诗词欣赏专栏,将这首词放了进去。惹得老师直笑:“小丫头,当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啊!” 再后来,喜欢上舞文弄墨,对唐诗宋词简直爱不释手,范老先生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让我看到了一位胸怀天下的大丈夫心中的百结柔肠,才知道英雄也是血肉之躯,他们也有俗世的悲欢离合,难怪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对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的喜爱更是让我被同学戏称为婉约派的传人,只是没有瘦比黄花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