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每年安排10亿支持以机器人产业发展

 决策咨询 2014-11-28
2014.7.19

  深圳每年将安排10亿元支持以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精密检验检测仪器等为重点的智能装备产业。深圳自动化产业优势巨大。        

  本土企业年增速达30%      

  产业年产值已超200亿      

  2007年,在日本学习、工作了近20年的工学博士畅志军归国创业,考虑到深圳的创业环境和广东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他在龙岗区创办莱恩精机(深圳)有限公司,研发生产高精密中高速冲、高精密冲床周边设备等中高端的自动化设备。2011年,该公司员工总数还不到40人,产值却已近2000万元。      

  “2011年以来,我们的产值每年以30%左右的增速在增加。今年年底,我们在宁波新建的生产基地将投产,公司的整体发展将更加快速。”畅志军表示,莱恩精机的客户主要来自珠三角、长三角的汽车等产业,考虑到长三角客户需求,在长三角建设了新的生产基地。      

  7年多来,莱恩精机已获得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外观专利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项,凭借多项核心技术开发的产品也得到了日本小松、ABB等大公司的青睐。      

  “从全球来看,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市场上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国家、地方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相信机器人企业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畅志军称,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理事单位,莱恩一直关注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方向,深圳机器人产业有一定优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009年成立的深圳市机器人协会,2013年初已有70余家成员单位,如今会员单位已达90多家,新增成员单位包括大族激光等知名企业,会员企业发展势头较好,将在iPhone6生产线上大量使用机器人的富士康就从大族激光购买了很多产品。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统计显示,2013年深圳机器人和自动化产业的产值超过了200亿元。      

  深圳机器人企业近千家      

  能在3C领域与国外同场竞技      

  机器人被称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然而在目前应用机器人最为广泛的汽车行业中,本土企业难以与国外巨头竞争。深圳机器人联盟秘书长毕亚雷认为,国内机器人企业在3C产业有更大发展空间。      

  毕亚雷表示:“整个珠三角3C行业用机器人的比例非常低,而且3C产业是中国机器人企业跟国外机器人企业同场竞技的领域,不像汽车领域,外国企业已经做得很成熟,国内企业只能拿来用。”      

  不过,深圳已有知名3C企业使用大量工业机器人替代工人,但多选择进口产品,国产机器人的机会还大吗?在毕亚雷看来,选择进口还是国产机器人关键看企业需要的精度,从生产需求来整体考虑,未必都要选择进口机器人。      

  深圳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核心技术优势突出、细分领域国内领先、产业集聚效应凸显。统计数字显示,深圳2013年智能装备约占整个先进制造业的20%,深圳机器人及数控装备企业有近千家。      

  根据深圳市今年年初出台的《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政策》,自2014年起至2020年,连续七年,深圳市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设立市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引进、重点企业发展、产业化项目建设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