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几岁决定你将成为怎样的人,有怎样的未来:读《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人生主题》

 昵称535749 2014-11-28

2014年的胡润百富榜显示,马云及其家族问鼎中国首富。在这之前的几年里,马云已经成为几乎全民所知的创业偶像。更多人热衷讨论马云的创业史,尤其对他在2003年之后陆续推出并大获成功的淘宝网、支付宝、天猫等电子商务知名品牌的发展史津津乐道。

马云为什么能?解答这个问题,其实不能仅仅聚焦于40岁以后的马云(马云1964年生),关心他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选择,更应将视角前移,了解青年时期的马云,更有助于挖掘他那些天马行空的创意和商业模式、管理方式的来源。

1988年,24岁的马云大学毕业后到杭州电子工学院工作,任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并很快成为杭州优秀青年教师。他还在西湖边上发起第一个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有名气。很多人因此来找他做翻译,实在忙不过来,就创建了海博翻译社。这个翻译社是过了两年才实现营收平衡的。

那些羡慕马云成功,却将原因解释为马云就是有“狗屎运”、抓住了别人没重视的机遇的人们,真能像马云那样,在20多岁的时候,努力工作,还想办法发挥特长,去办英语角?英语角并不是收钱生意,可以培养人气,但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扩大自己的人际圈,这是一个主动制造机遇的过程。而海博翻译社跟后来的淘宝网一样,最初都面临不赚钱的窘境,又有多少人可以在20多岁的时候,选择不放弃?可以说,青年时期的马云,决定了他后来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会选择什么方式做事,铸就怎样的成功。

自然,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有不选择积极进取的自由,实现人生的快乐幸福也并非一定要以获得事业成功为前提。但问题是,很多人并没有作出放弃的选择,非常渴求获得成功,却更愿意随心所欲的工作和生活。是的,什么时候、任何年龄决定努力都不算晚,但长期懈怠一定会导致人们在想要努力的时候,无法集中精力、很难采取行动,继而与机遇和成功都失之交臂,最后长期的生活在懊恼和对他人的羡慕乃至忌恨之中。

有“韩国畅销书女皇”之称的南仁淑就认为,二十几岁决定人生主题。二十多岁正是养成积极习惯、平衡自我与社会的最佳时期。这个年龄段可能是多数人面临人生最大、最多困难的时期,会导致或加剧社会分化。但在生活、感情、家庭等方面的痛苦面前,如果选择踟蹰不前,并不能消除痛苦,那些所谓“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从来就不可能为恋爱逝去而起到疗伤的作用,相反,人只有迈开脚步,才能获得慰藉,才能赢得走出困境的机会。同样,因择业、学业、职业等方面问题导致的不安,也只有约束自己稳定下来,忠于自己的内心,忠于职责,才能最终消弭不安。

当然,强调忠于职责,不等于要固守一份工作。南仁淑在书中也谈到,二十几岁的时候,年轻人应更注重寻找能够让自己保持兴趣、激发出潜能的职业理念,而不是简简单单找一份可能带来短期高收入的工作。如果仅仅是因为一份工作的收入、晋升前景、社会评价等因素而作出选择,通常情况下会让内心抗压能力并不强的年轻人承受更大压力。

要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充实自己的内心,就应当在工作之余,尽可能学习一些看上去没有什么用的东西,在自己的健康爱好上多花时间。南仁淑也提醒指出,这其实可以为年轻人未来过好中年、老年创造条件,避免到了中老年陷入混天度日的无意义生活状态。

这本书也谈到了年轻人通常最为关心的成功法则。不少年轻人不愿行动,放任自己的愿望、目标束之高阁,并不是因为懒,而是陷入了完美困境,不到“万事俱备”的条件下就不采取行动——这种理解当然是错的,人们对自我、他人、环境、机遇的认知常常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或误差,可能出于压力,可能对麻烦、弊端、不可行性考虑得过多,才会迟迟下不了行动的决心。按照凡事挑错的思维模式,马云从毕业后的各项重大选择,其实几乎都是不可行的,但他还是去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目标,通过行动实现了目标。年轻人要学马云,重要的是学“先做,先行动”这一点。

南仁淑在书中还谈到了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应当如何管理家庭关系、人际关系,恰当的处理他人的嫉妒等不良反应,怎样学会并养成倾听的习惯,给出了相关的行动建议。这些对于年轻人改善人际环境,调适家庭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家庭与人际矛盾,全身心投入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人生主题》书评/郑渝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