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看“天地不仁”

 杏林守望者 2014-11-28

怎样看“天地不仁”

 

中国文化讲究曲,曲中有意境,曲中有味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在说什么?说登鹳雀楼。作者表述登鹳雀楼不是写怎样登或鹳雀楼怎么样,而是写鹳雀楼以外的东西,写登鹳雀楼所带来的感受。

一个杯子空才能容,装满水再也装不下别的什么。杯空亦曲,有曲位,有运作余地。曲则全,曲成万物……古圣人的智慧早已洞悉物形的因,而我们好多人的认知,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术上都比较喜欢执着物形的象。以为看到的、摸得着的、感受得到的都是事实,却不在意所谓的事实是现象、是样子,而致每为所误。

我喜欢读《老子》,写文章曾谈到老子的“天地不仁”。为此,当中“不仁”之说引起了网上网下一些朋友热议……

怎样看“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彭程万书写)

 

天地为何会“不仁”?一般说“不仁”是指责没有爱心的人,比如“为富不仁”等。“仁”的含义是什么?古说“仁者,亲也”,天地与谁亲厚?说出口的“仁”是关爱的概念,表现在行为乃顺人性之情,达伦常之理。 历史文化对“仁” 有诸多解释,但无论怎样解释,站在整体的立场,对于天地万物来讲,“仁”还是偏于私德方面。着眼全局、着眼公道,无“仁”可说。

天长地久,是因为天地没有意识,才能按照本有的规律运行;天地没有想法,故不求长生得长生、不求久远得久远。

狂风暴雨,山呼海啸,孰为此者?天地;非天地想这样做,不知不觉就这样做了!

“仁”是对人好,怎样做才是对人好呢?老子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圣人都不现有形的爱心,对万物、对百姓没有特别的关照。目中无物、无人,所谓万物、百姓如同草扎的祭品(刍狗),祭祀后就散弃。尽管万物、百姓对天地、圣人有所期待,天地、圣人却是麻木的,没有好的脸色你看。正因如此,人们在洪水、地震各种自然灾害面前学会了适应天地的变化。圣人留下一本本玄乎深奥的经典,难懂难明!有说法、有比喻,就是没有铁定的答案,这就迫使后人动脑筋思考,从而演绎出精彩的文化。

“不仁”看似是不好,看似不好就真的不好?

有位作家早年在企业工作,企业领导知他能写,常拿出很多题目让他作写手、枪手。这些都是他本职外的事,对于领导的信任,他夜以继日地、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写过很多东西,代拟论文、工作总结及文件、报告、报道,还有登在厂报上的诗词、公司晚会用的相声稿件……充当义务宣传员,没领过加班费,也没被提拔,从无怨言。有师兄见此不平,私下在他面前骂那些领导“不仁”。回想此事,他有些感慨:“我不是科班出身,若非遇到这些“不仁”的领导,没有那段时间的笔头磨练,今天也无力搞什么创作!”

人才是打造出来的,曲的路不但练出人的脚力和意志,还可提升人的智慧和能力。

有位天之骄子,一到世上就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家人爱护,师友赏识,自身有些才艺,又会做人,到哪都受欢迎,到哪都充满阳光、充满爱……谁也没料到偶遇逆境,一向顺风顺水的他接受不了……在阳台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朋友,总是优先享受到外界馈赠的仁、外界馈赠的爱,未必有利于成长。

某富二代公子刚大学毕业,就被其父安排到边远的贫困地区体现艰难,不提供什么,要他与老农一家子生活。严父暗中给老农些托管费,吩咐:“你干啥他干啥,你吃啥他吃啥……”。公子身无分文,也不知自己在哪,就这样成了老农家中新进劳动力,开始时不适应,暗骂老父“不仁”……后来他掌管并发展了父传的产业,才领悟老父“不仁”的好处。

“仁”与“不仁”时常是我们的看法和感觉,抛开观念上的取向,就会发现两者是互为一体,有确认的“仁”就有相应的“不仁”。读过《易经》的人都知道,太极有阴阳两面,即便单看阴的方面,也是阴中有阳,单看阳亦阳中有阴。如果不能以归零的心态察看,我们脑里始终是一团云雾。

“明明我是老板的心腹,为什么老板总是骂我;我死心塌地为他卖命,他却每是令我很难堪。”年轻的伙计一肚子气向人倾吐,他需要同情,好在没遇上别有用心的人……听年轻人讲说话的是位长者,只见他冷冷地回应:“敢问是否你的委屈,就是老板的‘不仁’呢?父教子,做错事,以棒问,是为让你长记性,因为当中有亲情,对别家的孩子他就不会这样。老板骂你表明老板看重你,老板不看重你,又怎会为你劳气呢?不满意,想办法将你弄走就是了”。伙计还是不明白,长者继续说:“骂你是爱护你,一是老板希望你多些警醒,减少工作失误,早日成器;二是老板骂你也是骂给别人看,你是老板的心腹,也遭严厉责骂,既表白老板没有偏心,同时也好让其他同事不嫉妒你、针对你。”小伙计此刻才如梦初醒。

干果外表硬,内里却是仁。倘若我们只执着自己的感觉,怎会知道形外的情和理。古汉语有一词叫做“观”,“观”原义是高台,高台有个特点是看得深远广阔,看到整体。故“观”是在高处看,但不是看两眼就算,而是看到有所察觉为止。大家熟悉的《心经》起句就是“观处自在菩萨”,道家文章就更多谈到“观”了,如观徼、观妙、观复等等,连道家修行的地方也称作“观”。“观”是明通事物真相的法门,不但出家人在“观”,混迹红尘的人也在“观”。儒者在观、诗人在“观”、画家在“观”,搞政治的也在“观”。你不“观”,愿意读死书,谁也没办法。

翻开《论语》,有一段子贡与老师的对话:“管仲不算仁者吧?齐桓公杀公子纠时,管仲不能为公子纠守节,反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助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至今好多人都享受到他的恩惠。没有管仲,恐怕中原已被外族入侵,我们已变成蒙昧人的模样。怎能够拘泥于狭隘的信义,像躲在沟渠自杀而不让人知那副德性呢!”

伟大的人物,如果你要挑剔的话,也有很多这个不是,那个不是。看问题看实质,就不会乱作评说。

有位元帅他的部队遭敌军闪电式袭击,兵败如山倒,危亡之际,他派人在撤退路上沿途的水源施放毒药,有效地抑制了敌军的进击速度,同时也毒死当地一批未及避祸的平民……后有人读历史有看到这一段就大呼“不仁”。尽管元帅的做法,其结果是保存了实力,缓过一口气来打败了侵略者。唉,鼠肚鸡肠,何以体会达者的胸襟!非常时期,有圣人智慧的、杀一无辜而能救活一条村的事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做,何况这元帅是在拯救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

天地不仁,周行不息;圣人不仁,顾全大局。

我们是凡人,凡人尚仁,世间会逐步趋向和谐。若是天地向万物示爱,天地就会失去原有的特性;失去原有的特性,运转就会脱离轨道。圣人直接对百姓好也有问题,对你好便意味着对别的人没有那么好;他对所有人都好,等于对你不怎么样。有所爱自有所偏,偏则引起纷争。圣人不亲近谁,我行我素,所守是公道。

朋友,是天地圣人无情冷酷,使众生经受磨难中、激发起潜在的生存意志和成长能力。 “天地不仁”,锻打出锦绣河山;“圣人不仁”, 造就了优秀的民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