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述说潮州古城的沧桑历史

 凤州鸣 2014-11-28

摘要:潮州的古城墙是着名的潮汕美景之一,同时也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最长久的古城墙之一。

  潮州的古城墙是着名的潮汕美景之一,同时也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最长久的古城墙之一。迈进古城墙,摸索着古城墙壁沧桑的条纹,就像阅读着这几千年来的潮州历史。

  驻足滨江,在宛如长城的灰色与绿色之间,人所想到的却绝非铁骑如风,马嘶金鸣的古国悲歌;也不完全是柳绿如烟,笙歌缭绕的江南情调。或许,那只是关于一个小古城的宁静遐思,至多再调进一点人生韵致的体味与怀想。

  若晴空当阳,天青水碧,和风徐来之时,自韩江大桥头信步向北走入滨江,穿行于根叶婆娑的古榕树下,则可以欣赏到一组风与影的和谐奏鸣。榕树荫中,时有奇石妙花,回廊短几。三两翁妪,或持书,或把扇,悠然笑谈……

   城墙已经褪去了所有时光的旧痕,所幸它依然是素朴的。绵延八里的城堤上,依旧点缀着四座城楼:下水门城楼、广济门城楼、竹木门城楼、上水门城楼。崭新的仿古建筑,似乎仍在顽强地牵挽着一丝老潮州的记忆,正如城墙边偶尔飘出的一曲弦诗,或者一缕冽然的功夫茶香。

  位于东城墙中段的广济门城楼,俗称东门楼,是古城最大城楼。始建于明洪武3年,后多次重修,基本结构和装饰至今保留明代风格。楼仿宫殿式建筑,高三层,各层均为五开间,各层檐下和栋脊多用木雕装饰,红墙朱柱格子窗,上书对联万峰当户立,一水接天来。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登至高高的广济楼,眺望那韩江水涨、长桥卧波,看那烟波浩淼、行船如梭,别有一番景致。
  沿着古城墙,过广济门就是竹木门。其实,数百年来,竹木门外便是潮州地区货物主要集散码头。当时修复古城墙时,施工人员就在竹木门以北约50米墙基处发现6块与古代商贸活动有关的石碑。这6块清代石碑规定了各商家要明码标价,违者严惩等内容。历史的变迁使韩江水运日渐萧条,也使潮州城失去了粤东地区商贸中心的位置。但在古老的竹木门下,仍不难想像当年城外百舸争流、万商云集的繁华景象。
  一千多年来,古城墙见证了守城将士浴血奋战的悲壮故事,也记录了父老乡亲流离颠簸妻离子散的苦泪诗行。作为潮州城最为醒目的标志,古城墙既是粗犷的城防建筑,也是记载古城历史的大书,临江望去,滔滔韩江水一路远去,阵阵江风,好像掀开古城墙沧桑历史,千年不断的江水,仿佛在诉说着发生在古城上的一桩桩英雄故事。

  简介:据史料记载,古城墙始建于北宋时期,分子城和外城,开始是泥土夯筑而成,至北宋中期,大半毁坏。宋仁宗皇佑5年(1053年),知州郑伸主持修筑子城。当年的筑城记碑刻,至今仍保留于金山上。至于东城一面,公元1234年,即南宋理宗年间由知州叶观主持兴建。这道城墙稍后称为堤城,从南宋修筑至今,经历数百年兵火沧桑,几经修复,其位置、墙体结构、门楼雉堞仍基本保持原样。
  堤城以上水门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北段自上水门至金山麓,原是子城东墙,在北宋初建时还只是土城,绍兴14年(1144年)重修,才开始在外墙砌石头。南段自上水门至南城墙衔接转弯处,是外城的东墙,于宋代端平初年兴建,当时也只能做到外墙砌石,内面夯土,土石兼半,未臻完美。
  古代城垣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军事设施,目的在于防范敌人、保卫州城的安全。明洪武年间,俞良辅主持重修的潮州城墙,其设施十分完备,其中敌台、窝铺和月城,都是宋城未曾提及的新设置。据记载,明初这次重修,全城共建有敌台44座,窝铺67间,雉堞2932个,7个城门均有门楼,东、南、西、北各门还有月城扞卫隐蔽,真可谓固若金汤。现在修复后的城墙共设立大小敌台20座,雉堞近600个,雄伟壮观。

官诰巷 金山巷

摘要:从官诰巷行至金山巷,这里不仅流传着一段忠烈志士抗击元兵的英雄史诗,而且清代的军事指挥机构——潮州总镇署也为街坊所津津乐道。不仅如此,潮州内八景之一的七星步月也曾经是当地的一处名胜古迹,只不过,随着岁月的变迁,当年小桥流水、碧波映月的美景已经湮没在历史的时空中。

       在中山路往金山实验学校方向,有一条极为普通的巷道,巷内两侧分布着一幢幢老式的住宅楼,偶尔有几间狭小的店铺夹杂在中间。这条巷道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其巷名却极为特别,称为官诰巷。据《金山街道志》记载,清代巷内曾建有一座圣旨亭,记载着朝廷敕封官诰,巷道也因此得名,后来圣旨亭被废,但巷名却保留了下来。这条巷道与金山巷连接在一起,两侧也有不少清代或民国时期的建筑物。从官诰巷行至金山巷,我们意外发现,这里不仅流传着一段忠烈志士抗击元兵的英雄史诗,而且清代的军事指挥机构——潮州总镇署也为街坊所津津乐道。不仅如此,潮州内八景之一的七星步月也曾经是当地的一处名胜古迹,只不过,随着岁月的变迁,当年小桥流水、碧波映月的美景已经湮没在历史的时空中。

  忠节坊:承载抗元志士不屈气节 

  日前,在金山巷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对官诰巷与金山巷进行了探访。走至金山巷头,一处破旧的牌坊引起我们的注意。
  这处牌坊建在金山巷与北马路的交界处,外观看起来像个拱形的大门,牌坊由两条红色圆柱撑起,外貌极似民国时期建筑。街坊告诉我们,这便是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忠节坊,是为纪念抗元的潮州志士马发所建。
  既然是明朝嘉靖年间所立的牌坊,为何外观会呈现出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呢?是不是街坊介绍错了?潮州文化研究人士陈贤武告诉记者,这处牌坊确实是明朝时期所立,连石匾上的忠节坊三个字都是出自嘉靖年间福建兴化府知府黄一道之手笔。只不过,由于牌坊建立年代久远,部分构件岌岌可危,当时有关部门怕伤及过往路人,于是在1923年对其进行重建,因此才留下这样的外观。重修后的牌坊,在石匾的上方还写有省立第四中学校道等字,但文革时期被人用灰涂掉。陈贤武说。
  马发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又有何功绩令后人为他刻石立坊?寻遍了忠节坊的前前后后,我们没有找到一丝丝有关马发的人物介绍。就在我们感到失望的时候,街坊告诉我们,马发墓就葬在金山上,可能会有一些碑文记载着他的生平。为了寻找这位先烈的事迹,我们决定登上金山。

      登上金山的路必须经过金山实验学校的校门,我们与校门口的保安打过招呼并做了登记后,便开始沿着学校的石阶攀登。走到石阶的尽头,再向右边走去,不久就见到了一块残破的墓碑,上面写着马公暨阖门全节之墓,墓碑的前方立有一块牌匾,记载的正是马发的生平事迹。
  从马发的墓志铭上,我们了解到,马发为海阳县人,是南宋末年的抗元将领。1278年初,元兵得到内应攻陷潮州城,马发决心拼一死战,率领残兵100多人退守金山前的子城,又浴血奋战了三夜三日,最后士兵死战殆尽。马发遂令妻儿都先自缢,然后饮鸠自尽,全家13人壮烈殉国。时为南宋景炎三年(1278)三月一日。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忠烈气节,便为他修建了这座衣冠冢。
  专门研究潮州文化的陈贤武补充说,元兵攻打到潮州时,当时的知州闻讯弃官而逃,全州陷入无政府状态,马发原来是担任摧锋寨正将,受命于危急之际,起来摄潮州的知州事,他积极做好抵御元兵的准备,坚守了一年多,与强悍的元蒙大军持续鏖战,前后打了三仗,演出了潮州人民抗元斗争最惨烈的一幕。至今,这段悲壮的故事一直在金山巷的街坊中流传着。
  

七星步月:消失了的潮州胜景

说起潮州八景,很多潮州人都能讲得清楚。但如果跟你说潮州还有内八景,你能准确地说出内八景的名字并知道它们分布在哪里吗?在探访金山巷的时候,陈贤武告诉记者,金山巷中除了忠节坊外,还有潮州内八景之一七星步月
  据陈贤武介绍,潮州内八景包括东楼观潮、西园赏菊、古刹梵唱、府楼钟声、莲花午照、七星步月、奎阁晨晖和芦荻晚眺。现存的部分潮州文史资料中对七星步月胜景的描述十分引人,称这一名胜古迹位于金山脚下,有一片碧波沟塘,上有石桥,桥墩分七孔,每逢月夜,月光自上半夜到后半夜由东到西泻入桥孔,映照水中,行人至此赏月,别有情趣。
  听到这样的美景,我们忍不住要求居委会工作人员带我们去看看。沿着金山巷往北马路方向前行,经过金山实验中学的校门后,街坊指着左侧的一条横巷说,这里就是七星桥巷,也就是以前七星步月胜景的原址。
  记者在巷内走了一遍,发现除了一处锈迹斑斑的路牌挂在墙上之外,这里只是一条普通不过的小巷,既没有溪涧碧波,也没有石板拱桥,与想像中的七星步月美景相去甚远。
  七星步月为何会变成一条普通的小巷?这里原来是怎样的一番风景?听说我们来了解这处古迹,街坊便带我们来到一座老民居,请出了巷中最年长的老人章源鑫。章源鑫老人今年87岁,自先祖开始,已经在这里居住了500多年。一提起七星步月,老人的记忆慢慢回到了从前。
  章源鑫说,这一带原来是金山脚下的房子,金山巷头住着很多客家人,他们在这里做买卖,卖面食、豆腐,生意十分火旺。七星桥就建在现在七星桥巷的地方,当时这里还有溪涧水塘,后来七星桥周围逐渐建起了民居,慢慢地,七星步月的胜景就被蚕食了。
  为了让我们更直观了解七星桥存在的位置,章源鑫老人带着我们来到巷头,用手比划着这座消失的古桥的位置。从老人的介绍中,我们得知,七星桥大约从巷头开始,至现在的苏悉地园结束,全长约二三百米。
  而据章源鑫老人介绍,当时这座桥上是没有栏杆的,经常有小孩在桥上玩耍后跌落水中。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带建起了民居,溪涧水塘与七星桥就被埋在地下,永远地消失了。至于七星桥建于什么年代,章源鑫老人也无法说清楚,但记者查阅清乾隆时期的《潮州古城地形图》得知,在地图的北面已经明确标出七星桥的位置,可见这座桥至少在清朝初期就已经存在。
  潮州总镇署:湮没在历史中的军事机构

  在探访官诰巷之前,我们查阅资料得知,官诰巷头有一座显赫的建筑物叫潮州总镇署,是明清时期粤东的军事指挥机构,承担着海防前线的布防任务。
  从中山路拐入官诰巷后,我们便开始寻找这座总镇署。但从巷头行至巷尾,始终未见有一处类似官厅府衙之类的古建筑,甚至连一片老墙残壁都没有。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片地方已经被彻底改建过,如果要了解总镇署的原址,恐怕还得找附过的老街坊问一问。
  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官诰巷4号一户姓蔡的住户家中。户主蔡伯今年已经65岁,对于潮州总镇署的旧貌,他只记得个大概。为了让我们更清晰了解总镇署的位置,蔡伯带我们来到中山路的金山街道办事处前面,用手比划着当时总镇署的前门位置。蔡伯称,潮州总镇署在官诰巷中一直很有名气,这片地方以前总称为镇内,有一部分地方是作为民房使用的。
  据蔡伯介绍,总镇署坐北朝南,大门大概在现在的中山路位置,其后墙直至金山巷,右侧为官诰巷,左侧至金城巷,规模相当壮观。记者在现场观察到,按照蔡伯的描述,总镇署的左侧就接近古城墙,如果在这里驻扎兵马,一旦有敌人来犯,应付战事就相当迅捷。
  同行的陈贤武告诉记者,潮州总镇署在一些文史资料中也称潮州镇总兵署,这里的最高长官是总兵,专门负责地方的军事调度,在朝廷中属一品官员,其职位远比当时的潮州知府要高得多,所以他的办公府署要比其它衙门气派堂皇,而朝廷在任命总兵的时候也是十分慎重的。如果按军事功能设计,当时的总镇署内可能还有一些训练场所或圈养战马的马厩。
  根据陈贤武的介绍,我们在清代乾隆年间的《潮州古城地形图》上,果然发现总镇署内还标示有箭道、观德门等,而在官诰巷的另一侧还有一处马草场,这可能就是当时作为军事机构的配套建设。
  陈贤武还告诉记者,清初刘进忠反清事发后,镇署曾受到摧毁,后来由总兵马三奇重新大力修建,规模才显得壮观。此后历任总兵都对总镇署都有过修建,增设了马道、箭场等。
  探访官诰巷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不同于其它小巷一样寂寥僻静,这里是城内居民出入金山实验学校的交通要道,每天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只不过,从这里经过的人们,很少去留意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座显赫的建筑。

探访城市老街巷 英聚巷

摘要:英聚巷位于老城区的中心地段,她一头连接着义安路,另一头通往太平路,在明清时期是一条十分繁华的街道,现属湘桥区湘桥街道义安居委管辖。

  这条老巷全长178米,宽4.2米,巷内的建筑物大多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外貌,但内部格局或多或少已经被改造过。在探访中得知,这条巷道中不仅居住过顺治年间的进士杨钟岳及近现代的潮州鞋业大王郑云圃,而且在清朝就建有专门兴资助学的机构扶轮堂。走在巷中,太史第、邹家祠、吴价府、潮安县立第四女子小学等显赫一时的建筑物不断从我们的脑海中掠过,仿佛一幕幕快镜头的电影,让我们感叹于时空流转之快,世事变迁之巨。

  鞋王府第:一座宅院  三种建筑风格
  位于巷头3号的一座老宅。
  从正门看去,外貌是一座清代风格的宅院,但大门的正上方并没有嵌着显示身世与荣耀的牌匾,而是写着前程万里四个大字。潮州民俗文化爱好者陈贤武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文革时期破四旧留下的痕迹,其实这座宅院大有来历,它的前身便是顺治年间的进士杨钟岳的府第,由于杨钟岳曾供职于翰林院庶常,明清时期官方对翰林多称为太史,因此这座府第便是清代的太史第,后来为潮州城内郑义成鞋庄的掌门人郑云圃所买。
  进入院宅后,我们在主人的带领下参观了这座古色古香的民居,直到走至宅院的最后一落时,同行的主人连连说了几个奇特。原来这座院落前厅的木椽或檐桷上都画有精美的祥云图案,这显然是清代早期的建筑无疑,但到了中间的院落,从木雕花牙的精细程度而言,其建筑风格应该是晚清才有的,而到院宅的后包部分却处处体现民国时期的建筑特点,所以觉得十分奇特。主人告诉我们,这应该是一座建于清初的院宅,后来的主人买下它之后又多次重修改建,所以每一次大修都留下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一座宅院能展示出三个不同时期间的建筑风格,这在潮州的古民居中也算是比较特别的,我们在参观的时候便领略了一次时空穿越的感觉。

  为了更具体了解这座老宅的过去,院内的住户请出了院落中最年长的老人。这是一位93岁的老妇人,头发花白,戴着一副黑边的老花镜,精神矍铄。她便是当年潮州城内鞋王——“义成鞋庄掌门人郑云圃的儿媳。说起这座老宅的往事,老人一时间陷入了沉思,过了片刻,她才慢慢的回忆起这座老宅的故事。
  在与老人的交谈中,我们得知,义成鞋庄的创始人是郑云圃的父亲,叫郑名安,原是饶平黄冈人。在太平天国平定不久,当时由于沿海地区治安动荡,生意经营十分艰难,郑名安便带着家眷来到潮州城经营做鞋买卖。后来,郑云圃兄弟继承了义成鞋庄的店业并把它发展壮大。
  老人的丈夫郑茂熙是义成大爷(郑云圃)的第9个儿子,现在这座老院宅中,就算她的辈份最高了。这屋子最热闹的时候曾经住着五、六十人,那时候家里的很多孩子晚上都要打地铺、睡客厅。据蔡丽卿老人介绍,义成大爷共有9个儿子,有些比较早就去世了,只有6房继承了鞋庄,其余的兄弟后来都有各自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很多后代子孙都到外面买房,然后搬出这座老屋。不过,每年祭祖的时候,他们就会回来,这座老屋也会重新热闹起来。采访中,我们还得知,老人的丈夫还是当代著名画家林墉的老师,林墉回潮州时,还曾到老宅中探望过她。
  据主任介绍,当时潮州城的义成鞋由于制作注重质量,而且经营讲究信用,偶有顾客买后发现鞋面走纱或鞋底断线拿来质问时,鞋铺不仅一概对换,而且当面道歉。长此经营,义成鞋庄信誉极好。

  邹家祠:名贤祠堂 今成老干部之家
  邹家祠位于英聚巷巷头,坐北向南,是一座明末的建筑物,相传是祀奉明朝进士邹鎏的祠堂。在探访邹家祠之前,我们一直认为它是一座古朴的祠堂,或许会因年久失修而略显破旧,但没有想到,走进这座300多年建筑中,我们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祠堂内的墙体不仅粉刷得十分洁白,所有的门窗也都油漆得明亮清新。能够看出其年代久远的地方只有那些满是裂痕的青石板和门口一对光滑的石鼓。
  听说我们要探访邹家祠,义安居委的工作人员带着我们来到英聚巷6号。抬头望去,大门的正上方写着老干部之家。居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已经改建成老干部活动中心,每天都有一些老干部来这里读书看报。
  刚踏进邹家祠的大门,我们就听到一阵拉二胡的声音,抬眼望去,10几名老年人正端坐在大厅中,每人手中拿一把二胡,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板一眼的拉了起来。
  我们在院内转了一圈,同行的主人称,这座祠堂的格局基本还是保存完好的,从外墙看来,祠堂在清代的时候可能有过一次大修,屋内的这些椽梁雕花便时清代重修的痕迹。
  从邹家祠出来后,门口的一对石鼓是几百年前的文物,也是潮州历史文化的见证。据介绍,邹鎏是明朝的海阳县人,也就是今天的潮州人,他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考中进士,官拜户部主事,后升为员外郎,专门负责粮食运输督办,后来又出任襄阳知府。据资料记载,邹鎏年少丧父,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而他对母亲也极其孝顺。明朝末年,张献忠起义并率兵攻打襄阳,邹鎏练兵筹粮,屡次击退张献忠的进攻。邹鎏因其身世显赫,后人为了纪念他,特地修建了这座祠堂。

 
 

 

 

相约广济古桥 走进潮人故里

摘要:魅力潮州,文化古城。潮州人民热忱欢迎您到潮州来,逛古城、游乡村、看潮剧、品潮菜、购潮货、泡温泉。相信潮州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一定会让您流连忘返,给您留下美好回忆!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部,与福建省相邻,是广东省的东大门。全市总面积3679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533平方公里),总人口270万人。潮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营经济发达,产业特色鲜明,港口资源优越,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侨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潮州菜之乡


  近年来,潮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富裕潮州、美丽潮州、文明潮州、幸福潮州的核心任务,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积极融入珠三角、对接海西经济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文化经济、港口经济和绿色经济,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潮州工业基础扎实,民营经济发达,产业特色鲜明,陶瓷、服装、食品、不锈钢、印刷包装、水族器材等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卫浴陶瓷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30%40%55%,电子瓷基体产量占全球一半,婚纱晚礼服生产和出口量国内最大。潮州港是华南地区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具有避风条件佳、作业时间长、水深不淤和岸线稳定等优点,已发展成为潮州的重要增长极。潮州农业素以精耕细作、高产稳产闻名,凤凰单丛茶在全国名茶评比中屡获最佳奖项,潮州柑享誉海内外,海水网箱养殖有海上牧场之称。

世界潮人祖地
  潮籍华侨出国时间早、人数多,国内各地遍布潮人足迹,素有海外一个潮州、国内一个潮州、本土一个潮州的说法。目前,旅居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的潮籍乡亲约230万人,并涌现出不少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地位的杰出人物。著名实业家、香港长江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嘉诚先生,受聘为50多所大学教授的学界泰斗饶宗颐先生,爱国侨领陈伟南先生,国际摄影大师陈复礼先生等都是海外潮人中的佼佼者。

旖旎风光 生态胜景
  潮州背山面水,是广东省第二大河,水质居全省各河流之首,长期保持在国家二类水质标准以上。韩江潮州河段环境整治与滨江景观建设工程,被原国家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潮州自然风光旖旎多姿。境内山、海、湖相接,不乏观光度假胜地。市区有金山、银山(葫芦山)、笔架山和绕城而过的韩江,构成三山一水护城郭的独特景观。市区北面约40公里有凤凰山,主峰凤凰大髻海拔1498米,云雾缭绕,银瀑飞泻;第二高峰乌岽山有火山口形成的天池,有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和奇岩怪石。凤凰山是畲族的发源地,有动人的民间传说和畲寨风情。市区南面约30公里的梅林湖海蚀遗迹,位于桑浦山麓,湖山相映,景色秀丽。环湖有古海蚀石、中离洞、白云岩和石林等景点。市区东南面约40公里的柘林湾有海滨浴场和白鹭天堂等景点。柘林湾海滨沙滩洁白,湾内的西澳岛是白鹭天堂,成千上万的白鹭晨暮奋翼,颇为壮观。

  潮州生态景区各具特色。拥有绿岛旅游山庄、东山湖温泉度假村、淡浮收藏院、绿太阳生态旅游度假区、幽谷逸林、凤翔峡、千果山、三叠泉、红山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胜景。绿岛旅游山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是大众化自然生态体验和高端商务休闲度假的旅游山庄。东山湖温泉度假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体疗养、风情美食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它独树一帜的洞穴式空中温泉,出水温度最高达到103℃,被专家誉为珍稀医疗温矿泉。淡浮收藏院,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它背靠砚峰山主峰,远眺韩江,全景犹如一幅雅致清新的水墨画,其中国历代书法碑林,以其规模宏大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碑林之一。绿太阳生态旅游度假区,以辉煌经典的欧陆风格,结合精致典雅的中国园林艺术,突出浓烈的古欧洲文化艺术效果,可让游客直观感受人类文明的灿烂辉煌、体验自然生态的赏心悦目。

千年古城 文化盛地
  潮州建制至今已有1670年的历史,是潮文化的发祥地,为闽粤交通要道和粤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海滨邹鲁的美称。以潮州话、潮剧、潮州工夫茶、潮州音乐等为代表的潮州文化,自成体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2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6人。
文物古迹星罗棋布
  全市有文物古迹1345处,其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方圆3平方公里的潮州古城风貌依旧、格局完整,至今还保留着720条走向讲究、纵横有序的街巷,古桥、古寺、古塔、古祠、古城墙等等,门类齐全,应有尽有。

  广济桥,俗称为湘子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第一座启闭式石桥,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其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的雅姿被广为传诵,已成为潮州文化的主要历史地标。太平路义兴甲街区,位于潮州古城中轴线上,长度约2公里,在北宋已基本形成,明末清初又引入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已修复的街区现有石牌坊23座,并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有京城帝王府、潮州百姓家之美称。潮州开元寺,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是潮州最大的古建筑群,是粤东最大的寺院,又是岭东佛学院的所在地。经历代拓建,开元寺的建筑既保留了唐代的基础格局,又凝结了宋、明、清建筑的艺术精华。许驸马府,是北宋英宗皇帝驸马许珏的府第,建筑近似于潮汕地区典型的驷马拖车建筑格局,被古建专家誉为国内罕见的宋代府第建筑,是了解宋代建筑特色和体验古代潮人生活习俗的旅游胜景。韩文公祠,是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纪念韩愈的祠宇,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韩祠吸引着历代不少名人前来瞻仰,并留下了大量赞诵韩愈的经典题词和传世碑刻。己略黄公祠,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其梁、桁、柱和门扇间的木雕装饰,是清代潮州雕刻艺术的代表作被誉为木雕一绝。龙湖古寨,创建于宋代,三街六巷格局规整,现保存完好的府第祠堂100多座,以潮居典范、祠第千家、书香万代之美誉而闻名海内外。此外,在潮州古城区还有展示饶宗颐先生学术造诣的饶宗颐学术馆,雄伟壮观的广济城楼及2公里长的古城墙,宋代笔架山潮州窑遗址等一大批文化旅游特色景点。 

民俗文化独具一格
  许多外地人认识潮州,是从潮州菜开始的。潮州菜以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嫩而不生、郁而不腻广受各地人民喜爱,使潮州菜馆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乃至世界各地。潮州工夫茶讲究水、火、茶叶、茶具、冲法和品尝的工夫及悠闲祥和、谦恭礼让的文化内涵,正在作为中国茶道影响着更多的地区和更多的人。潮剧是我国较古老的剧种之一,源于宋元的南戏,至明代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独立剧种,流传于粤东、闽南、港澳、台湾和东南亚一带,目前已收集到的剧目有1300多个。潮州音乐旋律古朴典雅,被专家誉为保留最完整的南韵古乐。

传统工艺巧夺天工
  陶瓷、刺绣、木雕等传统工艺享誉海内外。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中粤绣的重要一支,以其金碧辉煌、垫凸浮雕效果和钉金绣为特色而有别于其它绣种。潮州木雕又称金漆木雕,是中国两大木雕体系之一,以多层镂空和金碧辉煌闻名。潮州工艺美术瓷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细如丝见长。1980年,巨型通雕屏风双龙戏珠在新加坡展出时,被誉为代表中国工艺的登峰造极。在潮州古城,潮绣研究所、陈舜羌艺术馆、浓园木雕展示馆、颐陶轩潮州瓷陈列馆等展馆,能够让您得到一次视觉的洗礼,见证中原文化典橱的风姿。

体系完善 品质旅游
  潮州市委市政府以《旅游法》颁布实施为契机,突出古城文化旅游区为重点,以丰富的文化积淀为依托,积极实施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战略,大力发展古城文化旅游区和环古城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奋力把潮州建成粤东旅游中心城市、广东热点旅游城市和海西经济区特色旅游目的地。
  潮州区位优势明显。潮州是连接珠三角与海西经济区旅游大走廊的重要驿站。潮汕机场、广梅汕铁路、沈海高速公路和即将开通的厦深高速铁路,使潮州旅游区位优势凸现出来。
  潮州旅游配套完善。拥有一批高品质的旅行社和星级酒店、绿色饭店,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设有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随时能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咨询、预订、投诉服务。推出了潮州古城文化旅游区优惠套票,将古城区中的广济桥、韩文公祠等景点纳入线路,使游客能够全景感受潮州文化特色。
  潮州旅游持续发展。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潮州将积极运用市场手段,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国内外资金投资旅游业,推进旅游资源开发经营,增加旅游产品生产。同时,高度重视区域旅游合作,与周边地区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使潮州旅游服务更加高质、更有品位。
  魅力潮州,文化古城。潮州人民热忱欢迎您到潮州来,逛古城、游乡村、看潮剧、品潮菜、购潮货、泡温泉。相信潮州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一定会让您流连忘返,给您留下美好回忆!

义井巷:三百米老巷因“忠义”得名

摘要:义井巷的不少古建筑,却经风历雨各有损蚀。徜徉在这条著名老巷当中,目睹岁月蒙尘下的木檐灰瓦、青砖石板,我们更加品尝到历史的沧桑和凝重。特别是民国富贾吴祥记财东的府第,那座有着皇宫美称的中西合璧豪宅,处处冲击着我们的视觉,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思绪泛舟远去……

   义井巷,一条以井得名的老巷,全长300余米。巷头有一古井,名曰义井。相传宋帝昺被元兵追杀,逃亡至潮州时,口渴难耐,欲饮井中之水却苦寻不见水桶。正当其望井兴叹之际,井水却汹涌而起。宋帝昺大喜,随口说出井也知君臣之义也。掬水痛饮后,宋帝昺将该井封为义井。时至今日,义井之水仍然清澈,而义井巷的不少古建筑却经风历雨各有损蚀。徜徉在这条著名老巷当中,目睹岁月蒙尘下的木檐灰瓦、青砖石板,更加品尝到历史的沧桑和凝重。特别是民国富贾吴祥记财东的府第,那座有着皇宫美称的中西合璧豪宅,处处冲击着我们的视觉,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思绪泛舟远去。

      陈氏宗祠:
  一段家族记忆渐行渐远
  初夏的一天,我们来到义井巷探访,与之前走过的许多老街巷一样,这里巷道僻静、院落幽深,仿佛打在某个历史时空的休止符。14号宅院是一座普通的老屋,大概修建于清代,目前除了门面基本保留原貌,内部结构已遭到较大改变。殊不知,这座看似普通的宅院,却是巷中一大姓氏的遥远记忆。
  八旬老人陈芳绵清闲地坐在屋内,看着电视里播出的黄梅戏。见有客人来访,老人热情地起身招呼。他告诉我们,这座宅院有460多平方米,后门直通相邻的灶巷,以前住户都姓陈。陈姓是义井巷的大姓,数百年前迁居此地,至于原籍何处,现在已经不太清楚。隔壁的12号,原来是陈厝的祠堂,同样有数百年历史,可惜20余年前被拆除,改建成幼儿园。
  在陈芳绵老人的记忆中,陈厝祠堂建筑风格相当考究,大门上方嵌着一块陈氏宗祠的牌匾,门口立着两只石鼓,对面还有一片照壁。祠堂内部为二进制式,梁柱上布满木雕花牙,厅堂供奉着陈氏先祖,堂号为克昌堂。解放前,每年的祭祖日,各地陈氏宗亲都会聚集到这里,缅怀先祖、共叙情谊,场面十分热闹。到了解放后,祠堂一直被作为幼儿园使用,22年前由侨胞捐资,改建成四层楼房,以改善教学环境。
  来到12号探访时,我们发现,这所幼儿园早已停办,但室内的墙壁上,仍然可以看到太平街道办事处立于199161日的侨胞捐资建园碑记,以及众多捐赠人士的芳名录。陈氏宗祠的消亡,让一段家族记忆渐行渐远。不过,侨胞情系桑梓的善举,则成为另一个时代的印记。

  吴祥记府第:
  承载民国富贾辉煌往事
  义井巷中最为气势恢宏的建筑物,无疑是位于巷道中段的25号府第。说它是豪宅一点都不为过,潮州民间甚至将它誉为皇宫。虽然与其他传统民居相比,25号府第显得年轻了点,但它却承载着潮州城一个大家族的辉煌历史。这座豪宅原来的主人,正是民国著名百货商号吴祥记的财东吴雪薰。
  探访过程中,25号府第大门紧锁,但我们仍然能够窥见,围墙内庭院开阔、门户端庄。门楼上嵌着一块石匾,刻有延陵旧家四只大字,这是吴氏的郡望。府第左侧一部分建筑,现被作为潮菜食肆使用,使我们有幸目睹皇宫一角。仅仅这一个角落,已令人叹为观止。侧门的石柱就有四五十公分粗,柱脊保留着精致石雕。进入侧门,穿过外埕,又见一小门,上方亦嵌有石匾,正面刻履中二字,背面刻着两句话:家居亦以古为鉴,事过始知天有权。屋内各处椽梁,罗列着神兽、祥云等金漆木雕,每个房间都设有隔层,并且安装了彩色玻璃窗户。
  25号府第的后楼,可通往兴宁巷,如今是另一间潮菜食肆的经营场所。与前落传统潮式建筑不同,后楼属于西式风格,两层的楼房高屋建瓴、飞檐凌空,内外构造极尽奢华。二层外围的石栏杆,做工极其考究,每一处都雕刻着祥云图案。从后楼俯瞰,整座府第错落有致、规格独特,让人不禁遥想起当年吴祥记的财雄势大。食肆老板黄山告诉我们,整座吴祥记府第总共有28间房、99个门,原来存在许多牌匾,他的父亲曾将牌匾逐一拓印下来。可惜老人家已经过世,不然关于吴祥记府第的轶事,老人家讲述起来会更加清楚。

  潮州民俗文化爱好者陈贤武告诉我们,吴祥记百货商号创于上世纪20年代末,财东吴雪薰是潮州本地人,幼时家境贫寒没钱读书,12岁那年为谋生计,向亲友借了12枚银元,在开元街头摆地摊。积攒了一点本钱之后,他在利源街口租了一间小店,雇用两名伙计开始坐店经商,不久又在载阳巷口租了另一间门市。随着生意日渐兴旺,吴雪薰在载阳巷口四周逐步扩建经营场地,发展成楼上批发、楼下零售的吴祥记百货商店,员工也增加到40余人。
  据史料记载,吴祥记全盛时期,流动资本总额高达200多万元港币,批发、零售百货、五金、布匹、药品、食品等多类商品,全店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同时以独资和联号两种方式,在上海、广州、香港、汕头、厦门等地开设分号,雇用员工170余人。由于经营方式独特,诚实守信,吴祥记深得顾客信赖。抗战爆发后,商品市场动荡,许多商号被迫关停,而吴祥记依然能够维持运转。
  陈贤武说,1946年抗战胜利,吴雪薰耗资2000两黄金,在义井巷中盖起私人府第,即是我们现在见到的这座皇宫。府第工程量巨大,直至1948年才基本完工。不料时局变迁,主人几乎未享受过皇宫生活,便举家移居香港,豪宅遂成空宅。解放后,吴祥记由经理余华章代理,于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最终并入国营商业企业,成为国营百货商店……

  邢佑合族人府邸:
  整体结构至今保存完好
  30号宅院是义井巷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民居建筑之一。这座宅院为三进制式,门面颇显气派,进门两侧是门楼间,正面还保留着两扇中门天井中栽种着各式花卉,左右都建有避雨走廊。穿过天井,便见宽敞的客厅,屋顶很高,楹架上的金漆木雕相当简约。更引人注目的是,每一扇厅门上,都嵌着四块滤光玻璃。日光透过玻璃,折射出粉红的色彩,使宅院多了一层梦幻感。虽然宅院门匾被石灰所覆盖,我们看不到上面的字迹,但从室内种种典雅设置,可以想象,修建者当年必定拥有不俗的资力。
  宅院的住户邢凤武,今年已经82岁高龄,是枫溪中学的退休教师。他告诉我们,这座宅院面积600多平方米,是他的长辈于上世纪20年代所建,至今有近百年历史。原来住着两户,总共二三十号人。在老人的记忆中,大门上方那块牌匾,刻着河间旧家四只大字。以前客厅上还悬挂着另一块裕德堂的牌匾,并且设有精致的神翕,用来供奉祖先。文革时期,宅院曾遭遇浩劫,门匾被糊上了石灰,至今没有清理,室内不少古物相继流失,裕德堂的牌匾和精致神翕不知所踪。
  谈到自家的祖上,邢凤武并不清楚。他只知道,家族祠堂原来坐落在载阳巷,每年的祭祖日,全家都会到载阳巷祭祖。在今年221日探访载阳巷的报道中,我们曾提到,清末民初,潮州城有三个大家族:邢、蔡、饶。邢是邢佑合,祖上出自今潮安县凤塘镇洪巷村,一开始在乡下做小本生意,有了一定的资本以后,迁进城里的义井巷居住,继续开设商号,生意逐步扩大。陈贤武认为,这座30号宅院,便是邢佑合族人的府邸,邢凤武老人则是邢佑合家族的后人。

  许厝祠堂:
  租户自觉保护古老文物
  义井巷尾的42号建筑,目前居住着中年人李汉生夫妇俩。这座建筑从外观上看显得较为残旧,大门上方的石匾同样被石灰糊住,只剩下两只外露的石狮。走进屋中,只见前厅、后落都十分零乱,部分建筑更是面临坍塌。令人庆幸的是,整体结构并没有被改变,椽梁上的精致木雕,虽然遭到严重破坏,但仍有不少幸存下来。
  李汉生告诉我们,这座建筑现在属于公产性质,是他临时租用的居住场所。实际上,它是义井巷许厝的祠堂,至少已经有上百年历史。据李汉生回忆,解放初期,这座建筑曾作为学校使用,后来改为餐帘厂,不久又成为纺织品厂的生产场地,而他便是纺织品厂的员工。那时候,纺织品厂有200多名员工,生产过程中,祠堂里前前后后几乎都挤满了人。李汉生说,纺织品厂倒闭以后,这里变成了工艺厂,主要生产麦秆画、香包等工艺品。
  10多年前,李汉生向工艺厂承包了这座祠堂,自己从事工艺品制作销售。这时候,祠堂已经破败不堪,门匾被石灰覆盖,悬挂在厅堂上的追远堂牌匾不知所踪,各处椽梁的木雕,都裹上了厚厚的石灰,门口的石鼓也东倒西歪。李汉生见状,赶紧将石鼓收藏起来,以免被人搬走变卖。
      
这些年来,一有空闲时间,李汉生就搬着梯子,仔细将裹在椽梁木雕上的石灰清理掉,让这些工艺品重见天日。发现有坍塌迹象的结构,也尽力修缮保护。有一次,几个外地人得知我这里藏有石鼓,想要出高价购买,被我一口拒绝。李汉生对我们说,现在他暂时居住在这里,深知老建筑是历史文物,如果在他手中损毁、流失,那是一种不可弥补的罪过。

 
 

潮州五大最美古村落

摘要:每一个古村落,都是一个传奇,它们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人文生态和社会发展轨迹。每个古村落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基因,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传承潮州市古村落的文化内涵。下面,小编选取潮州五大古村落,大家一起走进潮州最美古村落。

        每一个古村落,都是一个传奇,它们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人文生态和社会发展轨迹。每个古村落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基因,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传承潮州市古村落的文化内涵。下面,小编选取潮州五大古村落,大家一起走进潮州最美古村落。

        一、龙湖镇龙湖古寨

        南宋初年建寨,至今八百多年,寨中央直街形似龙脊,四周韩江水、池塘湖水环绕,故称龙湖
        
街巷中,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100多座,不少有五进、十进之深,素有潮居典范、祠堂千家、书香万代之美誉。寨以重文崇教著称,历代涌现出进士、举人、贡生达600多人。
        
地址:护堤公路往汕头方向,过江东大桥后再继续往前大约3公里即到

        二、古巷镇孚中村

        古巷镇孚中村是潮汕最早的古村落之一,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这里,江夏黄氏近千年的古代遗风仍保存完好,与状元密切相连的历史文物更是随处可见。
        
孚中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古寨、神庙、祠堂、公厅、大宅、状元第、将军第、龙头书屋、状元石狮等,都是其文化底蕴深厚的见证。
        
地址:潮安县庵埠镇西北24.7千米,古巷镇人民政府驻地东1千米

        三、古巷镇象埔寨

        象埔古寨是潮州一处著名的古村落,寨中民居年代久远,宋、明、清各年代的建筑皆有。
        
纵观象埔寨中的这些古建筑,汇集了宋、明、清各年代的建筑风格,荟萃了木雕、石雕、贝雕、嵌瓷、彩绘、贝灰雕等潮州民间工艺的精华,又融入了中原建筑艺术和我国宫殿建筑的文化,彰显了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的尊贵与气度。整个古寨的建筑布局及其形制,对研究民居发展史和民宅演变,都很有价值。
        
地址:潮州市潮安县古巷镇古一村,东距潮州古城约8公里

        四、文祠镇李工坑村

        李工坑村入选广东省古村落,不是因为这里有多少悠久历史、价值连城的古建筑,而是这里有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古老传说,有原生态的畲歌和招兵节。
        
招兵节是畲族重要的民俗节日。相传远古时期,畲族的始祖盘瓠往番邦取番王头时,得到神兵的帮助,凤凰山的畲族人为了纪念自己的始祖,感谢神兵,每三五年举行一次招兵节,在这一天,材民们要穿起他们的服饰,共同到祠堂里祭拜祖先,场面非常隆重盛大。
        
地址:潮安县北部的凤凰山脉南麓,北靠后头山

        五、凤凰镇后河村

        后河村集古街村落、侨眷建筑、潮式民风于一身,又因历史悠久、至今仍保存着大户人家的人文底蕴和生活气息,被称为寻找旧日潮州风情的必到之地。
        
后河村中四方楼竹竿厝等百年老房,将南洋文化、华侨文化、潮汕文化统统包含了进去,将中式居住的功能、中外的生活方式统一起来,构筑了多重文化交融的典范,是潮州古村落的一朵奇葩。
        
地址:凤凰镇东兴管区后河村

韩愈在潮州

摘要:就像杭州人为了纪念白居易、苏轼,把西湖上的两条堤分别称为白堤、苏堤一样,潮州人为了纪念韩愈,也用他的姓来命名一些重要的地方。

从旧城东门出来,走过湘子桥就来到韩江的东岸。在沿江岸往北走一小段路,就来到韩山脚下,韩文公祠依着山势而上。在高处的一座主体建筑内,供奉着一尊比例比真人大了近一半的韩愈塑像。

  就像杭州人为了纪念白居易、苏轼,把西湖上的两条堤分别称为白堤、苏堤一样,潮州人为了纪念韩愈,也用他的姓来命名一些重要的地方。
  潮州对韩愈的纪念来得更加的隆重,城市东边的河流恶溪是潮州最重要的河流被改名为韩江,韩江以东的山原为笔架山”“东山,也改名为韩山。潮州人称这是江山改姓
  韩文公祠规模宏大,屋顶白色的嵌瓷花草装饰精细而雅致。韩愈的塑像就在这个建筑里坐着,穿过大门正好对着潮州城。韩文公祠始建于宋代,在明清有过大修。建设者们似乎希望,潮州人能这样一直活在韩文公的注视下。然而韩愈在潮州任职仅有7个来月。

  韩愈是唐代的著名文人和官员,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被明代文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和同代的柳宗元并称韩柳,他还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的美名。这些表明他在文学领域的地位。但在潮州,韩愈的故事更具体更饱满。
  公元819年,韩愈51岁了,在唐宪宗李纯的朝廷内,他官至刑部侍郎。这一年,唐宪宗下旨打开皇家寺院法门寺供奉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的浮屠塔,接指骨入长安供奉。指骨先在皇宫供奉,再送至各大寺院。从百姓到贵族,竞相礼佛,唯恐在后,有的百姓倾家荡产以供奉佛祖真身。韩愈上书《论佛骨表》,力劝皇帝莫迎指骨,而是将其投诸水火,永绝根本韩愈谏佛令宪宗震怒,被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在潮州的7个多月内,治理了水灾,在很大程度上除掉了韩江上的鳄鱼灾害。史料记载,韩愈刚到潮州就听百姓反映说恶溪有鳄鱼,他决心除掉鳄鱼,还写了一篇《祭鳄鱼文》。这篇散文提到,韩愈派遣部下把一只羊、一头猪投入恶溪给鳄鱼吃,并劝鳄鱼离开潮州前往大海,七天内不离开就将其全部杀尽。

  潮州当地著名文史专家曾楚楠认为,韩愈带给后代潮州人最大的影响是振兴了潮州的教育。潮州人为什么崇拜韩文公,从他来了,振兴当地教育,文化素质相对大大的提高。
  韩愈在潮州建立了一批学堂,大兴文化教育。资料介绍,韩愈找来了潮州有名的秀才和他一起办学,并将自己在潮州的所有俸禄几乎全部投入办学。
  一个被贬至边疆的士大夫,却未因为远离庙堂而颓丧,而是在百越蛮荒之地栽下重教育、重读书的种子,使得潮州的好学崇文之风尚开始形成,并且延绵千年至今。因此也有韩愈被贬,潮州受益的说法。唐之后,潮州文化素养相对比较高。潮州元代《三阳志》记载,潮州在南宋时曾有两座书院,这在当时非常罕见,所谓潮二书院,他郡所无,文风之盛,亦所不及也。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也成了潮州人的格言,古代潮州文风之盛令人惊叹。曾楚楠从史志中发现,在南宋末年潮州人参加科举的考生超过万人。而当时潮州人大概7万户。以一户5口人计,整个潮州40万人。半边天没有资格参加科举,去掉一半,剩20万人。上岁数的老人、小孩去掉,青壮年才剩多少。这种文化氛围如何?
  潮州地处广东东南隅,三面环山,这种地理位置使潮州被本地人习惯称作省尾国脚,有趣的是,中华文脉却在这个角落之城传承至今。整整1200年多前,被贬官的韩愈开启了这一切。

 

 

堪称岭南一绝——北阁佛灯

摘要:北阁佛灯地理位置独特,古城墙在此揽绕金山,亭台楼阁高低错落,曲径幽深,东临急转直下的韩江流水,高览低俯均是别致的景色,堪称岭南一绝。

       北阁佛灯在潮州市湘桥区金山东麓。面临韩江,始辟于宋代,形成于明,为著名的潮州八景之一。相传阁前的佛灯,夜间普照四方,从韩江上游的鹿湖至下游的三元塔,从饶平的岚武岽至潮州的浮洋镇均可望见,景区由一组楼台亭阁组成。可惜至建国前夕已尽遭圮毁。

      北阁景区,辟建于宋,形成于明,历代均有兴废,解放前夕已尽遭毁塌,原来的楼阁与佛灯都荡然无存。1985年,潮州市政府决定重修北阁佛灯景区,经过四年的努力,现已初具规模,景区介于金山东麓的古城墙内外,大门朝南,著名书法家李尔重书门额北阁二字。

       阁北侧耸立着佛灯一座,依附城廓小径转角处是叠翠亭。近山巅处,还有一口饱含历史沧桑、被称为广东第一井的金山古井,该井系清顺治九年(1653)潮州总兵郝尚久反清复明,结寨金山顶时所凿,井深百余尺,可饮万人。是年闰八月,靖南王耿继茂率兵镇压,以巨炮佯攻西北门,入夜暗遣舟师攻东门。叛徒王安帮开水门策应,城大乱。尚久急抽师入金山垒,清军大队突至,城不及闭,遂与其子尧投井。所以,此井又是郝尚久的殉难遗址。

       阁中结构

       迎澜亭为景区人门第一景,圆攒尖式亭体,亭顶辅以黄琉璃瓦,亭内安环形石凳,可供游客小憩。原广东省省长刘田夫题匾:回澜亭,并重书请人姚竹园对联:折地河声奔足底,脱天峰影落城头。韩江楼背倚城廓,面临韩江,楼高二层,面宽三间,俄棚屋面装点金黄瓦片,红柱丹墙,雄伟壮丽。著名学者饶宗颐为其题额韩江楼,并重书对联:忠贞亘万古而有光,何用别求白日;义勇垂两间于不泯,既此便是青天。楼中重塑关羽、关平、周仓组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玄天阁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斗拱抬梁大木结构,重檐歇山顶,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巍峨壮观。著名书法家秦咢生为其题颇:玄天阁,并重书对联:一江壁立擎天柱,百道泉飞络地维。阁中重塑玄天上帝立像一尊,披发仗剑,威风凛凛。中国传统文化的周易中,人世间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都有各自的保护神,也就是民间常说的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潮人在城北建北阁,供奉北帝,故称玄天阁。阁北侧高耸石佛灯塔,座高7米,仿唐代的石经幢造形,三层六角,四周雕饰佛像、莲花、云纹。北阁佛灯景区重建开放以来,深受游客赞赏。为古城增添了一处胜景。 

 

 

 

广济城楼牌匾的传说

摘要:广济门城楼座落在湘子桥西端,扼潮州古城东西要冲。是潮州城区保存完好的古建筑。

      广济门城楼座落在湘子桥西端,扼潮州古城东西要冲。是潮州城区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它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楼,它与广州越秀山上的镇海楼相毗美。楼分三层,面宽五间,下涵拱门以通内外;仿宫殿式建筑,重檐歇山顶,配以玻璃瓦红彤壁,朱柱格子窗,画栋雕梁,显得雄伟壮观。

  清朝末年,潮州广济城楼在一次修理的时候,潮州府打算在楼临江东面挂上一块牌匾。牌匾上面书写东方万春四个正楷大字,每字高六尺。还决定出榜招贤书写,录取者有重赏。消息一传出,城内的文人墨客奔走相告,纷纷报名,各县书法能手,也都象赴科期参加考试一样,带仆从,挑行李,起来府城试馆,想图个一举成名。
  此次,竟写的主持人是潮州府学官的学官,他出身举人,为人正直,主张对竟写稿件,隐去姓名,只加编码。参加竞选的有一百四十人,其中秀才最多,其次是拔贡生、恩贡生、代贡生和举人;还有各地的豪门秀士,书香后裔;也有几个是出身无名和贫苦的老百姓。真正是一次盛况空前的文英大聚会,书法大比赛。

      竟写结束后,主选人经过初选、复选,严格对比选择。正看、倒看、远看、平看、仰看、左看右看,好容易才择定下来。还对中选作品写了四名评语:汉统正楷,布白自元,富贵丰华,堪为万春。竟写者急切欲知中选者到底是谁,有人估计是某某高手,还有些人估计是某某缙绅。谁知一揭晓,竟出人意料之外:是一个小小摊贩。他就是广济城楼脚下卖油炸桧,潮州人叫他油炸桧弟。在场秀才先是目瞪口呆,后是你看我,我看你,个个面红耳赤,油炸桧弟为什么能写出这几个字?原来,他每天总是要用一双竹筷子翻动油锅里的油炸桧,闲时也喜欢用那双竹箸在砧板上写字,年长日久,终于练出一手好字。这时主选老举人,当众正式宣布中选结果,请油炸桧弟上前令赏,还叫工匠将碑匾精刻挂上。不久,这块油炸桧弟写的大牌匾东为万春就挂上了广济城楼。

游览小贴士:
  景点地址:广东省潮州市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滨江长廊中段
  交通:310路公交车,在韩祠站下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