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 · 浦东

 城市行者 2014-11-28
工作机制需创新管理界限应打破 申城首家特护院探路“医养结合”
[信息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日期:2014-11-28]
  浦东新区特护院是上海首家以失智失能老人养护为主的养老机构。
  特护院位于川沙新镇明川路,为方便入住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川沙新镇黄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浦东卫计委与民政局要求,在特护院设立了第二执业点,探索“医养结合”,主要承担特护院老年人日常基本治疗和护理等工作。特护院于去年底开业至今已收治失能、失智老人199人。
  医生定时上门查房
  “谢……谢……,王……王医生!”含糊不清、断断续续的话语,只有护工小随知道,这是朱老在感谢蹲在轮椅旁刚刚给他做完针灸的王医生。
  朱老是一名退休老干部,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患,两年前中风,右侧身子不能动弹。2014年2月家属送他来到浦东新区特护院。
  今年年初,黄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病情特征,增加了一名精神科专家以及一名内分泌科专家,每周一次到第二执业点现场指导临床治疗。同时,针对特护院老人多数偏瘫半身不遂,还增设中医特色服务内容。每星期三上午、星期五下午,中医科医生都会进驻特护院,运用针灸、推拿等多种中医药技术,提供中医特色诊疗服务。
  在这里,每位老人在入住前都会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并由医护人员作出健康状况评估。老人入住后,每天早上6点,会有护士来测血糖,然后根据血糖值调整胰岛素注射量;9点,医生会来查房,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如果老人的病情发生变化需要转院治疗,医护人员会陪同前往收治医院。
  医养结合须明确责任
  今年秋天召开的上海市老龄委会议,公布了2013年上海老龄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截至2013年底,上海户籍老人占总人口比例27.1%;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增速超过老年人口平均增速。
  老年抚养系数,是指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百分比。到2013年末,上海市15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42.4%,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15岁到64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65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24.5%,比上年增加1.3个百分点。
  新区民政部门解析,上海的家庭结构日益呈现小型化趋势,对老人的照护功能逐渐弱化。2013年起,浦东新增老人中有80%是独生子女父母。为此,浦东提倡形成“以家庭自我照顾为基础、社区居家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和医疗服务等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格局”。
  其中,实施医养结合的具体做法是:将“老年护理床位”的概念引入到养老机构,不仅在医疗机构内加大老年护理床位建设,而且在养老机构设置一定数量的护理床位,老人在养老机构直接就能享受医疗护理,形成“养老院床位=医院床位”的养老护理模式。按照市卫计委制订的设置标准和工作规范,支持达标的养老机构附设老年护理床位,确保到2020年老年护理床位总数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5%。据了解,新区养老机构床位建设目标为户籍老年人口的3.41%,5年后老年护理床位将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四成以上。
  另外,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也是医养结合的途径之一。将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医护力量引入养老院,为养老机构内住养老人提供必需的医疗和康复服务、设立个人医疗健康档案,提高养老机构的医疗护理水平。目前,新区正在运营的115家养老机构中有38家已经内设了医疗机构,新区正在加快内设医疗机构建立,并及时纳入医保联网,扩大内设医疗服务机构的用药范围和医保支付范围等,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对一时难以设立医疗点的养老机构,参照设立家庭医生的做法,让家庭医生的制度优先惠及养老机构。目前,新区正在加大养老机构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养老机构的护理技术和护理服务质量。
  在推进过程中,新区鼓励有实力的医疗机构帮助养老机构设立并托管内设医疗机构,负责内设医疗机构的日常医疗、护理、运营管理工作。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引导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二级医院等加大家庭医生、家庭病床推进力度,为养老机构及社区居家老年照护机构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支撑。针对老年护理人员收入较低的问题,加大补偿力度,适度提高收入水平,确保老年护理服务有序可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医养结合的探索和实施,势必打破民政、人保、卫生系统之间管理界限,建立新的工作机制,逐步解决养老这一社会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