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物栽培学(小麦)

 燕儿cf 2014-11-29
 小麦栽培技术

  一.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

  (一)实现高产的土壤指标
  小麦适应性广,各种土壤均可种植.但要达到高产、稳产,必须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高产麦田的耕作层深度一般为20cm以上,土壤容重1.2g/cm3左右,孔隙度为50-55% (其中非毛管孔隙:15-20%),水气比例:1.0:0.9—1.0 , 有机质含量:砂壤土1.2%以上;粘土2.5%左右,其中易分解的有机质要占50%以上,土壤含氮量0.1%以上,小麦生长期间水解N70mg/kg左右,速效P含量> 15mg/kg,速效K含量大于120mg/kg,土地平整,地面坡降小于0.1%-0.3%,有利灌排,土壤PH6.8-7.0左右。

  (二)麦田整地方法
  整地质量直接影响到播种质量,麦田整地质量要求达到深、透、细、平和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整地方法因地而异,有的地区冬春干旱,要注意抗旱保墒;有的地区雨水多,要防止烂耕烂种。
  1、稻茬麦田整地
  稻茬田含水高,质地粘重,宜耕期短,耕整难度大,必须在水稻生育中后期,加强水分管理,在稻田四周开挖排水沟。在水稻收获前适时干田,一般在水稻收割前10天左右停止上水,收稻时土壤表土发白,脚踩不下陷,耕出的土块易散碎时为宜耕期,立即进行随耕随耙随播种。早中稻收后距小麦播种有较充裕时间,应进行耕翻晒垡,使土壤风化,改善理化性状,播种前,应再浅耕,耙碎作畦。机耕整地可采用旋─耕─旋的方法,先旋耕灭茬,后用铧犁耕翻,再用旋耕犁碎垡。晚茬稻收割迟,种麦季节紧,必须边收割边耕边耙,边播种。
  南方麦区稻茬麦面积大,为克服稻田整地费工、缓解稻麦两熟季节紧、劳力紧张的矛盾,近年来发展了稻茬少、免耕种麦技术和反旋灭茬秸秆还田技术。少免耕种麦减少了耕作程序,比耕翻种麦省工节本,有利于适时播种。免耕麦田表土平整,播种深度一致,小麦出苗快而整齐,出苗率高,有利苗期早发,前期干物质积累较快。但少,免耕种麦杂草较严重,肥料施得浅,易流失,根系在土壤0-10cm分布比例大,在土壤下层根量比例小,在生长中后期,易出现早衰现象。因此,少、免耕种麦必须推广应用综合配套技术,在播前要施用高效低毒除草剂,减轻草害;在人工或机械条播后,要开沟覆土,消灭露籽;针对少免耕麦的吸肥特性,应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增施有机肥,化肥深施,平稳促进和适当增施拔节孕穗肥预防早衰。目前各地少、免耕种麦的方法有稻板茬撒播、条播、点播和免耕机条播等几种方式。
  2、旱茬麦田整地 >>TOP<<
  前期为玉米高梁等早熟作物,收获后采用秸秆还田反旋灭茬机旋耕灭茬,及时深耕耙地,并注意蓄水保墒,播种时墒情好,则浅耕、随耙随播种,墒情不足,及早耙地,抢墒播种,播后镇压。若前茬为甘薯、大豆等晚秋作物,收获迟,季节紧,应边收边耕,随耙随播,播后镇压保墒。棉麦两熟麦田,需加强棉田后期管理,促棉花早熟,尽早清茬,抢时抢墒,随耕随耙随播种,或在棉花行间套播。绿肥茬,要在小麦播种前20-30天耕翻掩青、顺犁沟翻压,做到不漏翻、不冒青。

  二.小麦需肥特性与合理施肥

  (一)小麦的需肥特性
  小麦对N、P、K三要素的吸收量因品种、气候、生产条件、产量水平、 土壤和栽培措施不同而有差异。综合各地资料分析,小麦每生产100kg 籽粒和相应的茎叶,约需吸收N3kg左右;P2O51.0-1.5kg,K2O:3-4kg。
  冬小麦一生中对N、P、K吸收有两个高峰。对N的第一个吸收高峰在分蘖至越冬始期,吸收量占总量的20%左右,越冬期间吸收量仅占总量5%左右,返青后N的吸收量有所增加,拔节-开花期出现第二个吸收高峰,吸收量占总量30-40%,开花后对N仍有少量吸收。
  小麦对P、K吸收在分蘖-越冬始期出现第一个峰值,占总吸收量 10%左右,至拔节期P吸收量占一生30%左右,K达50%左右。拔节至开花期出现第二个吸收高峰,吸P量达总吸收量的40%,吸K量占总吸收量50%。开花后P吸收量仍达20%,K则停止。>>TOP<<
  近年研究表明,增加拔节至开花期N、P、K的吸收比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量。

   (二)施肥量的确定
  目前生产上多采用以产量定施肥量方法,小麦产量指标确定后,根据小麦吸肥量、土壤基础肥力、肥料种类、数量和当季利用率及气候等条件综合确定。其计算方法是:
  计划产量肥料  计划产量对养分吸收量(kg/公顷)-土壤当季养分供给量(kg/公顷)
  需要量(kg/公顷) =───────────────────────────
              肥料中营养元素含量(%)×当季利用率(%)
  根据现有研究:一般每生产100kg小麦需施N4-5kg左右;4500 kg/公顷产量水平需施氮180-220公斤左右,6000 kg/公顷产量水平需施氮240-270公斤左右,7500 kg/公顷产量水平需施氮270-300公斤左右,弱筋小麦应适当降低施N量。注意增施P、K肥,N:P2O5:K2O 应达1:0.4-0.6:0.4-0.6。

   (三)肥料的运筹原则 >>TOP<<
  1、 肥料对器官促进效应
  据原江苏农学院不同叶龄期施氮效应期试验(1977-1978)结果:速效N肥作基肥施用,2/0叶期开始得力,3/0、4/0、5/0叶期显著得力,6/0叶期效应开始下降,7/0叶期效应显著下降;不同叶龄期追施适量速效氮肥,对叶片促进效应关系是:n叶露尖施肥,(n+1)叶期效应开始,(n+2)-(n+3)叶期为显著效应期,(n+4)叶期效应开始下降,(n+5)叶期效应显著下降;不同叶龄期施氮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是:穗数随追肥叶龄期推迟而下降,每穗平均粒数和粒重则随追肥叶龄期推迟而上升,迟到孕穗初期适量追肥仍有增粒增重的效果,产量以用作基肥、苗肥、拔节孕穗肥增产效果显著,腊肥和返青肥虽较对照增产,但肥料报酬率低。
  2、肥料运筹原则
  根据小麦需肥特性,肥料运筹应掌握,在冬前分蘖期有适量的速效N、P、K供应,以满足第一个吸肥高峰对养分的需要,促进分蘖、发根、培育壮苗,越冬至返青期间是小麦一生中需肥较少时期,应适当控制肥料供应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培育高光效群体,拔节─开花是一生中吸肥的最高峰,施肥最大效率期,必需适当增加肥料供应量,以巩固分蘖成穗、培育壮杆,促花、保花,争取穗大粒多,抽穗开花以后,要维持适量的N、P营养,延长产量物质生长期的叶面积持续期,提高后期光合生产量,保证籽粒灌浆,提高粒重。
  在确定肥料运筹方式时,应综合考虑小麦专用类型、肥料对器官的促进效应、以及地力、苗情、天气状况等因素。根据各地高产经验,中筋、强筋小麦生产中N肥可采用基肥:追肥为5:5的运筹方式,追肥主要用作拔节孕穗肥,少量在苗期施用或作平衡肥,弱筋小麦宜采用基肥:追肥7:3的运筹方式,以实现优质高产。晚茬麦采用独秆栽培法的群体,N肥基肥:追肥可采用3-4:6-7,以保穗数、攻大穗。秸秆还田量大的麦田基肥中N肥用量需适当增加。磷钾肥提倡50-70%基施;30-50%在倒4叶-倒5叶追施。 >>TOP<<

  三.小麦需水特性与灌排技术

  正常生长的小麦,不同生育期,植株体内含水量约为60-80%, 保持小麦植株光合、蒸腾、吸收、运输等功能所需的水分平衡,防止水分亏缺,是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和获得高产的基础。

  (一)小麦需水特性
  1、小麦的耗水量
  小麦耗水量包括一生中直接用于正常生理活动、保持植株体内水分平衡的生理需水和为小麦高产创造良好体外环境的生态需水两部分所消耗的总水量,它包括株间土壤蒸发、植株蒸腾、地下渗漏及植株中所含的水分,小麦一生中总耗水量约为400-600mm,即4000-6000M3/公顷,其中植株蒸腾占60-70%。小麦每生产1kg籽粒需要耗水约800-1000kg。小麦一生耗水量多少受气候、土壤、栽培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2、小麦不同生育时期耗水量
  播种至越冬阶段:苗龄小、群体叶面积小,气温较低,小麦生理生态需水均较少,阶段耗水占总耗水15%左右;越冬期间,气温低,麦苗生长缓慢,耗水仅占一生5%左右;返青后,温度回升,麦苗生长加快,耗水增加,耗水10%左右;拔节至抽穗,小麦旺盛生长,耗水量急剧增加,占总耗水量30%左右;抽穗至成熟,气温高,麦株体积大,生理生态需水均增加,耗水达40%左右。>>TOP<<
  孕穗期是需水临界期,缺水则不孕小穗和小花增多;抽穗至开花,是小麦平均日耗水量最多时期,缺水则可孕小花不实率增加;籽粒灌浆期缺水,则引起早衰,粒重下降。
  3、各生育期适宜土壤水分
  小麦生理需水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土壤水分状况直接影响根系吸水,而大气因子则通过影响植株蒸腾速率间接影响根系吸水,因此,在小麦生育期间应保持土壤适宜的含水量,以保证小麦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
  播种至出苗,土壤含水量以占田间持水量的70-75%为宜,低于60%出苗不整齐,低于40%不能出苗,高于80%易造成烂耕烂种;出苗至越冬阶段,以占田间持水量的70-75%为宜,低于60%地上部遇低温易受冻,分蘖不发生,低于40%则分蘖节因干冻而死亡;返青至拔节,70%为宜,低于60%虽能控制无效分蘖发生,但返青迟缓,分蘖成穗下降;拔节至抽穗,70-80%为宜,有利于巩固分蘖成穗,形成大穗,低于60%虽无效分蘖加速死亡,但退化小穗、小花数增多(尤孕穗期);抽穗至乳熟末期,70-75%为宜,既要防止大气干旱,造成可孕小花结实率下降,影响每穗粒数,又要防止田间湿度过大,造成渍水烂根,影响粒重。腊熟末期,植株开始衰老,土壤水分以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为宜。 >>TOP<<

  (二).灌溉与排水技术
  1、灌水抗旱技术
  小麦灌溉时要掌握看天看地看苗的原则。看天,就是看当时当地的天气变化和降水量的多少,决定是否灌水。如天气干旱,土壤水分不足,气温高,蒸发量大,又是小麦耗水量多的生长时期,就要及时灌水。小麦抽穗后干旱,虽然需要灌水,但遇到有风的天气,高产麦田灌水易引起倒伏,就应适当提早或推迟灌水,如遇寒流、霜冻、或干热风,为了防止低温冻害和干热风危害,要提早灌水。
  看地,就是看土壤墒情、土质和地形、地势,一般在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要进行灌溉。保水力强的粘土地、地下水位高的低洼地要少灌。保水力差的砂土地、地下水位低的高岗地,灌水次数要多些,丘陵山地,要先浇阳坡地后浇阴坡地。
  看苗,就是要看麦苗所处的生育时期、植株的外部形态和长势、群体的大小及单茎绿叶数的多少等,如群体小、麦苗正处在有效分蘖期遇到干旱,要及时灌,以水调肥,以肥促长;如麦苗处在无效分蘖期,群体大、长势旺,虽遇到干旱,为控制群体过大,减少无效分蘖,就要少灌水或不灌水。拔节、孕穗、抽穗及开花期遇干旱,要及时灌水。乳熟期如单茎平均绿叶数少于3片,则不宜灌水。
  灌溉方式主要有:(1)畦灌:北方旱作麦田多采用畦灌,一般畦宽2-3M,长30-40M,坡降〈0.3%。粘土地灌溉以入畦流量3-4立升/秒为宜,砂土可大些,要不淤不冲,畦面灌水均匀, 防止大水漫灌。(2)沟灌:南方稻麦两熟地区一般采用沟灌,3-4M开一条竖沟,深25-30cm;20M开一条横沟,深35-40cm,并开好田头沟。要在畦面中间表土湿润时停止灌水,灌后排干沟中积水。近年用暗管输水,可节水40-30%,提高水利用率,节省工本。
  2、排水降湿技术 >>TOP<<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和四川东南部地区,小麦生育后期多雨,湿害严重,且易导致纹枯病和赤霉病危害,影响小麦高产稳产。
  小麦湿害是指降雨后小麦根系密集层土壤含水量饱和,空气不足,使小麦根系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呼吸受抑制,活力衰退,阻碍小麦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同时土壤中有机物质在嫌气分解条件下,产生大量还原性有毒物质,使根系受害。
  小麦在各生育阶段均会发生湿害,但由于各期生理机能不同,对湿害反应在形态特征表现不同,苗期:种子根伸展受抑制,次生根显著减少,苗瘦苗小、叶黄、分蘖少,甚至无分蘖,僵苗不发;返青─孕穗:根系发育不良,根量少,活力差、黄叶多,植株矮小、茎杆细弱、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孕穗期受害:小穗小花退化数增加,结实率降低,穗小粒少;灌浆成熟期:根系早衰,叶片光合功能下降,遇高温,蒸腾作用增强,根系从土壤中水分不足补水分缺亏,引起生理缺水,绿叶减少植株早枯,灌浆期缩短,籽粒发育不良,千粒重下降,严重减产。
  提高麦田排水和渗漏能力,培育分布深广、活力旺盛根系,是南方麦区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环节。稻茬麦田开沟要三沟配套:竖沟、腰沟、田头沟逐级加深,沟沟相通,主沟通河。高产麦田:竖沟25-30cm深,腰沟35-40cm深,田头沟45-50cm深,沟宽20cm,以排水、增加耕作层透气性。近年推广35-40cm深处,机械打鼠洞,或铺设砖制暗沟以及塑料波纹暗管,均有良好的降湿排水增产效果。
  麦田防渍除开好一套沟外,还必须降低麦田的地下水位深度,其控制深度为:苗期50cm,分蘖越冬期50-70cm,拔节期80-100cm,抽穗后100cm以下。 >>TOP<<

  四、小麦的栽培技术

  (一).播种出苗阶段
  1、主攻目标
  灭三籽(深籽、露籽、丛籽),争早、全、齐、匀苗,为壮苗早发促蘖增穗打好基础。
  2、栽培技术
  (1)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是最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优良品种的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适应性和稳产性等潜力,必须与当地栽培制度及生态生产条件相适应,才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首先要根据当地生态、土壤条件、市场需求选种适宜的专用小麦品种。在稻、麦两熟或麦、杂粮复种地区,早茬麦宜选用耐寒性较强、适宜早播的品种;晚茬麦应选用耐迟播的春性品种;麦、棉套作地区应选用株型紧凑、早熟抗倒的品种,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其次要立足稳产保收,选择抗御当地自然灾害的优良品种,如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生长后期湿害和赤霉病、白粉病危害严重,要注意选用早熟、耐湿性强、抗赤霉病、白粉病的品种。丘陵地区土壤贫瘠,冬春干旱影响大,应选用分蘖性强、抗旱、耐瘠的品种;平原地区肥水条件好、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则应选用耐肥抗倒、生产潜力较大的品种。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高寒地区,要注意选用耐寒性较强的品种。
  (2)种子处理
  晒种:播前晴天将种子摊晒2-3天,可以提高皮层透性、促进种子后熟、 提高发芽势与发芽率,播后吸水萌动快,出苗整齐。
  精选种子:晒干的种子进行风选、筛选或精选机精选以清除秕粒、病粒和杂草种子,选用粒大、饱满、无病虫、整齐的种子。
  种子包衣:小麦种子常携带有病菌,要注意应用药肥包衣剂处理种子。
  (3)发芽率、田间出苗率试验
  播种前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以备准确计算播种量 >>TOP<<
  (4)最佳播种期确定
  适期播种,可使生育进程与最佳季节同步,能充分利用当地温、光、水资源,使麦苗在冬前生长出一定数量的叶片、分蘖、根系,积累较多营养物质,达到早发壮苗。若播期过早,苗期温度高,麦苗旺长,消耗过多土壤养分,同时抗寒力弱,春性品种甚至冬前拔节,易遇冻害。播期过晚,气温下降,出苗缓慢,冬前生长积温不足,苗小、苗弱,抗寒力差,冬前分蘖少或无分蘖,营养体小,加之幼穗发育时间短,导致穗少穗小产量低,晚茬麦迟发晚熟,后期病害重,灌浆后期易遇高 温逼熟,产量下降。
  适宜播期要根据当地气候、生产条件、品种发育特性、栽培制度等决定,其掌握的原则是: (1)保证麦苗在越冬始期形成适龄壮苗,春性品种,要求越冬始期5-6叶,单株分蘖2-3个,次生根3-5 条;半冬性品种,要求越冬始期6-7叶,单株分蘖3-4个,次生根5- 7条。(2)满足小麦在冬前形成适龄壮苗所需积温,播种至出苗要0℃以上积温110-120℃, 出苗─越冬始期每出生一张叶片要0℃以上积温70-80℃,达到冬前壮苗标准则春性品种要0℃以上积温500-550℃,半冬性品种要600-650℃,然后从当地常年进入越冬始日的气象资料向前累加计算,总和达到所需求的积温指标的日期即为该地最佳播期,前后三天为适宜播期。(3)播种期的适宜日均温,冬性品种为16-18℃,半冬性品种15-16℃, 春性品种14-15℃,大体上,北部冬麦区的播种适期在九月中旬至十月上旬;黄淮平原麦区在九月下旬到十月中旬,长江中下游麦区在十月中旬至十一月上旬,上游麦区在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华南麦区在十月下旬到十一月中旬。弱筋小麦宜在适期范围内早播。
  (5)施足基肥、增施种肥 >>TOP<<
  基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配合使用N、P、K化肥,以满足苗期生长及一生对养分的需要。在小麦播种时,施用少量速效化肥与种子同时播下作种肥,是一种经济施肥方法,在肥料不足时尤为重要。种肥以氮、磷复合肥比较安全,每亩用量5Kg为宜,尿素作种肥,用量每亩不超过3kg,且要求与种子分开播,施,较为安全。
  (6)基本苗与播种量确定
  基本苗是建立合理群体的起点和基础。应根据预期产量、品种特性、播期、地力、施肥水平及穗数指标等因素综合确定。并按以下公式计算:
  基本苗数(万/公顷)=适宜穗数(万/公顷)/单株成穗数
  在高产条件下,肥水充足,如基本苗多,穗数虽然增加,但超过一定的范围以后继续增穗,往往因群体发展过大,净光合率低,个体生长受到削弱,单穗重低,不易高产,甚至发生倒伏。因此,小麦高产栽培在满足适宜穗数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基本苗数,增加分蘖穗数的比例,并在足穗基础上攻大穗。即采取主茎与分蘖并重或依靠分蘖成穗为主的增产途径。
  根据各地实践,6000-7500kg/公顷的高产田,多穗型品种600-750万穗/公顷,大穗型品种420-480万穗/公顷,适期播种时基本苗一般为180-225万/公顷,晚播时需适当增加基本苗。基本苗确定以后,可根据每kg种子粒数、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计算播种量。 >>TOP<<
                    基本苗数(万/公顷)
  播种量(kg/公顷)=────────────────────────────
        每kg种子粒数(万粒)*种子净度(%)*种子发芽率(%)*田间出苗率(%)
  (7)播种方法
  小麦播种方法主要有:条播、撒播、穴播三种。
  条播落籽均匀,覆土深浅一致,出苗整齐,中后期群体内通风、透光较好,便于机械化管理,是适于高产和有利于提高工效的播种方法,高产栽培条件下宜适当加宽行距有种于通风透光,减轻个体与群体矛盾。撒播多用于麦棉套作或稻麦轮作地区,土质粘重、整地难度大时宜撒播,有利于抢时、抢墒、省工,苗体个体分布与单株营养面积较好,但种子入土深浅不一致。整地差时深、露、丛籽较多,成苗率低,麦苗整齐度差,中后期通风透光差,田间管理不方便。
  穴播也称点播或窝播,在稻茬麦田和缺肥或混套作地区采用,施肥集中,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田间管理方便,但花工较多,穴距较大,苗穗数偏少,影响产量提高。
  (8)提高播种质量
  播种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一决定于整地质量好坏。播种质量要求:落籽均匀、播深适宜、深浅一致,消灭深、露、丛籽,播后能原墒出苗。播种深度因地区、土质、土壤墒情等稍有差异,一般以3-5cm 为宜,北方因气温低,水分偏少宜稍深;南方稻茬土粘,应适当浅播,生产上常因播种过深造成“三籽”苗多,成苗率低。
  (9)播后管理 >>TOP<<
  播后镇压可降低播深、消灭露籽、使种子与土壤密接,有利吸水萌发,提高成苗率和早苗率。大型机械化栽培尤其重要。杂草危害严重麦田要及时喷施除草剂,以消灭苗期杂草。
  播时严重干旱,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应及时浇水抗旱或沟灌窨水,抗旱催苗,切忌大水漫灌。麦苗出土后,及时查苗补缺,移密补稀,如发现缺苗断垄,或基本苗不足,应立即催芽补种,以保证苗全。

  (二)分蘖越冬阶段
  1、主攻目标
  小麦从出苗至越冬是生长叶片、分蘖和根系等营养器官为主时期,是决定穗数和奠定大穗重要时期。要在获得早、齐、全、匀苗基础上,促根长叶,促发分蘖,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和为春后稳健生长奠定基础。
  2、栽培措施
  (1).早施苗肥、促早发
  地力差、播种晚、基种肥不足,或少免耕田块应及早施用速效N 肥作为苗肥,促进发根、叶片和分蘖生长。宜在第二叶露尖时施用。晚茬麦齐苗后立即施用苗肥,如土壤干旱,最好兑水泼浇,达既供肥又供水、以水调肥的作用。一般占总施氮量的10-15%。基种肥施足的麦田,一般不施用苗肥。
  (2).施好腊肥,促根壮蘖 >>TOP<<
  南方麦区有明显越冬的地区,在越冬期有施用腊肥的习惯,大面积生产上,由于基种肥不足,施用腊肥有利于争取越冬分蘖和早春分蘖,增加穗数和扩大中部叶片面积,促进小穗、小花分化。但高产麦田易使无效分蘖增加,群体过大,基部第Ⅰ节间过长,易倒伏,不利高产稳产,故高产麦田不宜施用速效化肥作腊肥,但泥、杂灰肥培土壅根,能保暖防冻,培肥土壤。
  (3)冬灌
  南方麦区有的地方会出现冬季干旱,为防干冻和储水、蓄墒、预防春旱常需冬灌。冬灌后土壤水分增加,热容量和导热率变大,可以改善根系活动层的土壤水分和营养状况,使昼夜间地表与地下土间温度变幅小,分蘖节部位土温较稳定,湿度较好,能减轻冻害。冬灌要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灵活掌握,在底墒不足或冬季干旱,耕作层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60%时就要冬灌,注意瘦地弱苗早灌,肥地旺苗推迟灌。冬灌时间一般在夜冻日消,日均温3-4℃时进行。灌水过早, 气温高,地面蒸发量大,减低了冬灌蓄墒保温作用,同时易造成麦苗生产长过旺,造成冻害;冬灌过晚,土壤冻结,难下渗,地面结冰,易死苗。冬灌宜采用小畦细水,沟灌窨水等方法,做到田间不积水,以免土壤板结,更忌大水漫灌,冲刷表土。地面不平整或晚播弱苗(三叶期前)麦田不宜冬灌。
  (4)镇压与中耕除草 >>TOP<<
  冬季镇压可以压碎土块,压实畦面,弥合土缝,使麦根扎实,防冻保苗,控上促下,有利保水保肥保湿,促使麦苗生长健壮。冬季镇压还能控制地上部主茎生长,促进低位分蘖和根系发育。旺长麦田可以通过多次镇压,控制麦苗生长,蹲苗促壮。镇压次数和强度视苗情而定。旺苗要镇压重,一般镇压一次, 控制效应在一星期左右, 因此旺苗每隔10天压一次,连续镇压2-3次,再结合压泥、盖土等控制措施, 可使旺苗转化。弱苗轻压少压,土壤过湿,有露水,封冻,盐碱土等情况及三叶前麦苗不宜镇压。
  中耕是有效的防治农田杂草的农业措施,同时兼有疏松土壤,减少地面蒸发,促进养分释放,提高地温,有利根系、分蘖生长等多重效果。小苗弱苗要浅锄,以免伤苗和埋苗。旺苗可适当深锄,损伤部分根系,蹲苗,控制无效分蘖。播后未进行化除的麦田,此期需进行化学除草。
  (5)小麦的冻害和防御
  小麦是比较耐寒的作物,经过低温锻炼麦苗,一般春性品种可耐-10℃的低温;冬性、半冬性品种可耐-15℃低温,但末经低温锻炼麦苗, 生长柔嫩,体内积累糖少,细胞液糖浓度低,易发生冻害。
  小麦冻害和致死原因主要有细胞结冰和因土壤冻融,发生根拔、抬苗或凌截死亡。冻害防御措施:合理选用品种、精细整地,增施有机肥,适期播种,合理肥水,培育壮苗等均可增强麦苗自身抗冻能力,低温来临前,土壤干旱要及时灌水,有防冻效果。冻害发生后,对部分叶片被冻坏的麦苗,立即追施速效肥水,促使麦苗恢复生长,只要分蘖节末冻死,加强管理,仍可获丰收。

  (三)返青拔节孕穗阶段 >>TOP<<
  1、主攻目标
  开春以后,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3oC以上时,小麦开始返春生长,返青、拨节至孕穗是小麦根、茎、叶生长最旺盛的时期,穗的分化发育也要在这一时期完成,是巩固有效分蘖、争取总穗数、培育壮秆大穗并为增粒增重打基础的时期。 主攻目标是促控结合,协调群体与个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培育壮秆、巩固分蘖成穗,增加小花分化数,减少小花退化数,提高可孕花数,争取穗大、粒多、壮秆不倒。
  2、栽培技术
  (1)巧施返青肥
  冬前施肥少、肥力差、分蘖不足、麦苗返青迟缓的麦田,适量早施返青肥,增穗增产效果较好。高产田为防止中期旺长,应严格控制,只能以少量速效N肥作平衡肥吊边提黄塘,促进长势平衡,达到中期稳长, 保证拔节期叶色正常褪淡。
  (2)施好拔节孕穗肥
  拔节肥可以增强中后期功能叶的光合强度,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供幼穗发育,巩固分蘖成穗,提高小花分化强度,缩小小花发育的差距,增强中位花的可孕性,提高结实粒数;孕穗肥,可提高最后三张主要功能叶的光合强度和功能持续时间,使有更多的光合产物向穗部运输,减少小穗和小花的退化、败育,防止早衰,增加粒数和粒重。
  拔节肥的施用应在群体叶色褪淡,分蘖数已经下降,第一节间已接近定长时施用。拔节期叶色不出现正常褪淡,叶片披垂,拔节肥就应不施或推迟施用。在拔节前叶色过早落黄,不利于小花分化数的增加和壮秆形成,分蘖的成穗数也会显著下降,应提早使用拔节肥。
  中、强筋小麦应适当重施拔节孕穗肥。弱筋小麦不能施用孕穗肥并应控制拔节肥施用量,以总施N量的15%-20%以下为宜,并不迟于倒3叶施用。 >>TOP<<
  (3)春灌和防渍
  春后随气温升高,植株生长加剧,需水量增多,拔节孕穗期间,是小麦一生中耗水量多的时期,拔节期缺水,上部叶片变小,小穗和小花退化增加,粒数减少;孕穗期缺水,花粉败育多,降低结实率,此期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在南方麦区,春季雨水多,要做好清沟理墒工作,控制麦田地下水位在1m以下。
   (4)倒伏及预防
  倒伏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粒重降低,倒伏越早越严重,粒重越轻,减产越大。粒重减轻主要是光合产物积累和分配遇到障碍。倒伏后光合总生产量下降,干物质生产少,茎杆被折断或弯曲呈“屈臂”生长,输导系统破坏或不畅,物质运输阻滞。
  倒伏有根倒与茎倒两种。根倒主要由于土壤耕层浅薄,结构不良,播种太浅或露根麦,或土壤水分过多,根系发育差等原因造成; 茎倒是由于N肥过多,N、P、K比例失调,追肥时期不当,或基本苗过多,群体过大通风透光条件差,以致基部节间过长,机械组织发育不良等因素所致。 倒伏一般发生于小麦乳熟期,小麦在灌浆期间,由于茎秆贮存物质向籽粒输送,削弱了茎秆强度,这是小麦在乳熟期易倒伏的内部生理原因。
  预防倒伏的主要措施是选用耐肥、矮秆、抗倒的高产品种;合理安排基本苗数,提高整地、播种质量;根据苗情,合理运用肥水等促控措施,使个体健壮、群体结构合理;如发现旺长及早采用镇压、培土、深中耕等措施,达到控叶控蘖蹲节;对高产田可使用多效唑、稀效唑、矮苗壮等预防倒伏。
  (5)化除与病害防治
  注意做好春季化学除草工作,及时防治纹枯病和白粉病。

  (四)抽穗结实阶段 >>TOP<<
  1、主攻方向
  小麦抽穗后根、茎、叶的生长基本停止,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主阶段,主要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抗灾、防病虫,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增粒增粒重,丰产丰收。
  2、栽培技术
  (1)排水降湿与后期灌溉
  南方麦区大部分地区小麦生育后期降水量大大超过小麦生理需水量,土壤水分饱和,麦株生理缺水,造成高温逼熟,同时也加重了病害。因此,要加强疏通排水沟,做到沟底不积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止受渍使根系早衰。
  北方麦区和南方麦区部分地区,在小麦生育后期降水偏少,甚至有干热风危害,需合理灌溉,后期灌水主要在于防止早衰,保持叶片光合强度,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对促进子粒充分灌浆,增加粒重有显著作用。灌水时间、数量因地制宜,以保持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达70-75%为宜。值得注意的是,后期灌溉不宜太晚。灌水时应注意天气变化,掌握小水轻浇,速灌速排,畦面不积水,干热风到来之前灌好,有风不灌,雨前停灌,避免灌后遇雨造成倒伏。
  (2)根外追肥
  小麦抽穗开花至成熟期间仍需吸收一定的 N、P营养,灌浆初期应用磷酸二氢钾、尿素单喷或混合喷施可以延长后期叶片的功能,提高光合速率,促进籽粒灌浆增重, 并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2%-0.3%、尿素浓度为1%-2%,溶液用量为750kg/公顷左右。近年来生产上结合后期病虫防治喷施生长调节剂类产品也起到一定增加粒重的作用。
  (3)防治病虫
  小麦生育后期是粘虫、蚜虫、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大量发生的时期,对千粒重和产量影响很大,除做好选用抗病虫品种,田间开沟排水、降湿等农业综合措施防治外,必须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及时采取药剂防治措施。

  (五)收获与贮藏 >>TOP<<
  1、适期收获
  小麦收割早晚影响子粒的产量和品质。收割过早,种子成熟度不够,粒重低,发芽率不高;收获过迟,由于呼吸消耗,雨露淋溶,粒重下降,断穗、落粒,影响产量。小麦的收获适期与品种特性(落粒性、休眠期)、子粒成熟度和天气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小麦粒重以腊熟末期至完熟初期为最高,子粒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也最高。因此腊熟末期是收获适期。不易落粒的品种也可以在完熟期抢收,如因劳力、机具紧张,后期常有自然灾害的,应提前到腊熟中期收获比推迟收获可明显减少损失。
  2、安全贮藏
  收获脱粒后的种子,应晒干扬净,待种子含水量降到12.5%以下时,才能进仓贮藏。一般在日光下暴晒趁热进仓,能促进麦粒的生理后熟。
  小麦种子安全贮藏,首先取决于种子晒干程度。如含水量不超过12.5%,进行散堆密闭防止吸湿,一般可安全过夏,但种子含水量为13%,温度达300C,发芽率即有降低的现象,含水量达14-15%,温度升高至220C,管理不善,就会发霉。在贮藏期间,要注意防热、防湿、防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