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摄影:姚瑶
4月17日下午4点半,马丁·帕尔(Martin Parr)在巴黎欧洲摄影之家二层的书店为自己的新书《大巴黎》(Grand Paris)签售。
签售会看起来并不正式,甚至没有专门给帕尔准备桌椅。他就站在收银台给买书的读者签名:翻到扉页,问对方叫什么名字,随后签上“To XX,Martin Parr, 2014。”
《大巴黎》也是欧洲摄影之家同名展览的图录。受欧洲摄影之家“通行证”项目的邀请,马丁·帕尔在2011年至2013年间持续观察、拍摄巴黎。这个项目始于1982年,之前受邀的摄影艺术大家包括: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爱德华·布巴(édouard Boubat)、拉尔夫·吉布森(Ralph Gibson)、杜安·迈克尔斯(Duane Michals)、米莫·约蒂塞(Mimmo Jodice)、威廉姆·克莱因(William Klein)和布鲁斯·戴维森(Bruce Davidson)。
《大巴黎》由法国专事当代摄影的让维耶·巴哈尔出版社(édition Xavier Barral)出版。书的封面是类似地图册或“驾车宝典”的典型胶皮质地,作品正式出现前的三十几页,几乎是一本巴黎街道索引,还列出了法国国家部委、各国使领馆、大学、邮局等的地址;甚至巴黎郊区的街道索引和交通指南也包含其中。画册的首尾是彩色分区巴黎地图和马丁·帕尔作品局部的拼贴,活泼可爱,趣味十足。
马丁·帕尔称赞出版社创立者巴哈尔(Xavier Barral)“对设计、制作摄影书非常有天赋……正是他提出在图录中加入巴黎地图。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这么操作了。” 书封上其实就印着这本书的使用方法:“供家庭、驾车、办公室使用”。马丁·帕尔为推销自己的摄影书打趣地说“这也许是最有用的一本摄影书”,这本《大巴黎》的确可以作为行走巴黎的好伴侣。
画册中,大多以跨页的形式展示了他的“通行证”系列作品。他围绕发生在巴黎的各种标志性事件进行拍摄,比如“巴黎沙滩”(Paris Plage):巴黎市政府别出心裁地在夏天调集沙子铺在塞纳河边,供市民享受日光浴,尤其是那些待在巴黎而没有外出度假的人;还有7月14日法国国庆、巴士底狱日,巴黎时装周。
他也展示巴黎日常的面貌:侵入巴黎的世界各国游客,他们聚集在卢浮宫,举起上百只手机、相机对准《蒙娜丽莎》和《自由女神》雕塑;塞纳河游船上,东亚游客神情枯槁,撑着雨伞、心不在焉却也要留影一张,以证明到此一游;身着皮草、肩跨路易·威登包的中北亚游客,在圣心教堂前合影、在蒙马特坐等街头艺术家为自己画像……被拍摄者或是一幅没有准备好的慌张表情,或是毫不知情的不经意神态,甚至处于旅游、消费催眠中而茫然不觉。
今年可以说是马丁·帕尔的大年,其摄影书历史研究项目的第三本书由享有盛誉的英国费顿出版社(PHAIDON)出版:《摄影书:历史·第三辑》(Le Livre de photographies : une histoire volume III),由他与英国摄影文化批评家格里·巴杰(Gerry Badger)合著。
除了在欧洲摄影之家的《大巴黎》展览,在仲夏的阿尔勒摄影节,马丁·帕尔也将亮相摄影书历史研究的重头戏——中国的摄影书历史,他形容为“摄影疆土中最后一块神秘的土地”。中国摄影史学者顾铮也参与了研究。届时,也将发布由美国光圈出版社(aperture)出版的画册。据马丁·帕尔透露,全书分为七章,其中,第一章是欧洲人拍摄中国的摄影图录,第四章是日本人在满洲里拍摄的照片。这个展览2015年1月将在北京尤伦斯美术馆巡展。 (文章来自瑞象视点:www.rayartcenter.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