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杰出经济学家的爱情

 谢楚军 2014-11-29

和赖教授一起在宿舍楼串门,来到一女老师宿舍里,正好里面有几位女老师在聊天,话题自然是情感方面。

女老师A说:“我读大学时,追我的男孩子不少,我当时没有答应哪一个,因为当时我也说不出我究竟喜欢谁。几年后,为什么答应了我现在的男朋友呢?因为他一直追得紧,更重要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我有一年生日那天,他约我,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按时到达,他竟然抱着玫瑰花在寒风中等了足足三小时!说实话,如果不是那一次他等了三个小时,我或许已经答应了别人。”

A说完,赖教授没有发表意见,我也没有发表意见,只是心想,也许,我在积极主动方面,做得很不够。

接着,女老师C说:“假如我不喜欢那个男孩,莫说他等三小时,即使他等三十个小时我也不会心动;假如我喜欢他,我就觉得他的一切都是对的,不在乎他等多久。”

大家都没有发表意见,我同样保持沉默,只是内心觉得很矛盾。按A的说法,我应该积极采取行动才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可是按C的说法,没有遇见合适的人,采取行动是徒劳的,毕竟我已经不是小年青,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耗。

同事们继续聊天,我却想到了西方经济学,女老师A和女老师C的两种说法正好是西方经济学的两种版本。呵呵,不妨翻一下版。

A老师的话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翻版是:对女孩子来说,有效浪漫总是不足的,所以男孩子应该积极主动寻找刺激,增加女孩子的有效浪漫,这样才能赢得女孩子的芳心。

C老师的话按照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翻版是:男女之间的情感空间有“缘分”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得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男孩子没有必要积极主动,因为有些积极主动适得其反。

看了以上翻版,也许有朋友问,亚当·斯密和凯恩斯既是杰出的经济学家,又是恋爱高手吧?

回复:非常令人困惑,以上两位杰出的经济学都终身未娶。凯恩斯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但是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却不积极主动;亚当·斯密一直信奉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可是他本人等到老也没有等到那只“看不见的手”抓一个缘分给他。

也许,以上只能用上帝的惩罚来解释。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隐含了这样一个前提,经济萧条是有效需求不足,不是上帝的安排,所以只要国家积极刺激经济即可走出萧条,无需上帝的帮助。这样,不把上帝放在眼里,自然惹怒了上帝。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人人照看自己,上帝照看大家。这句话里的上帝就是指那只看不见的手。表面上看,亚当·斯密很尊敬上帝,可是因此而偷窥了上帝的秘密,自然也惹怒了上帝。

呵呵,仅仅是笑谈。爱情,尤其是那些杰出人物的爱情,哪是我等凡夫俗子几句简单的话语谈得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