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海泉:不要把精力浪费在“文化悖论”上|文化悖论|王蒙

 清源书院馆藏 2014-11-29

真是‘物极必反’,近一些年,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声音几乎没有了,为社会进步的声音也‘有气无力’,没什么实际作为;另一方面做起来确实非常困难,甚至都不知道今天有多少人有此‘实力’,所以实际上包括文学在内就变成了‘商品’,只好去‘为人们的需要’服务,与钱缠得太紧,‘流行’的东西充斥市场。因为人们的‘自然需要’本来先天离先进、高尚、精巧等就远,一个本应该属于精神领域的东西就演变成了为经济服务的手段,有的人说是为‘身体’服务,从供方看实质是为捞钱服务,对社会而言,为GDP做贡献,从需方看就可能是生理需要而来的心理需求。这样下去,既不可能出现‘流芳百世’的文学作品,也无‘流芳百世’的作家,不少只能是‘一次性用品’,买卖双方一时都很兴奋,但流行并热闹一番后就…成为‘废物’。教育也有类似的命运。

第二个问题是文学的流与源,或者说是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我们对这个‘生活’要有广义的理解,范围很宽。文学是流,生活是源;其实其他领域,原则上也是如此。没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深入与巧妙的思考基础,就不可能出有分量的文学作品,历史上留下来的文学作品就没有‘关门冥思苦想’出来的!也没有三月两月,一年半载就出一厚本的!‘哈里. 波特’的确是一个普通妇女编出来的,出书很快,‘影响’很大,稿费惊人,但那是不是有分量的作品,还要等历史去做结论。但即使这样的作品也一定要具备宣传美好品德的一面,都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不过要在浅层次上做到这点并不难,特别还是儿童的‘科幻’文学作品。

由于人类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深层次的,浅层次的,也有表面层的;有属于多数人的,也有属于少数人的;有长时期的甚至是永恒的,也有短暂的。所以文学就对应有各种各样的,…。过去有人说,‘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王部长说,‘文学源于生活,又别于生活’。我同意王部长的说法,因为‘别’能包括‘高’,‘高’是‘别’的上品,过去‘假、大、空’就是高得不能再高的结果,一个极端主义的产物,只能昙花一现,那不是中国文学的‘美好’时期。

综合上面两点,就得出‘作家’与文学作品都是有层次的,丰富多彩的,你想出‘流芳百世’的文学作品,当‘流芳百世’的作家,就要向‘高端’努力,但肯定不大容易,要做达不到目的的思想准备,很多‘大家’都清贫了一辈子,…;你只把文学当成求生的‘职业’,就在合适的低端移动,出对应的‘产品’,容易达到目的,但一定不能踩‘底线’,…。非常长的商品社会里,文学必然如此。人们可有不同的选择,不必彼此认为是‘悖论’,进行无谓的口水仗;社会的责任是要宣传‘高端’,适当支持并鼓励高端,同时容忍低端,但要批评踩‘底线’者,甚至要惩罚制造或纵容踩底线者;追求高端者不能抱‘唯我独革’的态度,无端非义其他的人。其实,这样的态度本身就不高,很可能是孤高自傲。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层次不同的,各有各的存在根据,各有各的存在领域,不要强求一律,把精力浪费在无谓的‘悖论’争论里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