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红高粱:时代下的血色记忆 ![]() 从《红高粱》上映至今,就备受关注。一是因为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二是因为26年前张艺谋曾经凭借电影版得过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因此无论是张艺谋的《红高粱》还是郑晓龙的《红高粱》都会被媒体拿去互相比较。前者是备受瞩目的当红花旦周迅饰演九儿,后者更是国际级明星巩俐,两两之间的关系,更不言而喻。 有人说张艺谋的《红高粱》更有风土人情,还原了一个传统的文化;有人则说,郑晓龙的《红高粱》更接地气是时代记忆下的产物。可是无论哪一种都代表着不一样的东西,不一样的阶段。 电视剧版的《红高粱》的配乐是阿鲲,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他这个人,不过如果说他是《舌尖上的中国》的配乐,应该很多人都会点头示意。在中国古典风格的音乐中,红高粱代表的是山东文化,因此阿鲲在很大程度上也非常合理化的还原了一些属于这个文化风格的音乐,片头曲中九儿就是最好的例子。 ![]() 在《红高粱》电影版中,最为亮眼的就是九儿与余占鳌在红高粱中的那场激情戏。但作为电视剧版也按部就班的借用过,可无可厚非的是在郑晓龙的镜头下,男性的荷尔蒙甚至在体现男性阳刚的镜头上,更加显得活灵活现。一句我想睡你,简单明了的突出人物性格和北方爷们的直爽,仅仅在几个几个铺垫下就将人物、情节给引出,让人叹为观止。 除了这些之外,战争元素、杀人剿匪、国人抗日这些打斗场面也成为亮点。从第一集开始就足够吸引眼球,还没进入正题,先是“啪啪啪”三枪崩死了三个人,新官上任的县长要剿匪,紧接着九儿的娘被他赌徒老爹卖了上吊自杀,40分钟的时间,竟然死了4个人。节奏之快,令人喘不过气。 当然,《红高粱》的故事背景涉及到的本就是民国时期的抗日战争史,郑晓龙在一开始就用高密的匪、赌、毒三害引出故事的开端,却显得更有意思。新官上任的县长要剿匪、被赌徒老爹倒卖的九儿、靠着吸毒生活的寡妇,仅仅三个人物就把整个故事给串联起来,让观众知道可恨之必有可怜之处。既不失大体,又不显单调。 ![]() 《红高粱》的美工上,几百亩红高粱地就足以和当年张艺谋版的《红高粱》相比。画面在大程度上饱和度的升温,还有民国服饰的设计,都显得别有韵味,与传统农村的陕西文化对比更加时尚接地气。区别开张艺谋版脏、乱、穷,显得大气,十足一副民国爱情史诗剧。 不过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在仓促之后的改变却显得更商业主流,甚至在“颠轿”、“野合”、“祭酒神”的几个小说段落里都显得有些乏味。主角九儿的性格突变过快,从一个单纯的少女变城一个勾心斗角的人这段时间安排的非常不合理,以至于到后与自己的嫂子博弈的时候,周迅诠释的九儿更像是一个久居深宫的家人子,完全破坏了原著中单纯朴素的形象。 本帖转自时光网社区>> 博客>> 未知者的博客>>日志>>【重温】红高粱:时代下的血色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