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报恩与施恩

 窦旭民图书馆 2014-11-30

 

    在人的一生中,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受纳恩惠与需要施恩他人的事情。对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情,人们具有截然不同的几种态度。

    有的人往往将受纳恩惠之事忘得一干二净,有的人却觉得似乎理所应当,更有人居然会恩将仇报。
 
    至于施恩与人,有的人的确是出于某种企图,总想得到某些回报,故而以此为“荣”,见人就讲,到处“卖牌”,惟恐天下无人知晓。还有人竟然以此要挟对方,谋取更大利益,玷污了“施恩”的真实含义。
 
    我的一生普通平淡,虽说在物质上没有受纳过什么恩惠,但在精神上、意志上以及个人成长中接收到诸多恩惠。例如:教导我识字的老师,指引我做人的领导,帮助我成长的同学、战友和朋友,支持我工作的同事和上下级同僚。他们所赐予我的恩惠(包括那些给我“穿小鞋”、“使绊子”或与我“过不去”的,让我从中认识了自己,认识了社会,受益匪浅)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此乃才是最大的财富,是最丰富的物质。
 
    我一生牢记,从未敢遗忘。而且也确实在努力回报,不敢怠慢。只有这样,我才感到心安理得,不欠别人。
 
然而,在我的经历中,也曾帮助过需要帮助的人们,也曾为遇难灾民和单位的贫困户门捐钱捐物。可这一切我都是做过即忘,有时候也不记得对方是谁。因此,有的人曾经上门道谢,我一时难以想起“是因何事”;有时候,碰到老友见面,一提起当年感恩之事,我的确“不知何事”。不是客气或者做秀,我的的确确是真的忘记了。
 
试想,别无所求的帮助他人做了一件好事,或者说不图回报的施恩与人,怎么能长期地记在脑海里呢?再说,记它又有何用?
 
挪威伟大的剧作家易卜生有段名言:“金钱可以是许多东西的外壳,却不是里面的果实。它能带来食物,却带不来胃口;能带来药品,却带不来健康;能带来相识,却带不来友谊;能带来仆人,却带不来他们的忠心;能带来享受,却带不来幸福和宁静。”
 

    据此,我认为:

    一个人在受纳别人恩惠时应牢记心里,挂在嘴边,这就叫——“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

一个人在帮助别人之后,不要挂在嘴上,到处宣扬,这就叫——“施恩与人,就该不图回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