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兼爱是这样的“薄”

 南方在野 2014-12-01
 天之爱人也,薄于圣人之爱人也。其利人也,厚于圣人之利人也。大人之爱小人也,薄于小人之爱大人也。其利小人也,厚于小人之利大人也。

【翻译大意】上天兼爱世人,比圣贤爱人要淡薄。但是他施利于世人,远比圣贤施利于人要深厚。君子兼爱小人,比小人爱君子要淡薄。但是他施利于小人,远比小人施利于君子要深厚。

【画龙点睛】“薄”,与“厚”相对。“薄”不是“博”的通假字,但从含义上来说,“薄”与“博”并不矛盾。“薄”之中蕴含着广泛、平等、基本之义。天之爱人,理性而深沉,严肃而悲悯,宽广而深远。天之爱人,譬如我们幼年记忆中的父爱,表面上看淡薄,但施利深厚。

【难点提出】此段中有两“薄”字。该怎样解释?前人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①吴毓江《墨子校注》曰: “薄”读为“博”,非攻下篇“夫杀人之为利人也博矣”,“博”俞校作“薄”,可互为例。天志上篇曰“爱人者此为厚焉,利人者此为博焉。”又中篇曰:“此吾所以知天之爱民之厚也”又下篇曰“且天之爱百姓厚矣,天之爱百姓别矣。”可见墨家以天爱人至博,利人至厚,莫与比伦。
②孙诒让《墨子间诂》引: 毕沅云:“言天地之大,人犹有憾。”“言不如小人之姑息。”

【解剖难点】
一、综观《墨子》一书,“博”字共出现20次,其中19次皆为博大、宽大、广泛的意思。以“博”作“薄”,并非《墨子》一书的行文风格。下面列出这19个例句:
1.举物而暗,无务博闻。——修身
2.守道不笃,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修身
3.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尚贤上
4.圣人之德章明博大,埴固以修久也。——尚贤中
5.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尚同上
6.以为天下博大,山林远土之民,不可得而一也。——尚同中
7.助之言谈者众,则其德音之所抚循者博矣,助之思虑者众,则其谈谋度速得矣——尚同中
8.《泰誓》曰:“文王若日若月乍照,光于四方,于西土。”即此言文王之兼爱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无有私也。——兼爱下
9.饰攻战者言曰:“……以攻战之故,土地之博,至有数千里也;……”——非攻中
10.计其土地之博,人徒之众,欲以抗诸侯,——非攻中
11.故天意曰:‘此之我所爱,兼而爱之;我所利,兼而利之。爱人者此为博焉,利人者此为厚焉。’——天志上
12.故天意曰:‘此之我所爱,别而恶之;我所利,交而贼之。恶人者,此为之博也;贱人者,此为之厚也。’——天志上
13.子墨子言曰:“虽有深溪博林、幽涧无人之所,施行不可以不董,见有鬼神视之。”——明鬼下
14.博学不可使议世,劳思不可以补民;——非儒下
15.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昔者楚庄王鲜冠组缨,綘衣博袍,——公孟
16.今孔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 《公孟》中两次出现
17.钩距臂博尺四寸,厚七寸,长六尺 ——备高临
二、将“博”字作通假字,这在《墨子》一书中,仅有一例,此“博”为“悖”字之误。以“博”作“薄”之说,不足为据。
俞以“博”作“薄”,所依据的那句话,原句是这样的“夫杀之人,灭鬼神之主,废灭先王,贼虐万民,百姓离散,则此中不中鬼之利矣。意将以为利人乎?夫杀之人为利人也博矣!”(《非攻下》)
正确的应该是“夫杀之人为利人也博矣!”而不是“夫杀人之为利人也博矣”。
如果以“博”作“薄”。那麽这句话的意思是“以杀人的方法来使人得到利益,这个得到的利益实在是很少的。”——初看很正确,但细想不对,得到的利益很少,那也是有利益的,那不等于是在赞成“杀之人为利人”吗?墨子向来以非攻为教,思维严谨,岂能说这种话?
其实,墨子在这句话的前面已经说的非常清楚了:兼并他国覆灭敌军;残杀虐待民众,以破坏圣人的功业。还将认为这是利于上天吗?取用上天的人民,去攻占上天的城邑,这乃是刺杀上天的人民,毁坏神的神位,倾覆宗庙社稷,夺杀其牲口,那么这就对上下符合上天的利益了。还将认为这样利于鬼神吗?屠杀了这些人民,就灭掉了鬼神的祭主,废灭了先王(的祭祀),残害虐待万民,使百姓分散,那么这就于中不符合鬼神的利益了。还将认为这样利于人民吗?
在墨子看来,“攻伐无罪之国”是极端错误的,不符合人民的利益,也根本不会有利于天下。面对那种“杀之人为利人”的说辞,墨子显然会说“荒谬!”而绝对不会说虽得利而少这种糊涂话。
所以,“博”应为“悖”字之误。而这句话意思是“以杀人的方法来使人得到利益,这实在是一种悖误。”
三、除本篇《大取》外,《墨子》一书共出现“薄”字26次,无一次是“博”的通假字。“把‘薄’读为‘博’”之说,实在是没有任何依据。下面列出例句:
1.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尚贤上
2.“厚者有斗,而薄者有争” “是以厚者有乱,而薄者有争” “是以厚者有战,而薄者有争。” —— 尚同下
3.汤奉桀众以克有,属诸侯于薄,荐章天命,通于四方,而天下诸侯莫敢不宾服。——非攻下
4.兼夜中十日,雨土于薄,九鼎迁止,——非攻下
5.又相率强不食而为饥,薄衣而为寒。——节葬下
6.若以此若三国者观之,则亦犹薄矣;若以中国之君子观之,则亦犹厚矣。如彼则大厚,如此则大薄,然则埋葬之有节矣。——节葬下
7.今士之用身则不然,意之所欲则为之,厚者入刑罚,薄者被毁丑,——贵义
8.子墨子曰:“不然。夫应孰辞,称议而为之,敏也。厚攻则厚吾,薄攻则薄吾。应孰辞而称议,是犹荷辕而击蛾也。”——公孟
9.今施人薄而望人厚,则人唯恐其有赐于己也。——鲁问
10“令陶者为薄缻”,“门扇薄植,皆凿半尺一寸,”——备城门
11.备临以连弩之车,材大方一方一尺,长称城之薄厚。——备高临
12.令陶者为罂,容四十斗以上,固顺之以薄■革,置井中,使聪耳者伏罂而听之,
审知穴之所在,凿穴迎之。——备穴
13.“以押虑卢薄于木,卢薄表八尺,广七寸,经尺一”“ 凡杀蛾傅而攻者之法,置薄城外,去城十尺,薄厚十尺,”“薄门板梯貍之,勿筑,令易拔。城上希薄门而置捣” ——备蛾傅
14.寇薄,发屋,伐木,虽有请谒,勿听。——杂守
15.契与枝板。说在薄。——经下
16.使人夺人衣,罪或轻或重;使人予人酒,或厚或薄。——经说下
四、本篇《大取》下文中多次出现“薄”,皆不作“博”解。本文经常将“厚”与“薄”相对而并论,本文的“薄”字,无一不是“厚”的反义。例句:
1.义可厚厚之,义可薄薄之,谓伦列。
2.为长厚,不为幼薄。
3.亲厚,厚;亲薄,薄。亲至,薄不至。
4.有厚薄而毋伦列之兴利为己。
5.厚不外己,爱无厚薄。
6.爱二世有厚薄,

综上所述,《墨子校注》说“博”“薄”可互为例,是没有依据的。 “薄”读为“博”,也是不足为据的。吴毓江可能是受到西方“博爱”一词的误导。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将“薄”读为“博”,虽大家之言而不足取。本着忠实于原著的精神,不应对《大取》开篇之句妄作改读。“天之爱人也,薄于圣人之爱人也。”其中的“薄”,为厚薄之“薄”,而非博爱之“博”。
“天之爱人也,薄于圣人之爱人也。”无损墨子信仰之“天志”。天之爱人,兼爱也,唯其兼,所以薄;唯其广,所以薄。“薄”形容天不溺爱世人,只给予世人平等的基本人权,人之命运,还看日后个人的努力。
“薄”,与“厚”相对。“薄”不是“博”的通假字,但从含义上来说,“薄”与“博”并不矛盾。“薄”之中蕴含着广泛、平等、基本之义。天之爱人,理性而深沉,严肃而悲悯,宽广而深远。天之爱人,譬如我们幼年记忆中的父爱,表面上看淡薄,但施利深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