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汝纶:为倡西学年逾花甲远渡海(3)

 惊涛拍岸849 2014-12-01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腐败的清廷,任人唯亲已是固习。此时国内官场又大起变化,原为北洋大臣的袁“大头”(世凯)和湖广总督张之洞,奉诏入京,参与国务政事。他们对主办教育者都想换用自己的亲信。这时,张百熙自身不保,不得不连发数封电报,催吴先生回国。但吴先生认为考察未结束,既来之,则安之,不能半途而废。他抓紧时机,勉留三月,到秋初才回国,基本完成了任务。

4遗泽遗风永馨芳

吴汝纶虽迭遭猜忌中伤,但终于胜利完成任务回国。他回国途经上海时,京师大学堂副总教习张鹤龄正在上海购书。他得知京师对他不利,劝他不要去了。吴汝纶秉性刚直,他说:“我不愿去的地方,旁人强迫也不行;我要去的地方,旁人阻拦也不行。”但此时,他要便道先回家乡祭先祖之墓,即先将全部书稿材料托副使先呈管学大臣。原准备扫墓后即北上进京面呈考察成果。不料,随即病倒家乡。

吴汝纶在归国后立即在安庆城创办桐城学堂(后移桐城,今桐城中学前身)。他自任校长,题校匾曰:“勉成国器”,并撰校楹联曰:“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成为全国最早兴办的重点中学之一。终生献身文学和教育的吴先生在他弥留之际神志尚清时,紧紧握住随他回国的日本弟子早川东明新次郎的手,断断续续地嘱咐他以刚创办的桐城中学相托。早川感动得泣不成声,其他弟子莫不唏嘘不已。

吴汝纶患的病有说是食道癌,有说其他病。但据对吴汝纶专门研究者徐寿凯研究员深入研究,认为患的是嵌顿性疝气。实际也是积劳成疾,累死的。1903年正月十二日病故。他的墓在今枞阳县义津镇五里拐村吴刘山,墓碑刻:“清故晋赠资政大夫诰授中宪大夫五品卿衔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公挚甫之墓”。

吴汝纶弟子数以千计,其中不少出类拔萃,能继承他的文学和教育事业。随他同去日本考察的桐城人方槃君,即捐献家产房舍,为创办桐城中学作出重要贡献。枞阳人李光炯(1868—1941年)于1904年创办安徽公学,后又在家乡创办宏实小学。又受吴汝纶影响,枞阳人倪梅轩(1852-?)在枞阳万卷堂创办化俗女学,初为私立,1907年改为公立。这个女学实开我国女子教育之先河。


安徽文化图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