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更高的去处了

 离欲阿罗汉 2014-12-02
       登上富士山对普通的登山爱好者来说是容易实现的,这就是我为什么在横滨那家户外店买了那么贵的登山鞋准备在采访世界杯之后一试身手的原因。可是因为工作过度劳累,最终我放弃了新宿安田生命广告牌下那辆预订的登山旅游巴士。回国后的一个月,心有不甘的我恶补了所能找到的所有关于登山的书。

       我的一个精通英文又熟悉登山的朋友说,INTO THIN AIR是难以翻译的,尽管如此,拿着现代出版社出版的美国记者乔恩·科莱考尔的《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一口气看完。我急于知道故事的结局,在1996年5月那场山难中,谁幸运地活着回来了?而对于那些不幸死去的人,我,科莱考尔的读者,因为他赋有才能的描述,而十分留恋和惋惜他们每一个人。

       科莱考尔是在1996年受《外界》杂志的派遣,跟随一支商业化的登山队攀登珠峰,主要目的是对攀登珠峰的商业化趋势及其有关问题进行报道。科莱考尔与他的队友于5月10日登上珠穆朗玛峰,但在下山的途中却由于天气的变化导致5名队员丧生。只要花65000美元,就有可能加入到霍尔的登山队伍里来,多次攀登上珠峰的职业登山家霍尔承诺将把他的客户带到山顶,同时“常识使霍尔明白,他从媒体获得的关注越多,就越容易劝诱公司打开他们的支票簿”,获得集团的商业赞助。

       当然,霍尔与他的竞争对手、疯狂山峰公司的费希尔在争夺科莱考尔中获胜,科莱考尔在书中展开了对这两家登山队和珠峰大本营的诸多人物的描写。在这些来自世界各地为珠峰而冒险的人们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女人,美国百万富翁、对公众效应不倦的追求着皮特曼和日本47岁的南比,南比作为世界上登上珠穆朗玛峰年龄最大的女性,在下山的途中遇到暴风雪永远地留在了那里。“在26000英尺以上的地方,适度的热情和无谓的顶峰狂热之间也无清晰的界限。因此珠穆朗玛峰的山坡上尸骨遍野”,科莱考尔描述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追逐登顶的人们的疯狂:“一名登山者必须加大赌注。下一次登山计划必须比上一次更困难、更吸引人的注意。这正如上紧发条———而最终你将黔驴技穷”。

       然而对珠穆朗玛峰,经过千辛万苦登顶的科莱考尔只用了短短的一句话———没有更高的去处了。在这里,作者的冷酷几乎颠覆了以往我们认为的或者说被我们赋予的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崇高,那些可以花金钱实现的梦想也在模糊登山者的伟大的光环,围绕着珠穆朗玛峰所进行的经营、炒作、操纵和竞争,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样的,与海拔的高度无关。而科莱考尔在他的一段自白中吐露真言:“我没有认识到攀登对于我灵魂的操纵,抑或是她赋予我原本毫无目的的生活意义”。科莱考尔的书好就好在,他没有歌颂,也没有批判,而是直入骨髓的记录,而且像美国电影的节奏一样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