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青少年 作家要自省

 JP大漠书画院 2014-12-02

          关注青少年  作家要自省

标签:

时评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30日在广州中山大学演讲时,遇到了一位让他“坐不住”的中学生。随后,莫言给出了自己最“直接的建议”:“不要听你老师的,不要读我的书。可以读一些写母亲的,写乡村风景的,长大结婚后再读我的小说”。
    莫言之所以给出这样的建议,缘于这位中学生在莫言演讲完毕现场互动环节时,向莫言抛出了自己的困惑。“我是一个中学生,现在老师推荐看莫言老师的作品,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莫老师的书看着看着就会看到一些描写性行为的部分,我不知道这适不适合中学生看”?
    应该说,这位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尖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诸如此类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一些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缺少科学性和针对性。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阅读能力,一味追求名人名著效应,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界限和个性差异。只要是名人作品,就不遗余力地让学生去阅读,至于产生的效果,再无人问津。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具有天然的娱乐性,故此,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不回避和排斥健康向上的娱乐元素。然而,如果文学从“娱乐性”被裹挟成泛滥的“娱乐化”,虽一字之差,但其本质意义却相差甚远。文学若是以感官刺激取代精神洗礼,用低俗娱乐淹没价值取向,则凸显出“她”已迈向“娱乐至死”的粗鄙地步。我们先来看看近年来文学“消费主义”泛娱乐化的主要表象吧。

    走进书店,浏览“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畅销书,多数热门书皆以极具挑逗性的书名“套牢”读者的眼球:《不想上床》、《裸奔》、《车震》……层出不穷的“热门”书猛踩诱惑与刺激的油门,向着低俗和丑陋一路狂飙,勇往直“钱”。墨香芬芳的文学世界中,遍布着肉体、尖叫、血腥、噱头、江湖官场、隐私揭秘、情色凶杀等花样翻新的细节描写和欲望宣泄。

    鬼怪悬疑,“恶搞”历史。观察文学现状,悬疑鬼怪的题材和穿越历史的作品比重不小。魑魅魍魉粉墨登场,多维手段制造悬疑,布置无厘头的情节,再发挥高玄幻的想象,以此荒诞作品“死死”勾住好奇的灵魂。一些作家觉得写悬疑鬼怪还不够“味儿”,便把历史这位本真的“老人”挖出来“娱乐娱乐”,来一番“韩式整容”。打着文化的旗号,“戏说”历史、“胡说”人物、“恶搞”史实,将历史毫无根据地加以娱乐化想象。

    少儿读物,突破底线。既不饶过历史老人,更不放过少年儿童,大量充斥着“少儿不宜”内容的读物涌入市场,少儿文学同样乱七八糟。不具备辨别和选择能力的孩子读完作品后,极有可能对书中的情节进行模仿,不仅污染了纯净的心灵,更有可能酿成悲剧。众多家长一针见血地发问作家:“你写的东西敢让自己的子女看吗?”

    诺奖不是神坛,诺奖获奖的大作家中,有许多蔑视人伦、败坏道德的超级文明破坏者。诺奖落到中国作家头上,某种程度上是西方文化对中华文明的成功侵害。

    但对于才高八斗、声名盖世的莫言先生,我们也保持着尊敬,他的作品中,也有中华文化中的“佛性”,比如,他受佛经影响的作品《生死疲劳》,对六道轮回的体悟等等。但需要提醒的是,莫言先生也一定可以了解,传播色情暴力下阿鼻地狱的报应。如果先生能幡然悔悟,删改作品中“少儿不宜”的部分,以一种干净的笔触写作,担当著名作家的社会责任,传播真善美、提升人类的情愫,开风气之先,那不仅是莫言本人之幸,也将是中国文学、天下苍生之大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