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若干思考

 3gzylon 2014-12-03
2014-07-01 08:44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我有话说
2014-07-01 08:44:01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作者:责任编辑:蒋正翔

  作者: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唐皇凤

  一、问题提出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的治理体系逐步转型为现代治理体系、稳步推进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过程。要准确把握和理性反思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路径,第一个需要思考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面对各种特殊历史境遇的不同国家,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异同,是探索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理论起点。

  一方面,就治理的本质而言,中西国家治理现代化所要实现的核心目标是相同的,即从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御型治理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干预型治理,从一种局部性和象征性的传统治理转变为一种整体性和实质性的现代治理,进而实现国家权力对社会的政治整合和动态监控,汲取和集中社会资源以确保现代化事业的顺利推进。

  另一方面,中西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历史情境、根本问题和主体力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两者在国家治理现代转型的具体路径方面迥然有异。以英、法、美等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具有悠久的法治传统,在文化权力转型为制度权力的过程中,基本遵循从司法权主导向立法权和行政权主导的方向位移。而中国传统上就是一个理性早熟的国家,在秦汉时期就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一直有较为强大的国家能力,而作为现代政治秩序的另外两大要素———法治和负责任的政府则是长期缺失的。因此,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在一个行政权主导的社会中逐步发育立法权和彰显司法权,最终形成行政权和立法权、司法权之间互补均衡的现代治理结构,而推进法治建设(显然是发育和成长立法权和司法权的战略抉择)。

  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特征

  厘清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要素,明晰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区别于传统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思考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逻辑起点。而要清晰把握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特征,首先要明确治理相对于传统的统治和管理所具有的特殊属性。整体而言,治理集中关注国家功能实现方式的问题,强调以共识愿景、认同信任、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平等协商、多元共治的方式来制定和执行政策,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以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和优质的公共产品,在各种主要的治理主体之间达成合作性的行动是其聚焦的核心问题。

  在治理理论的视野下,构建一个成熟的现代治理体系,核心是理顺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政治权力与公民权利四大关系,而合理的价值排序与价值均衡、科学的制度与公共政策安排、强而有力的组织支撑以及有效的体制机制创新是理顺这四大关系的基本路径。

  综合学界的各种观点,我们认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一般包括四大核心构成要素:(1)具有民主品格、公共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等的现代公民;(2)一个能够有效抗衡和制约专断性的国家权力和资本权力,高度组织化与制度化的现代社会;(3)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在竞争性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4)一个廉洁高效、兼具可问责性和回应性的法治型、服务型的现代政府。其中,国家和公民之间的关系模式是决定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基本特征的轴心力量,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独特的典型特征,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兼具有效性与合法性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2)开放性、包容性与可问责性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外在表征;(3)回应性和调适性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责任编辑:蒋正翔]
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