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教训:千万别伤害老婆孩子

 谢楚军 2014-12-03

好久没有写有关历史方面的日志了,今天换换口味。就像前两天的日志“救救孩子”的角度一样,今天的历史日志也是类似的角度。


对于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我们一直像相信“凿壁借光”、“铁棒磨成针”一样地相信书本,结果呢,以讹传讹,历史真相被歪曲。


大家都很熟悉的石敬瑭,一提起他,就会想到“儿皇帝”,接着便是污泥浊水泼向他,什么民族败类啊,卖国贼啊,贱骨头啊,等等。


石敬瑭确实做了儿皇帝,对契丹主子又是割地,又是进贡,说他是民族败类,卖国贼,贱骨头等其实不过分。


但是研习历史仅仅骂人家几句发泄一下情绪,那就太肤浅了;不加理性分析地跟着书本骂人,则更加没有头脑。要知道,石敬瑭刚刚出道时,骨头是不贱的,相反还立下了赫赫战功,皇帝不仅委以高官让他镇守边关,而且招他为驸马。在那个时代,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很难受到皇帝如此青睐的。


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即位,或许觉得石敬瑭的存在对自己的权威地位不利,慢慢地,石敬瑭的日子开始不好过。日子不好过也就算了,反正一个男人已经到了事业的最高峰,心满意足,如果可能,也心甘情愿为新皇帝做点事。但是中国历史的悲剧之一,就是对异己者及潜在异己者乃至主观想象中的异己者斩草除根。你新皇帝要我石敬瑭交出兵权可以,我愿意带着老婆孩子回乡下种地,可是因为斩草除根的民族劣根性,我个人的安全怎么保证?老婆孩子的安全怎么保证?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来个咸鱼翻身。石敬瑭过去身经百战,当然知道要成功,只有求助契丹。但问题是给契丹怎样的条件呢?给低了,怕契丹不出兵,反而将他抓起来到新皇帝那里去领赏。于是,为了确保契丹出兵增加自己胜算的把握,就在契丹面前称儿皇帝,并且开出了割地进贡的优厚条件。


在契丹的帮助下,石敬瑭兵变成功,做了皇帝,也履行了当初对契丹的承诺,但是儿皇帝,割地,进贡等都成了贱骨头,卖国贼,败类的历史证据。后世头脑简单的历史学者或老百姓都热衷于收集这些证据,也许是想告诫做卖国贼的耻辱,但是很少有人设身处地地想想当时的石敬瑭的处境。我有时候想,假如我是当时的石敬瑭,在两难的选择中,真不知怎么办?


一个真正的男人也许可以忍辱负重甚至舍生取义,但是一旦老婆孩子的性命受到威胁时,再忍辱负重也会拿起武器,也会尽一切手段保护老婆孩子的安全。


石敬瑭后约700年,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一个被老百姓骂着贱骨头的人物,此人叫吴三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阅相关资料,但是不要光顾着骂人家的贱骨头,要理智地设身处地地分析吴三桂当时的处境,这样就会发现,吴三桂与当初的石敬瑭一样,都是两难处境中的艰难选择。后来的满清政府都承认,灭亡明朝的不是吴三桂,而是李自成。


曾经的热血青年变成了卖国贼,不能完全归罪于个人,大部分是由于斩草除根的民族劣根性所致。因为斩草除根殃及老婆孩子的性命,一个大男人,该如何面对?


千万别伤害老婆孩子!也许这是一条沉重的历史教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