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菇优质高产技术

 老刻刀 2014-12-03

平菇优质高产技术

 

一、微孔发菌渗灌出菇

袋栽平菇在发菌期,通常存在袋内发菌速度不一致、发菌期过长、污染率高、出菇期菌墙稍高易倒、采收二茬菇后菌袋失水严重补水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近年来在生产上研究成功了平菇微孔发菌、渗灌出菇新技术,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1、微孔发菌。培养料的选择、配料、拌料、发酵等同常规,不同点是在装袋前用缝纫机在菌筒上面扎三层针眼,作为菌丝生长期供应空气的微孔通道。或在常规装袋后,待菌丝萌发时用针在菌种层处扎眼。

    2、渗灌出菇。菌丝发满袋后,用刀子纵向做三个长方形的口子,每个口子宽58厘米、长2025厘米,在做口子时刀子不要伤害菌丝。然后将做好口子的出菇袋移到出菇场所,一层袋子一层泥堆码菇袋,高度以15米为限,最上层泥要厚些,并做好水沟。堆积出菇袋前,先用砖垒个底盘,防止出菇时溅上泥沙等杂物。此法的原理是利用泥的传水性和保水性作为供给菌袋出菇失水而补水的“蓄水池”,利用菌袋上的口子,将泥中的水渗灌到菇袋中。在出菇时水沟要灌满水,采菇后每天灌水12次,其它管理同常规。

采用微孔发菌、渗灌出菇法,能使平菇发菌期提前1015天,污染率降低510倍,菌丝生长同步,菌龄一致,出菇整齐,易于管理。菌袋出过两潮菇后也不用浸泡补水,既防止了由于浸泡而损失培养料的养分,又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二、平菇无公害开放栽培新技术

适宜无公害开放栽培的EP318平菇,最突出的优势是能生长在PH6.511偏碱性的生态环境,因而适应性特强,能抗拒和抵御各种病菌、霉菌、杂菌的侵蚀。其适温带宽,菌丝在538℃范围内长势良好,439℃正常出菇。母种、原种、栽培种选用全营养高氮型颗粒状菌种通用培养基,用开放型食用菌无菌接种器,不用电不用蒸汽不用酒精不用药物免熏蒸灭菌全流程全开式接种移植,810天菌丝长满培养容器。播种后2025天现蕾出菇。菇体丛大朵厚,中低温期黑褐色,高温期铁黑至浅灰色,柄短盖大肉厚,肉质肥嫩清香,野味浓郁。风味独特。棉籽壳、花生壳、谷壳、玉米芯、酒糟、蔗渣、木屑等颗粒培养料,采用生料袋畦通氧两段全转化无公害高产法栽培,生物转化率(产量)300%,最高可达400%以上;稻草、麦草、玉米秸秆、高粱秸秆等整长秆培养料,采用“免浸泡法”生料覆土仿野生栽培,生物转化率150%250%

三、双畦式生料栽培

采用“双畦式”生料栽培平菇,具有高质、高效、高产和节省菇房等优点。特别是湘桂地区冬春气候寒冷,室内栽培平菇菌丝生长缓慢,而采用“双畦式”栽培平菇,这种情况将得到改善。“双畦式”栽培平菇,如管理到位,其生物效率可达150%~200%。方法如下: 建畦。选背风向阳的闲田或旱地作为栽培场地。坐北朝南开畦,畦宽12米,长不限。作畦时,先在畦床中间开一条18厘米宽、20厘米深的中心沟,沟两侧再挖栽培畦。要求栽培畦宽42厘米、深10厘米。取出畦内泥土,移置到畦边垒高10厘米,使两侧阳畦深度达到20厘米,形成两畦向中心沟倾斜(见图)。这种“双畦式”阳畦比普通阳畦增产50%以上。 播种。配方为棉籽壳100公斤、磷肥2公斤、尿素01公斤、豆饼粉02公斤、水160220公斤,混合调匀。或稻草100公斤(经3%的石灰水浸泡两昼夜后捞出,冲洗至ph值为9)、磷肥2公斤、尿素03公斤。播种采用层播法,即每铺料35厘米厚时,便撒播一层菌种。采用稻草栽培的可适当增加厚度。播种比例为:上层∶中层∶下层=211。播完种后,及时覆盖地膜,面上加盖草帘。 管理。播种后不要经常揭膜,如发现杂菌污染可用多菌灵或甲醛处理污染部位,再挖掉污染料搬至远处深埋。当畦床“吐黄水”时,表示菌丝生理已告成熟即将出菇。这时,应用弓形竹片撑起地膜,并引清水灌注于中心沟,使水经沟埂浸入畦床。14小时后,再排干水。管理期间,还要撒施敌鼠纳盐药谷毒杀老鼠,菇场四周开沟时,砂土拌益舒宝后再盖土,以防白蚁。 采收。菇蕾长出后,应将薄膜的背风面用砖撑起,加强通风透气。“双畦式”平菇栽培法一般由中心沟为畦床提供水分,不须另外喷雾,否则会造成长腿菇或菇蕾水肿死亡。当平菇菌盖充分展开、尚未弹射孢子粉时,应及时采收。采收3潮菇后,应将菇床清理干净,用钉耙耙开菌皮,呈“品”字形打洞补充营养。营养液配方为:豆饼400克、硫酸镁20克、磷酸二氢钾10克、维生素b1100毫克、百万分之零点五的三十烷醇、水10公斤。

四、机灌袋栽平菇新技术

借鉴香菇生产技术生产平菇,总结出机灌袋栽平菇新技术,现介绍如下:

1、菌袋制备

按配方棉籽壳88%、麦麸10%、石膏2%,每公斤干料加水1.11.2kg。用香菇生产的专用灌袋机把料灌进55×15×0.004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里,每袋装料湿重2.12.3kg。然后,把料袋装进灭菌灶灭菌,温度上升到100℃后,保持1012小时,趁热运至遮荫大棚内;待料温降到30℃以下时,放到接种箱内接种,袋面打孔接种4穴。

2、发菌阶段管理

在棚内陆面撒一薄层生石灰,将接好种的料袋按堆柴式排放,堆高6层。接种后7天左右,接种穴内菌丝呈放射状蔓延,直径达34cm时,撕掉封口地膜,将菌袋“井”字型码堆,每层两筒,以6层为宜,注意接种口朝外(以便出菇)。1520℃气候条件下,20天左右菌丝长满料袋。

3、出菇阶段管理

1)“井”字型接种口出菇:菌丝满袋后,人为增加昼夜温差来催菇现蕾,白天关闭棚膜增温,夜里打开大棚两头通风降温。接种口出现桑椹状的小菇蕾时,向空中喷雾状水,提高空气湿度。幼菇生长7天左右,以伞盖充分展开菌盖不卷边时为采收适期。

1批平菇采收后,停止喷水34天,使菌丝恢复生长,积累营养物质。然后再每天喷水保湿,约经10天左右,发生第2批菇蕾。

2)改“井”字型接种口出菇为墙式菌袋两头出菇:采完2批菇后,培养料中水分已大量消耗,难以出菇。此时,把菌棒重新摆放补水,改“井”字型接种口出菇为墙式菌袋两头出菇。具体方法:用刀片划去菌袋中间部分的塑料薄膜,两头各留8cm长的“帽”;将地面铲平,把两头带帽的菌棒并排紧密排列;把泥土加水调成糊状,涂到菌棒上并涂平,泥层2cm左右;一层菌棒一层烂泥,堆层以5层为宜,注意各堆之间留足操作摘菇的走道;用刀片将菌棒两端薄膜割破,便于出菇。

此后,菌棒将从烂泥中得到水分补充,尽量造成温差刺激,促使现蕾,常规保湿出菇。

3)补水方法:当采完第34批菇后,菌棒失水严重,补水方法是:用香菇栽培专用注水针直接插入堆中,借助潜水泵或自来水的压力进行补水,再温差刺激来保湿出菇。

用香菇栽培袋机灌栽培平菇,一般袋装干料1.1kg,出菇78潮,收鲜菇2.5kg以上,生物转化率200%~300%。此法具有省工(1t投料机灌,42.5小时即可完成灌袋过程)、出菇快(20天左右,便于灵活掌握生产季节)、品质好(熟料栽培配方中不含杀菌杀虫剂、补水也是一遍遍的清水)等优点。

五、平菇室外生料栽培技术

1、选地作畦:选背风向阳近水源的平地或稻田作栽培场所,将场地整成12米宽,长度不限,南北走向的畦。开挖时先在畦中间留30厘米的土埂,再在土埂中间挖1617厘米宽、20厘米深的水沟,土埂两边各挖45厘米宽、10厘米深的料池。挖出的土堆在畦四周,高约10厘米,挖好后先用浓石灰水和10%漂白粉洒遍整个场地,再用05%敌敌畏溶液喷洒。进行彻底杀虫、灭菌。 
   2、培养料配制:选用无虫、无霉变结块的棉子壳,在阳光下曝晒12天,按棉子壳干重加入2%石膏、3%磷肥、15%石灰及01%的多菌灵(50%粉剂),混合后加清水拌匀,含水量60%。 
   3、播种:将配制好的培养料铺于料池,每平方米用料约13公斤,一次性铺入。菌种用量为干棉子壳重的10%左右,先以5×5厘米的距离穴播,再用碎菌种在料面撒播一层,最后用木板拍实、拍平,覆盖薄膜,薄膜上再盖稻草。 
   4、发菌管理:接种后气温在20℃以下从第3天开始检查发菌情况,气温在20℃以上,第3天就应检查。若膜内气温超过28℃,可在晚间通风降温,但切勿频繁揭膜通风,以免引起杂菌污染。实际上只要保持畦中水沟内有水流动,一般不会出现高温的,一旦发现杂菌污染,可用石灰粉覆盖污染处。 
   5、出菇管理:气温在25℃左右,播种后1820天菌丝就可长满料,2125天就可现子实体原基。当现营达60%以上即可架薄膜弓棚,并在薄膜上撤稻草调节光线。头潮菇无需补水,若遇特别干旱天气可向沟内灌水。头潮菇采收后,让料风干2天再灌大水于浸没料面,注意水要清洁卫生,12小时后排干水,2天后再经常在沟中灌水。料浸水后应另外用地膜贴料面覆盖进行催营,当现蕾(原基)达70%以上可去掉料面地膜,进行常规管理。二潮菇采收后风干2天再覆盖12厘米厚土,然后灌水2小时浸没料面,排干水再进入常规管理。

平菇熟料栽培

1、培养料的准备:选料要新鲜、无霉变,粗细要均匀,剔除杂质。将原料按比例放在一起混拌均匀,然后加水搅拌,含水量控制在60%,用手攥团指缝中稍见水渍,但水不流出,然后装袋。

  2、灭菌:采用高压柜灭菌法,120℃稳压后保持2-3小时;蒸汽灭菌法,100℃蒸汽蒸透后保持4-6小时。也可用蒸锅灭菌,先将蒸锅内注水,锅上接上蒸屉,上面盖严压紧。顶层上大气后再灭菌10-15小时。

  3、接种:接种场所、人员、器械要消毒;冷却室和接种室每立方米用15克硫磺或5克高锰酸钾加10毫升甲醛熏蒸,有条件的可以用紫外线灯管杀菌。人员和器械用75%酒精和0.1%高锰酸钾消毒。消毒后待料温低于30℃后开始接种。

  4、养菌期管理:培养室内搭建简易培养架,也可以“品”字架型堆放,或者垛成菌墙培养,注意堆放的层数不要过高,防止发菌不良和烧菌。培养室使用前也要进行消毒。

  温度控制在20-28℃,温度过高影响菌丝质量。适当减少空气相对湿度,防止杂菌滋生。养菌阶段不需光照,强光照会抑制菌丝生长。菌丝生长需要新鲜空气,每天通风2-3次。

5、出菇管理:平菇出菇要求有温差刺激,昼夜温差在8-10℃有利于菇蕾分化。出菇后温度控制在18-2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给予散射光照,加大通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