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夏马绍国:一项提议值1亿要培养一心搞农业的职业农民

 木子824 2014-12-04

  10月20日,皮肤黝黑的马绍国刚结束了一上午秋季农田水利建设的劳动,来不及擦去鞋上的灰土,便急匆匆赶回办公室,为一名计划开展农业项目的企业家朋友“出谋划策”。

  “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惠农区有关农业方面的情况了。”这位朋友说。

  今年51岁的马绍国目前担任石嘴山市惠农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一职。1985年,他从宁夏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后便回到了家乡惠农区,投身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事业。

  近30年的执著换来丰硕成果

  “因为生长在农村,从小看着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生活,让我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有着很深的感情。”马绍国说。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多年来,他深入扎根基层,在平凡的岗位上埋头苦干,把汗水挥洒在对他而言充满着无限希望的田野上。

  从事农技研究和推广工作近30年来,马绍国在土壤培肥、中低产田改造及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先后主持、承担参与国家农业部、科技部示范推广项目20多项,推广农业新技术30多项,获农业部丰收计划奖和自治区科技进步二、三等奖8项;主编出版专著2部,合著出版著作3部,编写农民培训教材5部,发表论文、著作累计300多万字。在他的感召带领下,惠农区农技推广战线上凝聚了一批德才兼备、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骨干。

  他的一项提议“价值”1亿多

  “我们就需要这样的干部,能带领农民增产增收。”惠农区礼和乡星火村7队队长何永珍说。2006年,马绍国带领科技人员搜集整理研究了惠农区近40年来的农业生产情况,花费了一年多时间,提出压减春小麦种植面积,取消麦套玉米种植模式,扩大单种玉米、牧草及蔬菜等种植规模的意见,被政府采纳。

  “以前麦套玉米产量低价格也低,改种玉米后有的农户每亩地能收2000多斤。”何永珍说。自从采用马绍国取消麦套玉米的意见以来,仅惠农区就新增种植业产值一亿多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380元,每年节约农业用水1600万立方。

  2011年底,马绍国提出了在山前洪积扇地带和沉陷区生态改造区推行造林间种西瓜的生态经济模式,并组织开展试验示范研究工作取得成功,为加快贺兰山东麓生态建设探索出一条新途径,引起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很多农民平时都在外打工,只有在种地的时候才回去。我们需要培养一心搞农业的‘职业农民’,让他们学会将现代科技运用到传统产业中去,才能提高附加值产生高效益从而走上致富路。”马绍国说,在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的路上,他停不下脚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