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季画留痕

 红梅萝卜干书斋 2014-12-04
                                  季画留痕

                                         ——参观《季艺岁月——季全保、季旻孜中国画作品展》感悟

 

                                                  (一)

        我对常州怀有敬畏之情,这里是生我养我,哺育我成长源头之地。儿不嫌母,常州最差,也是我的家乡,尤其在离开常州的十年间,常州是我魂牵梦萦之地,那里有我的亲人,有江南水乡特有的小桥流水、粉黛黑瓦的老宅。

         我常站在苏北的盐碱田地上,遥望南方的星空,何时才能回到故乡?我的心里,常州与上苍一样的神圣。

        十年后,当我回到家乡土地上,感到自卑、胆怯,我与常州是那样的陌生。十年光阴是短促的,十年光阴又是无情的,摧枯拉朽的造城运动,许多记忆家乡的建筑已抹去,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家乡许多小巷我还没有走过,家乡许多小桥我还没有留影,家乡许多老宅我还没敬仰,家乡许多味道我还没有尝过,江南水乡韵味我还没有体会。家乡话在我的嘴里出来早就变味了,我还是常州人吗?家乡已离我惭行惭远了,唯有心中充满对家乡无限的愁楚。

                                                     (二)

        直至有一天,我看到了季全保先生老房子系列作品,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梦中萦绕多年的江南水乡、市井生活,在季先生的作品里得到诠释,这里有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小巷、老井、老宅、石桥。斑驳墙体上,补丁似的铁圪塔,墙角边排列着的“马桶”;黑瓦上的“瓦花”,使我想起小时候,被大黄蜂剌了以后,母亲爬到屋顶抓了把瓦花捣碎了,敷在红肿处,母爱的温馨又触情而生;木质电线杆,让我似乎闻到剌鼻的柏油味;庭院的木梯上挂着准备腌制青梗菜、竹扁里凉晒的红萝卜白片,这些当年平常之景,如今成为稀罕。

        一幅幅江南水乡美景,就是一曲曲悠悠的童谣,唱着家乡的过去,唱着父辈的曾经、唱着小时候简洁朴素。季先生这些乡土气息浓郁的作品,把我带回了青山绿水,带回了童年快乐,乡愁其实就是一条潺潺的溪河、一座石质小桥、一座低矮老屋、一口绳痕深深老井……,季先生的作品抚慰了我多年的思乡之愁。

        从此,我记住了季全保、记住了老房子、记住了江南水乡。

                                                        (三)

       2014 年11月27日,连日多时的阴霾一扫而空,温暖的阳光照耀在刘海粟美术馆。

 季画留痕

       我怀着朝圣心情参观了“季艺岁月——季全保、季旻孜中国画作品展”,面对巨幅的原作,其震撼内心的感受难以描述,大气、力度、深厚、乡土、氛围,听着季先生面向观众,用季氏特有的语音娓娓道来,一一介绍作品创意,解说常州乡土民风、民俗,感到亲切、淳朴,这是一堂“记住乡愁”的大课,使我受益匪浅。

       对艺术评论我是门外汉,但参观后的激情却一直萦绕在心里,不吐不快,于是冒昧试写下自己的感想:

 感受之一:虚实相间、动静结合。

季画留痕

       《消暑图》画面是一张竹橙、一把芭蕉扇子、一只搪瓷茶杯、一只西瓜、一口水井反映了当年的生活场景。此时主画面中并没有人,画面简洁、安祥,如一幅静物写生画。但我此刻似乎看到了一位上班族回家后,泡了一茶缸大麦茶或是蚕豆壳茶,主人忙着做家务活,脚盆内用井水浸着一只西瓜,当主人忙完了一切后,和家人一起慢慢啃着西瓜、或是捧着搪瓷茶缸大口大口地喝着凉茶,摇着芭蕉扇,享受生活的快乐。

        画面中实的是道具,虚的是没有出现的主人,道具是静,人是动,虚实相间、动静结合,给观众展开想像翅膀,尤其是搪瓷茶杯上的一个鲜红“奖”字,是那个时代特有符号,观众可以应用生活常理去构画人物多寡、老幼,这也是作品的高妙之处。消暑图的本意就是反映人们纳凉休息的生活,没有了人,消暑就成为无根之木,画面虽没有人,但此时无人胜有人。

        画面中那扇闭着大门,如有半扇微微开启,就有了灵动,更能体现画面未出现的主人翁,进进出出,一会儿喝几口中凉茶、一会儿到水井里吊水浸润西瓜的动感。

 感受之二:以中国条屏画的传统,绘制生活品,以小见大。

 季画留痕

       《记住乡愁》采用了四条屏风格式,中国文人历来应用(梅兰竹菊)条屏画的形式来体现不同画面,起到隔断作用。季先生采用这种艺术形式,把众多乡愁元素进行分割,布局,达到多而不乱,既可以把四幅整体观赏,也可以单屏观察。

        如第一幅厨房情景,灶头上放着煤油灯、火柴、锅盖、铜铲、刷把、酱油瓶、盐罐、蒸格,连祭祀的香罐也在画面中。下面水缸、水桶、水杓……;第二幅腌菜、萝卜干、鸡笼、擦板、丫叉……,连小孩玩的铁环也放在里面。这四幅画把一件件寻常百姓的生活用品,一览无余地组合在观众面前,曾经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看到了许多早已消亡的生活用品,回想起早年小巷里弄的市井生活,以小见大,把那些已逝去的物品组合成无穷的思念,今天的生活,尽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一颗乡愁记忆却永远沉淀在心里。

 感受之三:作品气势宏大、全景式的俯瞰:

季画留痕

 此是天皇堂弄区域的局部图

      《清代常州府全城全景图》,借用航拍的艺术手法,全方法的绘制了常州清代末期城市全貌,绘就了常州城市、河流、建筑的格局。常州许多小巷、小桥我都没有走过,对常州的过去我知道甚少,这一直是我心中的块垒,季先生这幅全景图可以指引我认识老常州,感悟老常州,是一次神游老常州的指南。

       我停留在这幅全景图面前,久久地不愿离开,我赞叹其气势的宏伟、规模巨细、这不是简单的道路、河流、建筑方位和指向,而是倾注了作者对常州古地理、文化、历史的深刻理解、对史料精确取舍,既要忠实于历史的真实,又要体现绘画艺术的创新,把枯燥的地势图转变成美学艺术欣赏的作品,成为老常州人寻找自己家园的坐标图。

                                                         (四)

       季氏父女的画展的灵魂是记忆乡愁,季先生又是常州屈指可数的民俗学者,对常州的人文地理、民风民俗、民间遗存文化知根知底,是我尊敬的一位画家和学者。

       乡愁是什么?在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心里,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在诗人的心里,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指代。乡愁是指远离家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在愁怅中一种情绪的发泄,情绪是不能记忆的,见到触物生情的物品而产生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称之为乡愁。

      一根常州萝卜干、一杯兰陵老陈酒、一块常州麻糕、一瓶仙鹤酱油……,都会引起常州游子的思乡之情,这些引起思乡之情的物品,只能称作是寄情之物,不能称为乡愁。由此,对以前的生活用品不能称为乡愁,乡愁作为感情发泄,也是不能记忆的。

      如用模糊概念来讲记忆乡愁或是指代记忆乡愁,如《记忆.乡愁》可能更适宜。

      《清代常州全景图》是一幅力作,函盖了民国前常州城市风貌。我家住在天皇堂弄,我也在季先生的画中找到了这条小巷,但久久不能确定家的位置,因为季先生画的清代图,而父辈居住却是在民国。当我看到了“末园”位置,才由此确定了我家的位置,我家就在末园的东面,旁边还有一座宋代设置的“天王堂”,天皇堂弄的巷名也由此庙堂而起。

       末园的位置就是以前的市第三初级中学,俗称“三初中”,在朝向弄堂有一扇大门,称作后门。这里是学校食堂,食堂的蔬菜、粮食常从这里进出。小时候,我们进入末园游玩,就是从这里进出。清代后期,这里是常州木材堆放地,1920年至1923年间,木商钱遴甫在此建造了末园,那时已属民国。在清代后期的全景图上看到民国的“末园”,也就有了“穿越”的喜剧效果。

                                                          (五)

       常州历来是文人辈出的地方,父女同是画家的佳话,前有房虎卿、房师田父女,今有季全保、季旻孜父女,父亲对女儿的爱是真诚无价的,女儿在父亲慈爱的阳光下,也就成为真正的嫡传弟子,假以时日,季全保、季旻孜父女将会创造更灿烂的艺术成就,我真诚期待再次看到季氏父女的画展。

        季先生的江南水墨画,已成为一代代常州人思念老常州的一本书、一幅画、一首诗、一张名片……。古人说:“名画要如诗句读、古琴兼作水声听”,看季先生的画就是一种美好的精神享受,赏心悦目,充满着诗情画意。季先生孜孜不倦地追朔常州民俗文化的源头,抢救性的临摹(绘制)大量先人生活场景、人文景色、建筑场馆,季先生正在做着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季先生也将以自己特有的艺术成就载入常州绘画史册。

        季旻孜年轻、清纯、恬静,其艺术正处在“小荷才露尖尖角”,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其作品清新、艳丽,细腻,在传统中国画的熏陶下,又多了许经典的学院派风格,作品讲究对称、装饰,追求完美,是一个理想完美艺术的实践者。

                                                        (六)

        《季艺岁月》画展开幕的日子,正是西方感恩节,父女俩讲了许多感人激情的话,感谢这座城市、感谢父老乡亲。作为常州人,应该感谢季氏父女,感谢他们用自己的勤奋、怀着对这片江南土地深沉的爱,用自己的作品,留下了江南韵味、留下了乡愁之物、留下了精神的真善美,留下了常州的味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