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古村落,吴文化的粒粒珍珠

 苏迷 2014-12-04

苏州市古村落简介

江苏良翰律师事务所王永和律师整理

苏州古村落环太湖分布图

陆巷

陆巷古村位于苏州吴中东山镇,背山面湖,是目前江南建筑群体中质量最高、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陆巷因村内文宁、康庄、旗杆、古西、蒋家、韩家等六条巷而得名。明中期至清道光间为该村的繁荣期,这一时期古村出了一名状元、一名探花、十一名进士和四十名举人。近代和当代又出了三名中科院院士,近百名教授。古村名人辈出,科举成就显著,文化积淀沉厚。陆巷内密布着明代宰相王鏊故居等30多处明清建筑,古紫石街上高耸着探花、会元、解元三座明代牌楼,为我国为数不多的明清建筑集中地。

                             

杨湾

杨湾古村位于东山西南部,东南、西北走向的两条古街成十字形相交,古街长约2公里,是古村的主导空间。街道青砖侧砌人字纹和水波纹,古街两侧尚保留着怀荫堂、崇本堂、崇仪堂、明善堂、锦星堂等元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古民居30处,被誉为“明代一条街”。

杨湾古村背倚青山,南望太湖,是典型的生态型人居环境。古村落内建筑的布局风格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古建筑装饰考究,门楼砖雕精致,厅堂门窗深雕花饰细腻逼真,艺术价值高。

 

 

翁巷

翁巷古村位于东山镇政府驻地东北。北面为东山宾馆,西面与山为邻,东面和南面紧邻镇区。明代中期,翁氏祖先翁笾经商致富,即出资在此购宅,其子侄辈相继于左邻筑宅,形成了一条长巷,因皆翁姓,被称为翁巷。翁巷古村至今保存着较完整的传统建筑和街巷。留下了国际级保护文物凝德堂、省级保护文物瑞霭堂和市控建筑保护单位容春堂、修德堂等。但村中也有许多建筑由于年代失修,有的被翻新为现代建筑;有的则成了危房,濒临倒塌,需抢救保护。

明月湾

明月湾古村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现属西山镇石公行政村,在石公山以西1.5公里处的大明湾自然村。因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携美女西施在此共赏明月而得名明月湾,简称明湾,以环境优美、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多彩而著称。

唐代,明月湾已闻名遐迩,大诗人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刘长卿等,都曾到此,留下了赞美明月湾的诗作。南宋金兵南侵,大批高官贵族到西山隐居,到明月湾定居的,有以写诗反对宋徽宗大办花石纲而闻名的谏官邓肃、抗金名将四川宣抚使吴璘的儿子吴挻等。清乾隆、嘉庆年间(距今约250年),明月湾达到了鼎盛,修建了大批精美的宅第,以及祠堂、石板街、河埠、码头等公用建筑。这些宅第和祠堂,有精致典雅的砖雕、木雕、石雕,建筑极富地方特色。

明月湾依山傍湖,三面群山环绕,终年葱绿苍翠,深藏不露,深得桃花源意境。村内设南北两条东西走向的主要街道,两街之间有多条横巷,纵横交叉,井然有序,俗称棋盘街。街面均以花岗岩条石铺设,下为沟渠,有“明湾石板街,雨后穿绣鞋”的民谚。街道两旁多明清建筑,高低错落,斑驳苍古。房前屋后,栽植四季花果,清代诗人沈德潜称之谓“人烟鸡犬在花林中”,清代诗人凌如焕称之谓“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处有人家。”

东西蔡

 东西蔡古村落位于西山岛南部的消夏湾畔,缥缈峰南麓,包括东蔡、西蔡和秦家堡三个自然村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消夏湾因吴王夫差曾携西施在此避暑消夏而得名。东蔡兴起于南宋末,因秘书郎蔡源次子蔡继孟居次(东侧)而名。西蔡因蔡源长子蔡维孟奉母定居于此(西侧)而得名。秦家堡,因南宋时秦观六世孙秦宗迈定居于此而得名。东蔡、西蔡和秦家堡三地相连,沿消夏湾呈带状分布,元朝时形成及时,现存明清时期的古街道,平面呈十字形。街道两侧古宅相连,高墙四起,有保存较好的清代店铺4处,明清民居20处,其中最有价值的为春熙堂、爱日堂、芥舟园。

 

甪里

甪里古村位于西山镇西部的甪里、衙里一带,面积约1平方公里。甪里在《史记》中称绿里村,亦称甪湾里,因汉初商山四皓之一的甪里先生隐居于此而得名。甪里古村始建于隋末唐初,初称衙甪里村。东为东明山,西为大步山。村中一条南北向的通太湖的串心商港——郑泾港,串通太湖,独占形胜。甪里村曾大量植梨树,梨树花期同梅花,花比梅花小。花开时节,站在金家岭上观看,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宏大气势,于是“甪里梨云”被誉为西山的古八景之一。原置于金家岭的“甪里梨云”石碑,刻于光绪二十五年,为鞒巢园老人题书,现移置在禹王庙内。甪里古村历史悠久,现有历史文化古迹多处,主要有禹王庙、郑泾港、永宁桥、孤星桥、御史牌楼等。

 

 

堂里

堂里古村,位于太湖西山岛西部,方圆一里许,居民百余家,背山面湖,依山傍水,风景堂里古村殊丽。相传宋煦宁年间,徐喆卿任苏州平江府太守,徐是一位智勇双全的爱国重臣,喜好苏州山水,多次到西山堂里等地游览,并嘱其子“异日必葬我于是”。徐喆卿卒,其子葬公于堂里,大兴土木,筑建邱墓、厅堂、房舍、宗祠、桥亭。当时一些达官显贵巨商纷相效仿,来到堂里造房起屋,一时大小厅堂竟多达七十二处之多,堂里遂由此得名。清乾隆后期,堂里被称为“三名堂里”突出沁远堂、容德堂、仁本堂三座名声显赫的大厅堂。至今这三座厅堂仍幸存。

 

 

 

东村

东村位于苏州西山岛北部,南倚青山,北濒太湖,与横山、阴山、绍山诸岛相望。东村建村于秦末汉初,因商山四皓之一的东园公曾隐居于此而得名,古称东园村,简称东村。现有古宅:芳柱堂、慎思堂、瑞木堂、仁余堂、延圣堂、学圃堂、留耕堂、绍衣堂、孝友堂、仁德堂、敦和堂、萃秀堂、郎润堂、敬修堂等。另有棲贤巷门、永安桥、东园公祠等古迹。

因为经济和交通制约,东村的古村风貌保存状况较西山的其它地方要好,村中的道路至今大多仍为石板与青砖原貌,两旁的古宅以清乾隆、嘉庆年间的为多。其中以敬修堂规模最大,价值最高。         

 

植里

植里村座落于金庭镇貌虎顶山脚下,村庄南侧有夏泾港河流,属于背山面水的风水绝佳出。其空间生长主要沿植里古道线型发展,北侧受山体地形影响,同时又受南侧夏泾港水运便利的影响,村落又向南侧沿水路纵深方向发展。在河流与道路相交处也就形成了植里古村生活中心——永丰桥位置与原夏泾码头位置。随着环山路在1969年建成,村落亦向东西方向扩展。

植里古村北面是郁郁葱葱的连绵山体,山麓种植各类果树,花开果熟之际,野花竞放,为山下的古村提供了天然的背景景观。村庄南侧有夏泾港河流,将村落的主体空间限定在后山与河流之间,造就植里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在山水田园之间,是星星点点的炊烟人家,白墙、灰瓦与古道、古桥、古樟、小桥、流水,构成一幅天然典雅的田园村庄画卷。

 

 

 

 

 

徐湾

位于太湖之中的洞庭东西山,青山绿水,景色宜人,历来是文人、商贾、望族后裔理想的归隐之地。散落民间的古村落众多,随便钻进哪一条巷子,总能见到一两处雕梁画栋的古宅。而太湖叶山岛上的古村落,当地人称为是一个“破村落”。该村70多户人家,大多只剩下一些年纪大的人。前几年,大部分村民都搬进对面的公寓房,现在的徐湾差不多是个“空城”,剩下几幢破败的老房,因为简陋,没有显赫的家谱,谁也说不出它的来龙去脉。可谁也无法想象,那里竟是一个从明代以来就存在的古村落。

 

后埠

后埠位于洞庭西山岛东北部东太湖湖湾处,古村落完全处于群山环抱中。

后埠古称梅梁里,东面即为五湖(太湖)之一的梅梁湖。明代以后,因禹期山是码头,且是小市集,顾改名后埠,至今留有完好的港驳岸。是金庭镇最早人数最多的宋南渡移民村落之一。现存南宋轱辘制双井开凿于南宋淳熙(1774—1789)年间,由里人徐氏所开,徐氏是来自北方的望族,使用南方原来没有的辘轳汲水,是西山主要氏族来自北方的重要实物见证之一。元初大德(1297—1307)年间里人蒋腾芳在双井上添建井亭,明天顺三年(1459)蒋氏重修,清同治九年(1870)由里人费氏重修,民国二十年(1931)由里人徐氏重修。现井、亭保存完整,井泉潺潺,仍为村中主要公井。村中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埠井亭,另有承志堂、费孝子祠、介福堂等历史建筑,此外,尚保留较为完整的传统民居村落和其他一些传统风物。

 

三山岛

三山岛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西南的太湖之中。该岛因大山、行山、小姑山三峰联缀而得名。2005年6月被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苏州市第一批控制保护古村落。

从三山岛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看,该岛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活动了。《吴县志》载“昔有吴妃姐妹三人,各居一峰,殊有灵异,山人立祠祀之。”可知,春秋时期岛上已有人居住。汉代,该岛已有行政建制,属浙江湖州乌程管辖。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全岛居民有615户,人口3012人。清乾嘉时期为该岛的鼎盛期。至今全岛有居民275户,人口889人。

目前三山岛共有各类文物点58处。其中一处为省级文保单位(旧石器时代遗址与哺乳类动物化石出土处);明清民国建筑31处;古井18处;古桥2处;古湖湾6处。古民居主要分布在桥头、西湖堡、山东几个区域,其间有山间小道相连。由于三山岛为太湖中之孤岛,古湖湾是其舟船出行的停泊之处,是对外活动的重要节点。

 

 

南厍

南厍村古时亦称简村,建村建镇已有千年历史。南厍港两侧青石驳岸,南厍街青砖铺地,砖木廊棚连绵有1公里长,村上先后建有庙宇13座、古石桥10座,现存古桥仍有聚龙桥和永宁桥两座。南厍村地处松陵镇西南于2003年村级区域调整,由原来的两个行政村南厍村、联湖村合并而成现在的南厍村,区域面积480公顷,古村面积3公顷,曾获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有太湖里出产的黄雀、野鸭在南厍街应市,外加狗肉形成闻名乡里的“南厍三肴”,出会(庙会)、娶亲栏栅、风肉、腊鸡等民风民俗各具特色。

 

 

恬庄古村落

恬庄古村落是张家港市重要的古村,现存有完整的明清历史建筑群和历史街巷,核心保护区面积有4.62公顷,恬庄又叫田庄,明代奚浦钱氏为收取田租而创建。清乾隆、嘉庆年间,达到鼎盛。恬庄及周边地区共涌现出历史名人65位,其中状元4位,榜眼1位,进士31位。现存恬庄古街的榜眼府、杨氏孝坊、杨氏南宅、蒋宅都是这些历史名人流传后世的珍贵古建筑。2010年12月13日,以恬庄古街为申报载体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由国家住建部和文物局共同命名授牌。

 

 

金村

金村,是一个具有上千年历史的文化古村。据史书记载,这里晋代开始有村落,唐代称太平乡永昌里,宋时称潘圻村。明代洪武初年(约1378年),金氏先祖金启明从浙江兰溪辗转到此定居。其时,村旁有水名暗泾,夹岸榆槐枫梓,交柯蔽荫,数千只乌鸦筑巢其上,因乌鸦有母慈子孝美德,故称慈乌村。金村巷门曾有“慈乌启瑞”题额。直到清代雍正年间始称金村。

民间有俗语:虾徐市、蟹恬庄,蟛蜞金村,因靠近江边,多蟛蜞故也。旧时,金村与恬庄、福山、庆安是常熟北门外四个有名的古镇。明末清初,金村集镇已是商号林立,茶馆、酒肆、书场、典堂、店铺、赌场等无所不有。直到今天,金村仍然是方圆几里百姓赶集交易的重要地方。

 

溪港村

溪港村(即历史上的韭溪)位于江苏省吴江市平望镇,坐落在太湖之滨,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在平望的藏书中记载了“韭溪八景”:平沙落雁、芦渚新涨、溪桥晚眺、东林精舍、龙舍渔翁、庙塔灵词、精读夜泊、远捕归帆。引以自傲的溪港人还拥有先人们遗留下的“东林桥、大庆桥、东林祠、走马堂楼”等文化物质遗产。至2006年,人口2278人,总面积20多公顷,分布22个自然村,30个村民小组。

 

 

龙泉嘴村

龙泉嘴村,亦称龙泉址,在吴江市盛泽镇南麻社区西北约2.5公里,连接南北麻漾的大泾港穿村而过。该村的集市形成于明清两代,民国年间,这里是桑苗、丝经的集散地,上世纪30年代末日军侵占震泽镇后,有不少居民到该地避难,故有大小商店20多家。解放初期,龙泉嘴是龙泉乡政府所在地。1983年后,是龙泉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现村上尚有一条长约80米的小街,街上有茶馆和各种商店,村边上尚有一座三孔梁式古石桥,名为双龙桥,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2008年1月,龙泉嘴村由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村。

 

李市村

常熟市白茆镇南部的李市,是苏州市历史文化名村。李市位于常熟市域东南角,与昆山石牌毗邻。明正统年间,有李氏大族聚居成市,因地跨小山泾又称山泾市。新中国建立初期,曾设李市乡。李市地理位置荒僻、四周水网发达,是农耕时代既可躲避战乱,又能生意兴隆的风水宝地。尤其到了近代,富商大户纷纷来此避居,李市达到了空前繁华,紧随金唐市、银梅李之后,被誉为“铁李市”。

常熟乡区的集镇分三类,一是梅李、支塘等中心镇,二是珍门、杨园等行政镇,三是李市、横塘等小集镇。这些乡镇地名的寓意,能反映出周边的地理风貌,也是深厚文化积淀的缩影。市,是做生意、做买卖的意思。有市就有市场,有人活动的地方就需要市场贸易,因此常熟乡镇中叫市的很多,如徐市、沈家市等。塘,是指水边堤岸,常熟许多临塘、跨塘的乡镇因而得名,如支塘、陈塘等。常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很多集镇处于水路交通要道附近,居民聚居、商贸发达,以市、塘、桥命名,充分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