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之巧用课本素材(十九)

 江山携手 2014-12-04


  东施虽然长得不漂亮,但极爱美,没想到自己模仿西施皱眉,不但没有得到邻人赞美,却无端的遭人嘲笑,可恨的是那个庄子,在《效颦》里极尽夸张之能事,说东施皱眉时,街坊邻居都带着妻子儿女跑得远远的,富人牢牢地将门窗关闭。弄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东施看后气得暴跳如雷,这个死了老婆还要敲盆唱歌的变态狂,为什么偏偏和我这个无名小辈过不去?而且所写完全不符事实,纯属造谣、诬蔑。东施越想越气,当晚召集家中成员商讨雪耻之策。她慷慨激昂,“我一人之耻乃全家之耻”。演说极具煽动性,弄得老爸老妈流下泪来,表示要把近几年做生意所赚的钱全部交给东施,让她到全国最有名的“羞花”美容医院美容。

  “羞花”医院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东施。医院马上召开专门会议,还成立了“东施美容”工作小组,制定了八套美容方案。

  半月后,东施出院。东施还乡后,报名参加吴越选美大赛。自古吴越出美女,这次大赛报名者十分踊跃,人数逾千。好在东施父母财力雄厚,又懂得人情世故,于是,一番上下打点,逐一搞定。没想到,东施一选出名。不少电视台邀请东施做电视广告。不久,某名导通过该广告相中东施,邀其拍电影《效颦》。这部电影原本安排西施来演,没有想到,东施暗中打点,导演炒了西施,圈定东施。东施使出浑身演技,主演的《效颦》一举夺得国外某电影节五项大奖,东施荣膺最佳女主角奖。

  再说当年写《效颦》的作家庄子,近年来落魄得很。好友孙武为他指点迷津:“想当年你靠《效颦》扬名,现在要重出江湖还得靠东施啊,谁叫人家成了名女人!”庄子顾虑重重,担心东施与他算旧账,但架不住孙武再三鼓动,喝下半斤“二锅头”后给东施打了电话,不想东施极为热情,并说了“久闻大名无缘相见”之类的话,令庄子颇感意外,受宠若惊。

  第二天中午,东施便开着凯迪拉克来接庄子。几杯洋酒下肚,庄子怯生生地问东施为何不记恨于他。东施粲然一笑:“若无先生当初那篇文章,恐怕难有我东施今日啊!”庄子听罢,盯着东施艳若桃花的脸说:“我看小姐既有倾国之貌又有满腹诗才,比当今那些美女作家强多了,您何不写一本《吴越宝贝》?”东施笑道:“不瞒先生,我小时只读过一本《女儿经》,哪敢写书?”庄子粲然一笑:“这个好办,小可不才,愿意代笔。”

  东施说:“书名叫《效颦正传》吧。以此拨乱把正,东施才是真正的美女,而西施呢?当然也是美女。这本书要写好,争取造成国际影响,给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施加压力,让‘东施效颦’从词典中消失。”

  《效颦正传》出版后,东施坐着飞机在全国各大城市签名售书,庄子大赚了一把,而东施也红透了半边天。

  故事新编,妙讽现实。对“东施效颦”的成语故事大家并不陌生,作者采用故事新编,让东施与庄子超越时空,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喜剧。丑陋的东施通过整容,让自己变得靓丽,通过不正当手段拍广告,杀入影视娱乐圈,让自己彻彻底底地火一把。这还不说,曾经写文章讽刺她的庄子也对她溜须拍马,专门为东施写传,为她树碑立传。结果两人各取所需。形式新颖,借古讽今,立意深刻,给人以警醒。可见,成语如果改编得好,的确可以“旧瓶装新酒”。

  “东施效颦”无可厚非

  “东施效颦”的故事,在我国民间,在艺术家的笔下,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东施,成了丑陋的代名词,她的“效颦”之举,更是被人当做“不自量力、不知羞耻”的笑料。我总感到,这样的评论未免太不公平了。

  东施之所以模仿西施,是因为她羡慕西施的美貌,也想使自己变得漂亮而为世人所瞩目。西施皱眉捧心,自是她独特首创,确也增添了几分绰约风姿。但是,东施虽丑,她毕竟也是个年轻姑娘,既然谁都承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何东施爱美,就成了笑料,成了罪过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她的模仿吗?

  模仿本身并无罪过,虽然模仿的结果并不如人所愿,但她不仅不应该遭到人们的耻笑,相反,应当受到人们足够的尊重。东施既想“效颦”,说明她有自知之明,既知自己貌丑,也知貌丑不为人喜,不该轻易抛头露面。但她的“效颦”,是为了追求美的效果,为了大家的美好感受。有人说,爱美是一种道德。虽然东施的模仿秀以失败告终,但她这种肯于模仿美的精神和敢于模仿美的勇气,实在可嘉,比起那些因貌丑而自轻自贱终年藏闺以至于遁身空门的人,要强得多了。

  所以,我们对东施的“效颦”之举决不应否定,更不该嘲讽。既然她有爱美的心愿,又有模仿美的勇气,何必硬强迫她自惭形秽呢?对美的模仿正是为了美的普及啊。

  由此我还想到,在现实生活中,人不仅相貌有美有丑,并且能力有强有弱,知识有多有少,水平有高有低。人的相貌美丑很难改变,人的能力却可以由弱变强,知识可以由少变多,水平可以由低变高。这就需要通过模仿取得进步,其中必需的两个条件是:一是外部的支持、帮助,社会舆论要支持这种模仿;二是本人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并肯于下工夫模仿。如果对“东施效颦”式的行动不是加以支持而是硬加嘲讽和扼杀,实际就是说:弱者只能是弱者,他们力求改变弱者地位的行动,将永远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支持,而这个社会也只能是“赢者通吃”的原始丛林。

  为了社会进步,“东施效颦”无可厚非,东施的模仿精神应当发扬光大。

  作者观点独特而新颖,对于《东施效颦》的故事,人们似乎早有公论。但文章反弹琵琶,巧选角度,指出东施“效颦”,无可厚非。文章层层递进,有力地论证了中心。先说爱美之举无可指责,再谈敢于模仿的作用,最后延伸到现实生活,指出模仿的意义。

  芝麻开花节节高。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依样画葫芦。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课文常见俗语歇后语素材1.生花妙笔利用这类语言,描绘多彩生活。真正动人的文章,应该来源于生活,所以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成语俗语谚语等,是来自生活最有活力的语言,最能表现生活的原滋原味。生花妙笔,可以描绘出我们多彩的生活。

  2.抵制诱惑,成就精彩人生。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而且每一种诱惑都足以让我们误入人生的歧途。圣贤之书常读,高尚之事常做,经历一番彻骨的锻炼,就能赢来生活的芬芳,成就人生的精彩。

  3.幼鹰总有翱翔天空的梦想。自由是一首歌,自由是一场精彩的角逐,自由是由无数个愿想组合成的行动。世界因为我们的天真和烂漫而精彩。为了那一份梦想,就会执著地追求。

  春联里的学问作者运用了很多在课本中学到的成语和俗语,比如“兴致勃勃”“郑重其事”“依葫芦画瓢”等,表达感情准确自然。“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结尾的这副对联一语双关,既写明了自己所写的对联内容,又巧妙地表达了新年的祝愿。

  作者一定有跟爷爷学写春联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否则难以写出具有如此真情实感的好文章。看写春联,学写春联,书写春联几个内容巧妙连接,自然天成,今天幸福生活的图景由此呈现在眼前。新春佳节,四处洋溢着欢声笑语,空气也跟着沸腾起来。妈妈打扫着房间,似乎要把里里外外翻个新,爸爸挂起了红红的大灯笼,奶奶乐呵呵地包着饺子……

  只剩下我坐在门槛上无所事事:“唉,真无聊,有什么活让我磨蹭几下。”爷爷冷不防用他那长烟杆敲了敲我的大头:“小雨过来,没事就跟爷爷学写春联吧!”

  我兴致勃勃地凑到桌子边,只见爷爷拿出他的文房四宝,麻利地提笔,蘸墨,然后那狼毫便如蜻蜓点水般掠过纸卷,时而飞舞,时而停驻,一挥而就的手法让我叹为观止。一会儿,一副龙飞凤舞的春联便呈现在我眼前――“梅花唤醒温春梦,家燕衔来芳草香。”字妙诗更绝,看来爷爷是深藏不露啊,这下可让我大开眼界了。

  我迫不及待地央求爷爷教我写春联,可爷爷搬来凳子让我坐下,开始了“理论教学”。我漫不经心地听着,大意是说怎样拿笔、运笔,以及蘸取多少墨汁,如何处理字体的结构等等。我心想,这有什么难,依葫芦画瓢,多练几次不就得了。好不容易等爷爷说完,我急忙提起重重的毛笔,像模像样地在纸上“画”起了字,可毛笔似乎不听使唤,写出来的“甲骨文”差点儿连自己也不认识了。

  爷爷走过来,语重心长地说道:“这写字可不比画画呀!随心所欲可不行。一定要慢慢来,先学基本笔法,然后学写字,持之以恒,才可成功。”

  我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是啊,春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瑰宝,要是因为我的无知亵渎了她,心中有愧呀!

  随后,我郑重其事地握住毛笔,在爷爷的耐心指导下,一笔一画地练习起来。最后终于心有所悟,小有收获,我把自己写成的春联当成宝物呈给爸妈看。他们高兴极了,说就用我写的春联贴在门上过新年,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爷爷在一旁又发话了:“上联居右,下联居左,可别再马虎啊!”全家人开心地笑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把对联贴在门上,今年的我也不同往昔,学会写春联,这是我今年最大的收获。

  告别过去

  语言清新,巧用俗语见匠心。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成语,用语风趣,令人忍俊不禁。写自己迷恋网吧“真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呀”,语言幽默诙谐,让人耳目一新。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米之后,就要看各自的手艺了,毕竟占有材料只是写作的第一步,能否巧于措置,灵活运用,就全在于作者的匠心了。成语俗语,大量存在于我们的课本之中,如果能学以致用,就一定能让我们的文字灵动鲜活起来。

  告别网吧

  我亲爱的网吧,自从与你相识以来,我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我想玩游戏,你陪我玩;我想看电影,你陪我看;我想聊天,你陪我聊……你总是心甘情愿地陪伴着我。你的温柔,你的体贴,让我备感温暖。于是我上课时想你,下课时想你,吃饭时想你,睡梦中仍在想你,真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呀!我真不敢想象离开你我该怎么活。可如今我不得不和你告别了,那讨厌的老班已给我下了最后通牒!前几天,老班发现了我和你如胶似漆的关系,他先是一遍遍找我谈话,见没什么效果后,竟咬牙切齿地对我说:“我最后一遍警告你,如果你不和网吧一刀两断的话,我就让你的父母来带你回家改造。”我可不愿破坏我在父母心中“好儿子”的形象,没办法,亲爱的,只好委屈你了。但请你一定要相信我,过不多久,我一定会回来找你的。

  告别红灯

  大名鼎鼎的红灯(不及格)先生,万万没想到,你竟主动托我给你买南下的火车票。以前你老缠着我,在我的试卷上定居了那么长时间,怎么赶你也不肯走。如今你却主动提出要离开,我真是太……太高兴了!悄悄告诉我,是谁让你改变主意的?什么?竟是那讨厌的老班私下做了你的工作!他到底有什么魔力,竟让你对他言听计从?看来,是我小看他了。说真的,你走了,最好永远别回来。

  告别老班

  面前摆着一份份学科竞赛的获奖证书,看着它,我不禁想起了敬爱的老班!想当年我沉迷于网吧,语数外三门主科,大红灯笼高高挂,许多老师都认为我已无药可救了,可您却一遍遍找我谈心,苦口婆心地给我分析利弊,不得已的情况下,您给我下了最后通牒,我真的和网吧告别了。您就抓住我的这一转变,在班会上大力表扬我,说只要我对自己有信心,一定能东山再起。从您坚定的目光中,我找到了答案。此后,那个由于贪玩而经常迟到的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勤学上进的我。可我的功课拉下的实在太多了,这时您又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并发动科任老师及同学们关心我,帮助我。渐渐地,我的成绩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最终赢得了这一份份梦寐以求的获奖证书。敬爱的老班啊,就要和您告别了,真舍不得您啊!再见,老班,我一定会回来看您的!

  我的烦恼

  本文不是很长,但却很精练,短短一文,运用的成语俗语就有十三处之多,足见作者语言功底。这是本文让老师刮目的亮点之一。形式的变化,位置的移易,个别词语的突出,都可以引起内容的变化,让你的作文文字别有风味。本文成语俗语除正用外,还有的是改写(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听父母言),有的是反用(下有计策,上有对策),显得非常灵活,足见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样的素材运用方法,我们可以不断揣摩、借鉴,化为己用。篮球――这个家喻户晓的运动,许多人为之而疯狂的运动,一项让我着迷的运动。为此,我还与父母发生过一场“战争”呢!

  起因:寒假到了,又是一个篮球狂欢假,又可以肆无忌惮地打篮球了。可是,父母却定下了“禁球令”哦。我可不服,我要反抗。于是,我使出了浑身解数:

  计策一:声东击西

  此计乃是我惯用一计。平时我都在自己学校打球,可我却常反其道而行,去遂川中学打,让他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对策:死堵

  既然怕找不到我,就把我困于家中,使我无法脱身,与外界失去联系。还时不时语重心长地向我说教一番,我只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听父母言”了。

  计策二:空城计

  本计策是我经反复研究而成。我有意把房间的灯开着,让他们以为我在房间里认真看书,其实正在准备伺机逃出去。等一有了机会,我便逃之夭夭。当他们发觉的时候,我早已在球场上自由飞翔了。

  对策:**

  纸总是包不住火的,爸妈发现之后,干脆对我进行24小时全方位的**,使我像一只被关在笼中的小鸟。每当这时,父母都会郑重其事地对我教育良久,在我看来,这全是“依样画葫芦”,和老师的教导完全如出一辙。

  计策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既然爸妈如此对我,那我就不得不背水一战。我假装上卫生间,实际上则是从楼上迂回到医院,然后从医院逃出去,使他们毫不察觉。只要一出门,我就“一蹦三尺高”,由刚才的耷拉相立即变成兴致勃勃的“弥勒佛”了。

  对策:封锁

  把所有通道全部关闭,使我无计可施。

  总是这样的,下有计策,上有对策。你有张良计,他有过墙梯。可是,我却不想处在这样的“战争”之中,我多么想成为一只驰骋在球场上的自由雄鹰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