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看《Middlemarch》中的乔治.艾略特的情感世界

 昵称14979747 2014-12-05

看《Middlemarch》中的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的情感世界
     简单来说,《Middlemarch》是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目前此书已经拍为电影,其名为《米德镇的春天》,那么,此书已经成为外省生活研究的代表,此书的背景是政局动汤不安的十九世纪英国,讲述的是一个由爱情、政治和苦闷热情相互交织而成的故事。  
       故事就是这样的,野心勃勃的年轻医师李盖特到米德镇新的医院任职,镇上的年轻女子多萝西雅也正积极的寻找生命意义。而她却深深受到年长又充满书卷气的爱德华所吸引而无法自拔。但他们的梦想很快就受到婚姻和世俗礼教的严格考验。

                     看《Middlemarch》中的乔治.艾略特的情感世界
     
 通过《Middlemarch》中的多萝西雅,我看到了艾略特的影子,多萝西雅的感情经历与艾略特的感情经历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乔治·艾略特原名玛丽.安.伊万斯(Mary Ann Evans),出生在华威郡一个中产阶级商人家庭(父亲曾是木匠,后暴发成为房地产商人)。三十几岁时,她因翻译工作而开始文学生涯,之后还担任“西敏寺评论”杂志的编辑;在此期间经由介绍,她认识了一生的挚爱路易士(G. H. Lewis),路易士已有妻室,但艾略特依旧不顾外在压力,与其同居;两人随后迁居德国;回国后,虽不见容于当时社会,但两人仍恩爱幸福,在工作与生活中,相互扶持。

  由于曾在两所宗教气息浓厚的学校就读,艾略特受宗教影响颇深;平日最喜研究语言,拉丁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希伯来文、希腊文皆能通晓。她一生笃信宗教,却依然极富怀疑精神,一八四一年,随父迁居考文垂,结识自由思想家查尔斯.布雷,受其著作影响,艾略特遂放弃基督教,强烈质疑宗教。因之,在其著作中,偶见其对宗教的理性批判。


  因为爱人路易士的鼓励,艾略特年近四十岁才开始写作,发表文章于杂志上;一八五九年,才真正发表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亚当.比德》,这部小说一年内再版了八次,受欢迎程度不在话下;一八五九年以后,她发表了两部极为成功、最为著名之作《织工马南传》与《福洛斯河上的磨坊》,奠定了在英国文坛的地位。之后,一八六三年的《罗慕拉》,一八六六年的《菲力克斯.霍尔特》,一八七二年的《米德玛奇》,更是著作丰硕,成就非凡。


  艾略特虽相貌平凡,但情感路上却仍有深刻真挚之真情相伴。爱人路易士对其影响甚钜,二人挚爱弥坚,一九七八年,路易士去世,艾略特痛不欲生,但仍发奋完成爱人之遗作;两年后,艾略特更下嫁小她二十岁的约翰·克劳斯(John Cross),二人情深意浓,但艾略特却在同年十二月便病故了,结束了她平凡却又丰富的一生。
Middlemarch》综合了盖斯凯尔夫人的《锦绣佳人》《南与北》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狄更斯的《小杜丽》《我们共同的朋友》等等诺顿文学的风格,那么艾略特是盖斯凯尔夫人,夏洛蒂.勃朗特与狄更斯的文章风格传承者,。
总言之作为盖斯凯尔夫人,夏洛蒂.勃朗特与狄更斯的文章风格传承者,乔治.艾略特并没有逃过众多的天才诺顿文学家的共有的宿命:病故。虽然说人生自古谁无死,那么艾略特留在史书上的是她独特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曾经风靡一时的诺顿风格文学,比如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米德尔马契》,《亚当.比德》,《织工马南传》与《福洛斯河上的磨坊》等等。

                                          看《Middlemarch》中的乔治.艾略特的情感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