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果脯的来由--唐鲁孙

 老北京的记忆 2014-12-05

果脯是用新鲜水果经过去皮、取核、糖水煮制、浸泡、烘干和整理包装等主要工序制成的食品,鲜亮透明,表面干燥,稍有粘性,含水量在20%以下。果脯种类繁多,著名传统产品有苹果脯、酸角脯、杏脯、梨脯、桃脯、太平果脯、青梅、山楂片、果丹皮等。

  历史发展

   传说果脯最早是明朝御膳房独家生产的,后来传入民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原来用蜂蜜加工,现在都使用糖来代替蜂蜜,但习惯上仍称为蜜饯果脯。曾于1913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果脯生产采用先进的制作方法和工艺,使用高级玻璃纸或无毒聚乙烯包装,并进行严格检验。由于以高浓度的糖制成。因而各种微生物都难以在果脯中生存,产品也便于贮藏,京郊所产果脯是招待宾客、馈送亲友的佳品,还作为北京特产远销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韩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京果脯采用宫廷传统秘方,由鲜果加工精制而成,口味酸甜适中,爽口滑润,甜而不腻,果味浓郁,主要有杏脯、梨脯、秋海棠等上千个品种、几百个规格的各类产品,均被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



北京果脯


   典故

   北京的果脯蜜饯制作来源于皇宫御膳房。为了保证皇帝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果品,厨师们就将各季节所产的水果,分类泡在蜂蜜里,好让皇帝随时食用。后来,这种制作方法从皇宫里传出来,北京就有了专门生产果脯的作坊。

   北京所产的果脯称为京式果脯,是北京特产,中外闻名。我国用蜂蜜腌制水果、蔬菜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就见诸文字记载,到三国时期已有莲子、藕片、冬瓜条等蜜饯。唐代宫廷为了贮存入贡水果,采用蜂蜜泡浸,开始有“蜜煎”之称。宋代蔗糖生产多起来,增添了糖渍橘饼、甜姜等。为了区别,用蜜做的叫蜜饯,用糖做的叫果脯。

   北京民间制作的果脯,相传始于明末皇宫御膳房,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历代相传,具有选料精、加工细、工艺水平高、色美、味正、柔软爽口的特点,而且保留了原有果品所含有的营养成分。1913年前门聚顺和的制品,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从此,北京的蜜饯、果脯,蜚声中外,成为一项传统的出口商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