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热门专业沉浮录

 抱朴守拙169 2014-12-05
    4、财经专业--醉卧沙场葡萄美
    2000年,在加入WTO谈判中,中国决定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形成的连锁反应就是各大银行抢滩登陆校园招聘人才,当时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几大银行接收应届毕业生总量超过数千人,达到了金融专业的“鼎盛时期”,社会上需要的财经专业人才急速增长,使得该类人才非常吃香,就如同葡萄美酒般人见人爱。
    酒多伤身,美酒也不例外。一时间,金融、会计等专业在全国高校遍地开花,几乎所有的重点高校都有开设,在普通高校中也非常普及,专科院校、民办高校、高职学校更是将其视为招生法宝。这一专业在几年的时间内造成了供过于求,再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金球经济的增长放慢等原因,财经专业火爆的景象已经时过境迁,众多当年的高分生如今不得不面对“就业难”的考验。
        经济学(有的院校称之为财政与经济学)的毕业生过去一直是社会上最抢手的人才之一,需求最热时有的专业需求比例高达30:1、40:1。正因为如此,许多高校纷纷开设财经类专业或盲目扩大招生规模。据统计,目前全国普通高校的600余所本科院校中,开设财经类专业的竟达约500所;90年代末,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增长不到26%,而经济毕业生增幅则高达101.7%。据一项不完全统计,全国平均10名高校毕业生中,就有一名学经济的。甚至可以这么说,在当年,随手从大学的墙外扔一块砖头,都能砸中一个“未来的经济学家”。
    接下来到金融专业。近年来人才市场上的反应平淡,与招生时的火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多少让当年抢着报金融专业的人感到有些失落。一个越来越明显的情况是:金融专业毕业的学生要么是研究生学历,要么有投资预算或者证券交易方面的经历,否则招聘单位很难接收一个刚刚毕业的金融学专业的本科生!
    金融专业就业不热,与这几年金融专业过多过滥有很大关系。可以想象,一个“遍地开花”甚至开到一些农林院校的金融专业,将如何保证其培养出的人才水平?层次偏低,质量也参差不齐,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是完全预料得到的。同学们在报考金融类专业时,还是应以金融、财经类院校或综合性大学为首选。
    虽说我国加入WTO,也正逐步开放金融市场,将带来很多金融人才驰骋的空间。可是,这指的是新型的金融专业人才。它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如熟悉各种金融、经济法规,熟练操作电脑和运用先进的通讯传输手段,思维敏捷,善于策划,富有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而刚从高校毕业出来的金融、财经类学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其竞争力不强,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从学历层次看,除传统金融业务的一些基层单位外,专科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市场;本科生在人才市场上所占份额会逐步缩小;硕士、博士生和MBA(工商管理硕士)备受用人单位青睐。可以说,金融专业的本科生,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仍处于“熊市”。
    而会计学也开始失去了平衡。有过这么一个报道:在很多城市人才市场的人才库中,会计专业是存量最大的一个专业,以至每5名求职者中至少有一个是学会计的,并且大多数是近几年毕业的。不少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已经陷入了“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中。
    2003年,深圳都市报报道:“财会成为‘伪热门专业’,就业即失业,薪酬低迷”。2004年“广东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财会人员位列广州“用人需求小于求职缺口的前十个职业”中的第三名。
    但是财会人才真的“过剩”了吗?并不见得。一方面,财会人才尤其是低端会计类人才,已经是“人满为患”;另一方面,真正具有国际性、专业性的高级人才又十分匮乏。所谓财会职业人才的“复合性”,才是大多数会计专业毕业生失业的关键。如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等。问题是,财会专业在中华大地上全面铺开,如火如荼的时候,有几家院校能静下心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但是,像我国这样一个经济相对落后、人才比较缺乏、经济发展又持续保持着高度增长的大国,财经类专业人才绝不可能过剩,而是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真正需要。财经专业人才将逐步向“高、精、尖”倾斜。想要报考财经专业的同学,应该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并对自己未来的学业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5、法学专业--最是香甜糯米酒
    曾经,法学是公认的热门专业,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进入公检法工作。但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包括财经、理工科院校甚至部分专科院校普遍建立法律院系,法学专业,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几乎同时,各级党政机关精简机构,机关、事业单位招收法学专业公务员越来越少了,司法机关用人需求趋于相对饱和(但绝非法学专业人员过剩),不少高校开办的法学专业就业率大大下滑。法学专业开始“降温”。
    法学专业就业情况也不是很理想,这主要是因为有一个很大的政策障碍,就是必须在拿到本科毕业证书后才能参加司法考试,而律师证书是许多用人单位的惟一准入证,这就给学生就业带来了障碍。很多有志于从事与法律专业相关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在走出校门之际,也发现就法律领域而言,仅仅是学士水平已经很难在该领域谋得“一席之地”了。
    有专家指出:法律专业学生应当习得或者掌握的知识技能概括为四个方面。这包括缜密的逻辑分析能力、娴熟的实践操作能力、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广泛的社会交往能力。这四方面的能力,都要以广泛的知识储备为前提,可谓“厚积而薄发”。这就要求法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突破专业的樊篱,加强学生多学科知识的培养,以使学生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做到“通百艺而精其一”。
    可是,现在很多高校不顾及自身师资等条件,盲目开设,以至于法学专业遍地开花,长此以往,非名牌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生和低层次的法律人才必将会被淘汰。因此,进入一些没有深厚积淀的热门专业的同学不应过于乐观。
    另外,中国政法大学03、04届全专业考研的“热情”是不是吓住了一心想入此行的你呢?别害怕,我国正在向法治社会转变,法律专业的学生还是会有用武之地的。要想喝酒不醉,其实很简单--把酒的纯度提高。法学专业的进一步提纯大致有中国人民大学的民商法、刑学法,西南政法大学的经济法、民商法、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的比较法、法律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经济法,以及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专业厂家”。
    而目前的法学专业就业率低可能有几个原因:就业选择还比较单一;高校的专业设置,招生人数过粗糙;整个社会的法制观念不够强等等一系列因素都有关
    具体到政法类毕业生的就业,社会需求量较多的专业有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社会需求较少的专业是环境法、劳动改造法、司法管理、犯罪学。政法类学生毕业并不都去当律师,其就业主渠道是公、检、法系统,或从事立法、教育及研究工作。近年国家和地方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公务员招考将大幅度压缩,这对政法类毕业生就业将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6、管理专业--杏帘招展话汾酒
    先说说工商管理,这是个让人一听就能联想起张树新、柳传志、CEO……所有承载着美好梦想的专业名词,仿佛大学四年出来马上就能成为某企业的某某小头目。不知不觉间,人们把MBA的光环套在它这个初出茅庐的晚辈身上了。
    来看看工商管理的专业描述吧:掌握和熟练运用现代化工商管理实际操作方法和技巧,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工商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业务能力,能服务于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的现代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课程设置呢,更是一些诸如现代管理学、管理心理学、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客户经理管理……一连串未谙世事的学生们没法领会的“抽象名词”。商场如战场,可见过有谁学了课本就能打得准枪、测得准炮呢?
    如果说,以上的课程设置放在MBA阶段上,那是绝对重要而且必要的,只要懂得打枪--真正从实践中了解武器的人,才有可能指挥好战役。而那毛头小子,也只能是故作深沉罢了。
    再看看市场营销专业,要说这应该也算是个“热门”,市场营销的需求量很大,在很多人才市场的需求排行是老大。可本专业学生好像是哪里都需要,哪里又都不想去。在营销这一行当,性格,兴趣,思维,创意都比较重要,如果是能说会道,能创新,有耐力毅力,精力充沛,身边朋友多且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属于进攻型的学生,那么向这方向努力,离成功就不远了。
    也许很多毕业生会觉得受打击。市场营销的就业起点都比较低,也就是说在学校上课说的都是做方案,策划,管理等等,但是在实际公司里做的大多是销售,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做市场营销需要有经验,而应届毕业生并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当然毕业生也应该了解公司基层。至于收入方面嘛,看从事的是什么行业吧,比如机械、汽车、房产之类的,做得好,提成非常高,有时一张大单做下来四年的学费都能赚回来也不是不可能的。
    高收益自然和付出成比例,做市场营销是非常累的,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做不来,这也吓跑了一大部分的毕业生。所以就出现了企业找不到想要的营销人员,而毕业生也不好找工作并存的现象。
    做市场营销需要各种能力,专业知识反而变得不是很重要,成功营销的本身在于对自身产品和客户的了解而不是狂背课本上那些当上老总才用得着的东西,所以用大学的宝贵时间去单单研究专业理论并不是很妥当。同时,也并不是学市场营销的人就适合做市场营销,很多低文凭的人愿意付出更大的劳动获得更多的回报,形成了营销专业学生的强劲的对手,给毕业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里,不仅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也都在讲市场营销。人们对市场营销的观念也将有更深的认识,所以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继续看好,并有继续升温的可能。
    说句题外话,开坛十八里香,绕梁三年不散的酒确实有,但更多的是开坛酒味就散了的,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今日“白热化”的“三杯不过岗”,明天就有可能反酸成了“狗不理”,报考专业嘛,看远一点,不会错的。
作者:梁挺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