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一章 绪论
2014-12-06 | 阅:  转:  |  分享 
  
中学生心理辅导参考文献:蒋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师用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姚本先,伍新春.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毕淑敏.我的成长我做主:青少年心灵快乐游戏10+1[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石红.心理剧与心理情景剧实务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海德·卡尔森,查理斯·雪芙尔.游戏治疗10
1[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第一节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的含义这些年流行一种说法,健康好比数字1,事业、家
庭、地位、钱财等自己看重的东西都是0;有了1,后面的0越多,就越富有,反之,没有1,则一切等于零。洛克: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
叔本华:一个健康的乞丐比患病的国王幸福。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是个体在
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由此可见,健康应包括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
、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种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
,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良好的心理心理功能状态,即个体心理在自身和环境条
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心理功能状态,而不是绝对完美的心理功能状态。符合三条基本原则:1、心理活动与环境保持协调。2、
心理过程之间保持协调一致。3、个性特征保持相对稳定。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身心交互作用是一种客观存在。心理问题会导
致身体不适,身体疾病也能导致心理障碍。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正常、心理异常(二)心理健康标准1、智力正常2、自我意识正
确3、人际关系和谐4、生活平衡积极5、社会适应良好6、情绪乐观向上7、人格统一完整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二、心理
健康教育的含义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地进行了定义:中小学心理健
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以下几个要点:心理健康教育是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一样,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它的任务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它既着眼于帮助学生开发潜能促进自我发展,重视发展性的心
理教育;同时也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健康心态,重视预防消极心态,矫正不良行为。它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就是要运用心理学的,教育
学的,行为科学的,社会学的等科学方法和技术。他否定说教,灌输,指示,强调诱导,启发,帮助和支持。它不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本课程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作为同一概念。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区别心理咨询指
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语言、文字和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来访者帮助、启发和教育,以维护和增进其身心健康,促进其人格完善
和潜能发挥的过程。心理治疗是指在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患者进行帮助,以消
除或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或障碍,促使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区别1、工作目标指向不同德育旨在培
养学生基本的道德观与良好的道德品德,它的目标下限是培养操行合格的学生,上限是培养品德高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旨在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使之对现实有良好的适应,并有益于终生发展。它的最低目标是培养心理正常的学生,最高目标是促使学生人格完善,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没有
品行问题的学生不一定是心理健康的学生。2、工作内容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虽然在内容上有交叉,如关于人生观,理想,人际关系等方
面两者都是要关注的,但是各自都有对方包含不了的内容,如,品德教育不解决如何有效学习,有效工作的效率问题,更不能直接解决个人的情绪稳
定问题,忧郁症,强迫症、厌食症、性障碍等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一般也是不会也不能直接解决政治观点和立场问题,宗教信仰问
题。3、工作方式方法不同德育的工作方法主要是教诲与训练,而心理辅导的工作方式则是助人自助。爱国主义、集体广义教育,人生观教育
、法制教育等德育内容,大多是通过榜样宣传、理论常识讲解和行为规范训练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心理辅导一般不使用教诲的方法,除了行为矫正
外,也很少将训练作为操作手段。自助助人,强调问题最终要靠受导者自己去解决,即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辅导员只是起启发引导的作用。
4、工作场合和透明度的不同德育的内容和活动都可以而且应当公开。宣传、教育、表扬和批评等都是透明度越高,越能深入人心,效果也越好
。心理辅导必须为受导学生的谈话内容保密,以免给对方带来新的心理伤害。有一位学生经常旷课,说谎。从德育的角度如何进行教育?从
心理辅导的角度如何进行帮助?德育的角度:首先考虑的是把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作为工作的目标;操作上主要通过说明教育,帮助
学生认识自己行为的错误性质与危害,然后督促他在行动上加以纠正并进行强化。从心理辅导的角度:首先要搞清楚造成旷
课、说谎的原因与背景,分析受导学生旷课、撒谎所反映出来的个性缺陷和内心冲突,并把解决这种内心冲突,纠正其个性弱点,改善其生存环境作
为辅导目标;在操作上主要通过倾听、宣泄等技术操作环节,让受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让他感受到辅导员尊重、真诚的关怀和同感的理解基础上,引
导对方调整认知,乐意用改进后的行为表现来找回自尊、自信,完善自我。综上所述,德育是从实现社会期望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开展工作。心
理辅导是从促进个人成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行辅导。两者可以互为补充,但不能互相替代。两者殊途同归,为实现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发挥各
自的功能,共同构成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心理健康教育与亲友劝慰的区别1、目标和要求不同2、方法和效果不同3、感情倾向
不同第三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指
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
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
常识。”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
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
、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
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
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
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指出:“开展心
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
的效果。”??????主要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
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
育学科化的倾向。?2.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
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
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3.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4.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献花(0)
+1
(本文系静待秋华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