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与2014说再见还早着呢,陈安就猴急地推出:2014年科学网年度人物陈氏榜单:戴德昌。发布会现场热闹非凡,扫地僧(Sweeper)还专程送来破扫帚一把,以襄安博士的盛举,有观众认为戴德昌获此殊荣当之无愧,肖重发博主则不以为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戴德昌,科学网诨号“激光戴”,我以为“镭射戴”更能体现其风格。“镭射戴”因首创中华新成语“跟风舔眼”,而轰动中国学术界,相信,该成语及背后的故事就像“司马昭之心”一样,必将载入中国史册。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毫无疑问,代表着中国科学的脸面,获奖者不仅能登人民大会堂接受最高领导人的嘉奖,而且基本锁定了院士的头衔。自2000年以来,一等奖已9次出现空缺,不难想象其难度和诱惑力。 2014年初,久违的一等奖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铁基超导”荣登宝座。“要拿诺贝尔奖了”、“伟大的原始创新”、“十年磨一剑”、“冷板凳精神”等宣传铺天盖地,都恨不能把获奖者吹上天。 这不是丢人现眼的“跟风舔眼”现象吗?以“镭射戴”为代表的科学网几颗“扫帚星”,第一时间就发现一等奖的原创是日本科学家细野秀雄,中国获奖者不过是一批提前获得信息的厨师,是炒菜的大厨、而不是科学原创的大师。请注意,“镭射戴”们所鞭笞的不是获奖者的学术水平,而是低劣的研品。 “镭射戴”一伙人的行为,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掀开获奖者的花裙子,让大众欣赏他们没有擦干净的屁股,此举无疑是对中国科学界这张脸面的公开泼粪,这是要冒学术生命危险的勇者行为。 科学网号称“全球华人科学社区”,我更倾向这里是海内外华人知识分子的“怪人”集中地。这些“怪人”是一批没有被中国教育彻底驯服的叛逆者,他们的棱角还没有被彻底磨平,在他们身上,依稀还能感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和风骨。正是他们的存在,科学网才更显其存在的价值,正是他们的存在,人们对中国科学的春天还抱有一丝的希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