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必事事总想頕上风

 寂寞独行客 2014-12-06

  人生在世,人人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因而也就会遇到一些苦恼。但如果偏要把不属于自己的苦恼“据为己有”,恐怕就有些可笑可悲了。也许有人会说,世间哪有这种人?那不是地道的傻子吗?可事实上生活中就偏偏就有这种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少不了朋友之间的来往、同事之间的交际、上下关系的协调,在有些情况下会因为不同思想、不同立场而产生观点上的争论与交锋。此时此刻,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些急诊与交锋,认为是别人和自己过不去而心生疑窦、“敏感”得过了头,恐怕就会烦恼迭起、痛苦不断了,严重时会精神压力太重,学习和工作受到影响。这样的人,活得岂有不累之理?所以说,事事总想强人一头,时时想“占上风”的心理是要不得的。

  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在真空中生活,不可能什么都正确,也不可能什么都如意。在为人处事方面,赢了能够怎样?输了又有何妨?难道就不可以宽容一点吗?不可以大度一些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心胸。”此话简明扼要地道出了人类群体生活的真谛。我们都知道,“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而集体是一个人充分发挥“才能”的依赖,失去了团结,没有了集体,个人再有“才能”,也只能是“孤芳自赏”。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开创出“贞观之治”的盛世,与其能容一批像魏征那样敢于犯颜直谏的天下之士有直接关系。

  如果一个人总是想着突出自我,强调“以我为中心”,处处想“占上风”,受不得半点委曲,甚至在占不了“上风”时耍起“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威风千方百计恫吓、胁迫所谓的“对立面”或“对手”就范于自己,即使当时好像“占”了上风,到最后恐怕也只能落得个像刚愎自用的西楚霸王项羽一样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悲惨结局。

  所以说,在生活中,我们要不断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思想修养,敢于正确认识自己,严格审视自己,经常解剖自己,不断修正自己,真正做到遇事冷静一点,为人理智一点,真正以友善和宽容的态度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和事,这样,团结的颂歌就会常年想起,友谊的鲜花就会四季常开,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更加洒脱,工作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也自然会为自己赢得一个发挥“才能”的舒松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