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前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yzsr273 2014-12-07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整个社会进步最基本的前提和保障。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农业现代化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城乡反哺、以工补农和新农村建设给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农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经济,无论在速度、规模、还是在效益上,都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还十分漫长。因此,研究农业发展问题,探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方法和途径,十分重要。

 

一、制约当前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因素

(一)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粮食作物占有很大的比重,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规模比较小,从而无法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联产承包之后,我国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国有农场和实行规模经营数量有限,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难以形成带动我国农业的规模经济,劳动生产率低。国际规模农业对中国传统农业带来巨大竞争压力。

 

()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剩余劳动力转化难。

现在的农业劳动力主要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不高,知识缺乏,科技意思和创新意识不强,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已有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但目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仍面临困难,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城市化滞后造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第三产业发育滞后严重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吸纳能力逐步减弱;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导致就业岗位选择面狭窄。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的高度开放和个体私企的迅速发展,全国已有40%以上的农村强壮劳动力投入到了非农产业。而把农业生产留给了少数男劳力和妇女、老人。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趋于弱化。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我国农村,特别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农民对生产的投入大部分仍然集中在土地与劳动的投入之上,普遍采用的是一种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粗放经营方式,广种薄收、超载过牧、乱砍滥伐现象仍然存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加剧,从而削弱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农业生产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应该是推进生态文明的进程。它既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但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其中我国水土资源短缺将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长期的、根本性的制约因素。水土资源对农业发展的约束不断加剧,人与水土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土资源被挤占的势头难以逆转,农业将面临日趋严峻的水土资源短缺。

由此可见,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十分严峻,农业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正在威胁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绝对量大幅增加,但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求相比仍然显得杯水车薪,使得影响农业农村发展一些基础性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当前,突出表现在农村水利、道路交通等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方面,特别是是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等问题农民反映强烈,亟待解决。多年的实践证明,改善和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和服务,光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或者光靠市场机制解决,都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以公共财政为基础和支点,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不断扩大政府支持“三农”的规模和力度。因此,必须根据农业农村发展需求和农民的迫切要求,增加资金的投入总量,明确资金的投入重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提高农民素质,培育职业农民,培养和造就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新型农民。

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加快培养新型农民,突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绿色证书、新型农民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远程科技教育等五大培训,扎实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培养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达到村村都有科技致富带头人,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着力改变农民工工资普遍偏低现象,努力增加农民外出打工收入。

同时要提高农民对农业生产发展的认识,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扶农惠农政策,情系三农,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落实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和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  进一步抓好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进一步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形成规模,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民增收。一是针对山区农田普遍缺水的实际情况,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利用政府出台的农业结构调整优惠政策,扩大调整规模;二是利用现有的规模,抓好低产田改造,引进优良品种。

加强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农业科技培训和科技示范户建设,建立农技指导员工作制度,重点推广实用技术,组织农技员入户为农民提高生产服务,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要真正办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的农业产业结构新格局。示范和推广先进适用的土壤改良技术、测土施肥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迅速恢复和提高地力,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机具,并落实农机购买补贴资金。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构建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要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发展符合实际情况的农业现代化新模式,实现资源节约和生产的现代化。克服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障碍,大幅度地提高产量。

 

(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强化龙头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开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村行活动。搞好龙头企业与农户、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超市、与大型餐饮企业的“对接”,促进订单农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推进农产品进超市、进餐饮企业的步伐。通过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鼓励龙头企业建农业基地,动员社会力量办畜禽养殖小区,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大基地、大板块的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引入民间资本,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产业聚合效应。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品牌的认证和管理。

促进农业产业化,合理解决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农业规模,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竞争力。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解决因农户分散、经营规模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交货时间不能保证等诸多影响农业企业经营的问题,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增加组织内部农民收入。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合作组织,促进农业的机械化。有了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公司化运作、制度化保障,农业现代化就指日可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