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医日记——黄龙祥老师讲座3——经外奇穴

 johnney908 2014-12-07

    学医日记——黄龙祥老师讲座3——经外奇穴

      所以这里面看一个,这里举的是足阳明,足阳明你看这是一个诊脉的部位,我们这叫冲阳脉了,这个图反应的是一个诊脉部位,这是敦煌我们前面已经看到的穴位的概念,足阳明是一个穴位的概念,那这个时候足阳明是一个经脉的概念,这一条整个从头到脚的这个穴位,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诊脉的病候和他这个经脉穴的主治病症一直到足阳明经脉的这个主治病候这个三者的同源关系是非常非常的明显的。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诊脉的部位,这个经脉的穴位和这个经脉这个有三个不同的概念都用一个术语去表达,那么我说这三个不同的概念它形成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呢?我们不妨先假设古人先通过了某种我们不知道的途径和方法先发现了这个经脉,就像我们以前先习惯的那种理解方式,比如说先通过气功啊通过内视啊我们先发现了经脉,如果说这种发现不基于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基于临床实践的话,那么我们传下来这个经脉学说,至少在某一个阶段,至少在某一个阶段他可以只有经脉循行的路线没有病候的内容,但是这个假设和我们今天看到的所有的经脉文献是不相符合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可以去考察经脉病候是怎么形成的,他对我们的经脉循行产生了那些影响,好,这里面我可以讲一个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的现象,我们除了十二经脉之外,十二经筋十五络脉都有病候,但是经别没有,为什么没有?刚才我已经提到了,经别是建立理论体系里面一个补丁,他不是来自于实践的一个总结和概括,但是是动病,经脉病症我们今天知道有两大类,一个是是动病,一个是所生病。是动病只有在经脉学说里面,在经筋、络脉里面都没有,所以要讲到病候,就避不开是动所生病这几个字,而对这四个字古人给出的解释你要把这所有的解释都摞起来的话绝对不低于一百万字,但是你看过这一百万字之后,你不但对这是动所病这四个字没有清晰的理解,反而你更糊涂了,因为这说什么的都有,你绝对不能从这一百万字里面得出答案,是动所生病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说我们讲,这里面古人他是怎么去建立是动病的这个概念?我们讲针灸有一个特点啊,从灵枢里面开篇就讲,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这个脉动则病,那病了以后我就次这个脉,所以原來诊脉的部位就变成穴位,诊脉的病候就成为经脉的病候,这个经脉的病候最后成为穴位的病,真正的你从古到今你去排比一下真正正确理解“是动则病”这四个字,最后发现第一一人或者唯一一人就是我们晋代的皇甫谧,他在他那个甲乙经里面给是动则病给了一个非常简明和正确的一个理解,所以正因为这个是动病他是直接来源于诊脉这个病候,这个脉动了,动得异常了,你就知道他会出现哪些相关的病候,那么出现了这些相关的病候,你就在这个诊断的部位去给他治疗,那么正因为在最初的时候,先有诊脉的概念还没有经脉的概念,光有诊脉的病候,这时候经脉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呢,所以在这个时间在最初的经脉病候里面我们只有是动病,没有所生病,因为所生病他表现的都是一个经脉的循行部位的,比如说我们在经脉篇里面可以看到他循行,比如说足阳明他会循膺,循乳,气街、股、伏兔,下肢的外侧,他把这所有的部位都给你描述出来,那都是经脉形成了之后才会有这样的描述,在经脉篇的形成时间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描述的,所以在早期是没有所生病这个病候的,那么在诊脉病候我刚才讲了对于诊脉病候这些病候他治疗就在诊脉部位进行治疗,所以既是诊脉的部位它又是治疗的部位,那么最典型的就是十二个诊脉的部位最后形成了十二个治疗的部位,就是我们前面最初讲的十二个经脉穴,所以我们今天可以看出这个足厥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我把他足厥阴的经脉的病候和络脉的病候都列在这了。

学医日记——黄龙祥老师讲座3——经外奇穴

这是我们灵枢经脉篇和黄帝明堂经的,大家可以把经脉和络脉都对照一下,你就会发现这个病候的无论是内容还是用字的特征都是极其相似的。

还要说到一点的就是足厥阴,原先他就叫厥阴,没有那个足字,最初的厥阴不是我们理解的那个三阴三阳的概念,最初的厥阴就是指男子的前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名称?和我们的病候是完全相对的,最初的病候就是治疗男子的阴疝,所以他有这么一个相对的命名就很容易理解了,包括这个足厥阴的络脉的名称,叫蠡沟,蠡沟是什么意思?这个足厥阴的名称在我《针灸学术史大纲》里面有非常详细的解释,课后大家去看,但是蠡沟是什么意思?他和我们的前阴,和阴疝这个病症有什么样的关联?在我的书上没有讲,大家有兴趣可以作为一个课外的作业去试着做一做,很有意思。

从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足厥阴的脉口他和足厥阴的这个穴位我们说太冲穴无论他的部位和主治都相同,而且文字的特征都那么相近,那同学可能要问你说了一条脉那其他十一条脉?那其他十一条脉在书上都有详细的介绍了,课堂上可能就没有时间给大家去一个一个分析了。

那么在这里面我还想做一点提示的是什么呢?内经里面的经脉辩证啊它主要是辨经脉的那个是动病,而且第二点我想提醒大家的,我们在内经里面看到那些许许多多我们都认为是经脉病候的,其实有相当一部分说的不是经脉病候,是讲的是诊脉的病候,就是原来那个十二个诊脉部位的那个诊脉的病候,我下面会详细地分析这一点,因为我们原先只有一个概念,一看到这个病候我们想到的唯一的一个印象就是经脉病候,不可能想到有第二个意义,那么我后面会详细的分析,我们以前认为他是经脉病候的实际上他是诊脉病候。

好,接下来就谈一谈我们穴位是怎么发现的,其实已经讲了,至少十二个经脉穴、十五络穴我已经讲了,那么这些后来发现的穴位又是怎么归经的?好,穴位发现,就是早期的诊脉的部位,我刚才讲了,无论是经脉的诊脉部位还是络脉的,后来都演变成为重要的穴位,那么最简单的我前面提到经脉穴和络穴,那标脉的部位呢?标脉的部位有一个很重要的遗存,就是我们今天给他起了个名字——我不知道为什么起了个这样的名字——叫颈项部要穴,那是标脉的中间状态的一个遗存,而本脉穴呢就演变成本输了,从最初的一条脉有一个经脉穴,后来成了一个圆线,到演变成一个脉有五个穴或者六个穴,阴经有五个阳经有六个。学医日记——黄龙祥老师讲座3——经外奇穴

那么十二原穴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原穴的诊断的特征在我们今天的内经里面已经还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来,十二原本来就是十二个诊脉的部位,大家要搞清楚一点,十二原和十二原穴啊,这两个不是完全百分之百对应的概念,十二原他讲的还是一个诊断的概念,属于脉的概念,而十二原穴是一个穴位的概念,是一个点的概念,这两个概念还不完全一样,所以从我们内经里面描述来看,这十二原的诊断作用是很清楚,主要诊断五脏的疾病,五脏有病了你会在这十二个原的部位里面反应出来,所以我根据十二原的这个反应可以知道五脏的病症,那么你这些病症我同样就可以在十二原的部位去给他治疗,那不仅仅是在九针十二原这一篇啦,我们在我们今天看到的内经比较晚期的就是七篇大论里边的气交变大论还有至真要大论里边我们还都可以发现十二原明确地作为诊脉部位的文献的记载。

学医日记——黄龙祥老师讲座3——经外奇穴

那么大家已经看到了,十五络脉我们归经的到今天还只有一个穴,可是我们经脉循行有三百多个穴,那些穴位是怎么发现的又是怎么归经的,那十二经脉是不是也像十五络脉一样在最原始的阶段他也只有一个经脉,一个经脉也只有一个经穴,然后慢慢慢慢由一到多变成了我们今天的三百多个,是不是也经过了这样一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来他确确实实还有一些遗存,比如说我们今天可以从灵枢里面看到。学医日记——黄龙祥老师讲座3——经外奇穴

他就是说手少阴没有穴,那么他说手少阴有病了你治疗哪呢?他治疗也告诉你,治疗我们掌后锐骨之端,那就相当于神门穴,你看这个地方还作为我们妊娠诊断的一个部位,这个王冰注得也很清楚。

在这个阶段,我们说手少阴的穴他只有这一个神门穴,或者也包括了阴隙,那么实际上我们后来又发现在甲乙经里面,我们今天要看甲乙经,手少阴不止一个穴啊,手少阴我们今天归经的那些个甲乙经上都有,但是在治疗篇里面,有主治那些手少阴穴大家能找到的唯一的能找到两个,一个就是神门,一个就是阴隙,而这两个穴恰恰就是古代的手少阴穴位的两个点,其他的穴位都没有主治,可是同学就问了,那甲乙经经过这么多年可能碰巧其他手太阴穴的主治全部脱落了你今天看不到了,这种可能性存在吗?这种可能性几乎等于零,为什么?因为这些穴位他的主治病症绝对不止一条,他会在甲乙经里面不同的篇里面都出现,至少出现要十次八次,怎么那么巧这十篇八篇的十次八次的条文恰恰就除了神门阴隙之外全部脱落了,怎么会这么巧啊,不可能啊,他出现不止一次啊,不会在一篇出现,那么后来的这些穴位又是怎么补上的,就他这组织是什么样的方式给他补上的,所以那个详细的补上的那些过程,在我《看针灸》里面也有,很详细的一个记载和分析。

那么我下面要讲的就是背腧穴,实际上背腧穴是另外一套系统,后来我们把这套系统也纳入到十二经穴这个系统,归到足太阳经里面了。

学医日记——黄龙祥老师讲座3——经外奇穴

其实背腧穴也是我们针灸诊疗一体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大家从这个原文上就可以看出来,它实际上是一个疾病反应点,而且他当时的定位也不像我们今天的定位那么绝对,他是大概去脊三寸的一个地方,你要确定他你必须要用手去摁,摁到一个反应了我们才能确定一个点,这也是一个我们诊疗一体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那么腧穴归经需要哪些条件我们才能做到像今天这样?第一要有足够多的穴,你像十五络脉一样一个络脉上只有一个穴位就无所谓归经了;第二个,经脉循行的路线要详细的描述;第三个,你要在穴位的相上你要有“脉气所发”这样的描述。如果粗粗的划分一下,归经实际上经过了四个阶段。

学医日记——黄龙祥老师讲座3——经外奇穴

如果粗粗的划分一下,如果要细划分还不止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说从最初一个经脉有一个穴就像十五络脉一样,到有五个,或者是到四个,就是到《本输》篇形成。第二个阶段是从五个穴六个穴到整个四肢穴都归经了,第三个阶段就是从四肢穴到整个周身,这是在隋唐时期完成的,第四个阶段,就是原来络穴和络脉相关,和经脉是属于两个系统的,他不应该归到经穴里面,但是到后来人们把这两个系统合并了,所以络穴就归到经脉里边了,以前奇经八脉也和经脉是独立和并行的,他那个穴位也不能归到经脉里边,那后来也合并了,也融合了,这样络穴和奇经八脉的穴都归到经穴里边了。

所以今天如果我们把这些本来不应该归到经穴里面的络穴和奇经八脉穴都拿出来,然后你再看那些经穴图,你就会发现和我们今天教学看的或者我们今天书店买的那些大不一样,就从那大的模样上面也完全不一样,那么下面我就想说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我们今天所说的经外的奇穴就这么难的归经,而有些经外奇穴就在经脉线上面啊,为什么他就归不了经?

我们说的经外奇穴的最初的概念是什么?最初的概念古人这个经外奇穴这四个字这个经外是指的经典,就是经典之外的穴位,而不是说经脉线之外的穴位,他所说的经典有两本书,一本指的就是针灸甲乙经,一本指的就是铜人灸经,亡于宋代,也就是说古人把这两本书之外的穴位叫做经外奇穴,最初的概念是这个,那么为什么我们把经外奇穴归到经穴要花了这么几千年才归了十一个穴?其他的穴为什么都很难呢?

简单的讲,我们说原因有两点,第一,我们在头面躯干部上面有许多交会穴,两条经三条经甚至四条经的交会穴,那这些穴位我们归到那一条经,这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法则,而且在历史上确实出现张三归到这条经李四就归到那条经,到王五没办法,王五把这一个穴归到这四个经,归到这三个经,所以曾经一个时期经穴的概念完全多于361个,为什么?他一个穴位加了好几次,在手太阴他又到了手阳明,所以这一个归经曾经有不同的归经的方法。第二个也是从实践层面来讲是比较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把这个所有的穴位都归入十二经之后,这些四肢以上的这些穴位的主治并没有表现出和经脉相关的这些统一性来,也就是说你归到足阳明经的那些在四肢以上的穴位并没有反应出我这些穴位比其他穴位更加的针对性的治疗足阳明的病,这是最主要的一个实践的一个因素,那么从古代尽管不同时期归经的内容不一样,但是从古代我们强调循经取穴这四个字的时候和我们今天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古代不管他什么时期他归经的是在哪一个阶段他讲到循经取穴这四个字或这个概念的时候他指的只是取我们四肢肘膝一下的穴,特别是四肢的五输穴,那个时候是很明确的,我们今天的概念不一样,只要在这经线上任何一个穴我们都叫循经取穴,所以这是与我们经典上不一样的一个概念,第三个我要强调一下,我们今天这个经脉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上是不一样的,怎么会演变成我们今天这个样子?实际上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演变,大家如果有机会或者有兴趣的话,你把我们解放初期或者民国时期那些经穴图拿过来去和我们今天的经穴图去对照一下,也会发现有很大的区别,区别非常非常的明显。

那么这种区别造成有一下几个因素,我觉得主要有三个,第一就是腧穴归经有差异,就是这个穴位在某个阶段归入了这个经,在另一个阶段归入了另一个经,你归经不一样你画的图像肯定线就不一样了,这是很明显的一个因素;第二个就是经穴定位不同的时代还有变化,经穴部位改变了这个经穴部的联线是不是不一样?他也不一样。第三个就是经穴排列的次序也不一样。有的时期是这个经穴是排在第一位的有时候他排在第三第四位,那这个经穴联线的图形肯定不一样。

所以由于这三种原因就造成了我们不同时期或者是同一时期不同的医家,他绘出的经穴图是很不相同的,但是大家还知道经络图变化很少,几乎没有变化,而经穴图一直在变,那么我现在就在回答,为什么经过千百年的演变那么多的经外奇穴很难归到经穴里。我当时在做国家标准的时候好多业界的专家都建议说黄教授你哪怕把一个经外奇穴归到经穴里面我们也跨出了一大步,你就归一个,我真是当时压力很大,我说这么多人提建议了,你不接受。我真的最后把一个归进去了,为什么很难归?不是古人不愿意归,因为他确确实实不是一家人,很难把它放在一个家庭里,为什么不是一家人呢?大家注意看那个腧穴文献啊。除了黄帝明堂经之外的腧穴文献,他腧穴下面就没有写脉气所发的内容,只有黄帝明堂经那一脉有这样的内容,其他都没有。

再一个就是黄帝明堂经的那个腧穴他是怎么形成的?他是综合百家形成的,他是把历朝历代各个家各个派的经验汇总到一块,综合起来,而经外奇穴呢他是很特殊就是一家,或者说某一家治疗某一个病的某一次的发现,所以他这两个长得是很不一样的,你把它放在一起是格格不入的,所以说我们如果要把经外奇穴大批量地归到经穴,必须要让它长得和经穴差不多,也就是说他应该也有脉气所发的内容,也经过了不是一家的也是各家的长时间的检验,而不是他某一个大夫在治疗某一个病的很特殊的一个经验的一个总结。所以这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不是因为他就在经脉穴上,所以我就给它归到经穴,所以古人很为难就难在这个地方,不是因为古人不愿意,所以经外奇穴的古意、本意我已经讲完了,所以我们今天在看经外奇穴的时候应该有不同的理解或者要了解,比如我们今天讲华佗的经外奇穴一提就都知道华佗夹脊穴,那么华佗夹脊穴是在那个年代没有经穴和经外穴的概念,大家都是平等的,我们今天所谓华佗的夹脊穴,就是华佗针灸他那个学派的背腧穴,和我们今天的背腧穴的地位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当时的定位不同而已,而这种定位不同所有经穴里面都能找到,所以不管我们今天怎么理解,要知道,当初华佗夹脊穴就是我们今天黄帝明堂经系统里面的背腧穴,在那个年代没有经穴和经外穴的区分。好稍微休息十分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