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巢孤独死”或成社会常态

 正月初二 2014-12-07

近年来,“孤独死”的报端频见国内报端,因其与空巢现象难以分割,所以我称之为“空巢孤独死”,而且空巢率越高、恐怕孤独死亦越多,提出这个概念可以警示这个快速老化的社会,空巢老人“老难善终”已经成为前所未有的挑战。“孤独死”大概有三种情况,即疾病死、意外死和自杀死。最近的一个案例是201410月25日晚上,就在浙江嘉兴烟雨社区菱香坊小区,一对空巢老夫妇被发现双双在家离世。发现他们去世的,是二老在上海工作的儿子连续个星期打不通家里的电话,觉得不对劲,匆忙赶回家中,发现悲剧已无法挽回。

“孤独死”一词最早源自日本,那些越来越多孤独死去的老人或者不到老年的病人 最早的有关孤独死的媒体报道可追溯到1970年。孤独死”又称“孤立死”,被定义为“在自家死亡时没有人看护或者知晓并经过一时间才被外界发现”,2011年日本全国65及以上孤独死的老人约有15603名,他们在平均去世4天后才被发现如果去掉65岁以上这一前置条件,孤独死的人数将大幅上升。见诸日本媒体的孤独死事件既可能是一种孤立现象,也可能是一种连锁现象,即家庭成员中唯一有自主生活能力的一方去世后,有病的家人由于失去照料、中断了与社会的联系导致孤立无援相继死亡据东京都住宅供给公社统计,在有大约26万户家庭居住的都营住宅区,每年孤独死人群中独居者超过400人。然而,发生在多人生活家庭的孤独死却缺乏基本统计,是孤独死“监控系统的盲区” 。前述的嘉兴孤独死事件经法医鉴定,男主人老陈去世已有10天左右,而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伴去世离被发现时才一两天。据推测,最大的可能是,老陈因触电等意外而亡,而老太太则因无人照顾,死于脱水和饥饿。

越来越多实例显示,孤独死已经成为困扰日本社会的终老之痛,由此暴露出高龄空巢孤独老年照料缺失和现代社会人情淡漠等诸多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日本社会的高度关注。例如,日本内阁200910月至11月对全国约350060岁以上老人进行“地区内生活方式”和“日常生活意识”两项调查。结果显示,切身感受到自己会孤独死去的老人比例达42.9%。在夫妇两人组成的家庭中,这一比例为44.3%,在单身家庭中比例高达64.7%。这一问题在大城市更为突出。在东京都市区等大城市和人口在10万以上的中等城市,感到自己将“孤独死去”的老人比例超过45%,而在不到10万人的小城市和乡镇农村,这一比例为30%日本内阁府20104月公布调查结果显示,全国60岁以上人口中,超过40%者担心自己会“孤独死去”,对未来生活感到不安的老人比例更是高达70%。频繁发生的孤独死的确印证了人们的不安并非杞人忧天。据统计,日本高龄孤独死人口每年在2-2.5万之间,东京的数据显示,2002-2010年孤独死人数呈上升趋势。韩国的数据则显示,孤独死不一定是老人,51-60岁的死亡者较多。

在中国,随着老年空巢率的提高,当下和可预见的将来,“空巢孤独死”正在进一步演化为大面积的人道主义危机。养老送终的传统被失独、空巢独居击得粉碎。我国老年空巢比例超过50%,农村留守老人超过4000万。大批青壮年去了城里,孤守乡土的老人分散居住,面临孤独死风险的不在少数。在日本,仅由老人和超高龄老人组成的家庭十分常见由“老老看护”引发的孤独死发。日本的今天很可能是中国的明天。我国失独老人已经超过百万,每年增加失独家庭7.6万个,到2050年,临终时身边无子女的老人可能达到7900万。3000万以上的年轻光棍也逐渐衰老,多数将无妻无子无亲的空巢孤独中终老。“痛苦老龄化”将席卷大国空巢。“空巢孤独死”将挑战人类最后的尊严。毫无疑问,“空巢孤独死”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社会和政治的问题面对“空巢孤独死”不断发生的严峻问题老龄化的中国也必须开始认真思考同样的课题,即如何防止空巢老人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如何尽可能地建立个与社会的连结点以确保老年安全特别是“终老之善”。

其一,有备而老,让空巢老人提前立下遗嘱,安排好身后事,同时建立空巢老人社会保护网。例如,作为社会福利项目,可考虑在空巢独居的老年家庭建立紧急援助系统。这种系统在居民家设置终端,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或者疾病,只要按动按钮即可通知医护人员前来救援

其二,把具有孤立倾向的人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特定的心理疏导,加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互动和融合,预防“空巢无趣”和“精神孤独”。成立老年自助民间组织,开展志愿者暖巢活动,让空巢老人互相温暖并能体会到社会的关爱,及时发现空巢风险的盲点。

其三,发挥邻里守望互的传统,强化社区组织的“日问孤老三次(早中晚)”的制度化关爱。日本的经验是,对有“孤独死”危险的人进行不间断的联络,以确认他们的生命是否安全。这种联络包括社工人员的探视、三餐供给、电话访问、生活援助员的拜访等,把孤独者置于可以了解联络的视界之内,确认其是否安全、是否需要帮助。甚至邮递员、收垃圾人员也担负观察职能,他们通过观察孤独居住者的生活细节(如缴纳水电费、倒垃圾、家里的灯光)来确认其是否生活正常

其四,对失能、高龄、丧偶的空巢独居老人,最好安排送老年护理院终老。相关部门在“人命关天”的问题上加强沟通与协作,开辟福利化、便利化的绿色养老通道。像瑞典,虽然主推居家养老,但通过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降低了老年人“在地老化”的风险。由于有全天候、全方位、全满足、高度发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所以90%以上的瑞典老人在熟悉的家的环境中能够悠然度日,安养、乐活和善终贯穿幸福老龄化的全过程,而少闻“空巢孤独死”的报道。同时,在养老链接上,如果需要,最后一程有老年护理院的贴心守护。

(本文主体发表在中国网.观点中国2014-11-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