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班牙公园思絮

 東泰山人 2014-12-08

西班牙公园思絮

来源: 老人报 作者: [广州] 陈国才

  “属于所有世纪”

  位于西班牙马德里市中心的西班牙公园,面积约莫一个足球场大。据导游介绍,该公园是上世纪西班牙政府通过全民公投,为纪念《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修建的。公园内除了树林、草地、水池和小径之外,还有一组错落有致的纪念建筑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公园中央的雄伟的塞万提斯纪念碑。纪念碑正面座基上是栩栩如生的塞万提斯手捧书卷的坐姿雕像;纪念碑的顶端是一个地球仪石雕,地球仪下方四周是一组男女老少正在专注阅读书本的雕像,一个个形态逼真、传神,象征着塞万提斯的作品在全球拥有众多读者。

  塞万提斯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几十部戏剧、小说和诗歌。1605年,58岁的塞万提斯写出了长篇小说《堂·吉诃德》,小说一问世,即在西班牙获得极大成功,“小孩也翻阅,小伙子也细读,成人熟读,老头子点头簸脑地读”。该书先后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100多个国家出版发行,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几百年来,西班牙民众一直把塞万提斯看作与英国的莎士比亚齐名的文学大师,认为他不仅属于一个时代,而且属于所有世纪,是永远的民族灵魂。纪念塞万提斯的各种活动一直方兴未艾。由此我联想到我国的“民族魂”鲁迅,不断遭到一些人的辱骂和贬损,选入中学教材的十几篇作品这些年来被撤下不少,心里真不是滋味。当年郁达夫在《怀鲁迅》中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鲁迅和塞万提斯同样被本国的人民誉为“民族魂”,难道鲁迅就不能属于所有世纪吗?

  堂·吉诃德之鉴

  在塞万提斯坐像前下方的一块长方形石基上,是堂·吉诃德和他的侍从桑丘骑马侠游的铜像:堂·吉诃德骑着一匹瘦马,戴着一顶破头盔,拿着盾牌,扛起长矛,紧跟其后的是头戴草帽,背着行李,骑着小毛驴的侍从桑丘。面对唯妙唯肖、活灵活现的铜像,我想起了塞万提斯在书中对堂·吉诃德性格中的本质特征——书本和现实相脱离,主观和客观相分裂的深刻描写。堂·吉诃德完全沉醉在虚妄的幻想中,把客店当城堡,把妓女当贵妇,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军队,把木偶当敌人……他挥戈纵马,奋力冲杀,演出了一幕幕可笑又可悲的闹剧,除了受尽揶揄和作弄,有的只是挨打,打掉了牙齿,断了肋骨,丢了耳朵,削去了指头,最后连老命也丢掉了。

  堂·吉诃德何至于此?他本是个乡村绅士,酷爱中世纪的骑士小说,每天从黎明读到黄昏,又从黄昏读到黎明,看得入迷,终至着魔中邪。他要学书中的骑士,披上盔甲,拿起兵器,漫游世界,救苦济困,幻想有朝一日“功成业就,名传千古”。他是个“读书不善反为害”的典型人物,是读死书、照搬书的教条主义者。在中国革命史上,王明教条主义者和堂·吉诃德何其相似,号称对马列主义经典可以倒背如流的王明教条主义者使中苏区损失百分之百,红军损失百分之九十。今天教条主义者并没有绝迹,要使我们的事业少遭损失,我们应当以堂·吉诃德为鉴,这大概不算是危言耸听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