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车企能够主导动力锂电标准的制定吗?

 梦溪扫叶 2014-12-08
   最近国内锂电行业开始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其中引起大家共鸣的是:整个国内动力锂电池行业至今没有形成从电池材料、制造设备到成品电芯和成套电池组的可约束性标准,这一缺失给行业带来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许多行业专家都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些人认为问题的根结是动力锂电的采购商,特别是制造电动车的车企们妨碍了锂电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在他们看来:动力锂电池行业标准之所以不能推出,是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博弈所致;同时在现在车企主导的背景下,动力电池企业就是想要起草、出台标准也得经过车企点头同意;另外不同车企对锂电池的认识和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故而对电池规格、技术参数方面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使得锂电行业标准无从谈起。

    在上述思维的影响下,一些人提出了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动力电池标准化的制定应该由车企来起主导作用,因为动力电池生产厂家毕竟只是车企供应商,很大程度上只能适应车企的变化。

    如果是业外人士在说这样的话,我觉得还情有可原。但是如果是作为“行业专家”在发表高论,实在是让人很无语。


    对车企运行有了解的人都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整车厂的功能是组合整车。车企确实会制定标准,但是它所制定的标准是整车的标准,换句话说也就是它所生产的产品标准。根据它的产品标准,会对它的原材料也就是车的零部件提出质量要求。零部件的生产企业则会对自己的产品制定标准,目的是以此来达到车企提出的质量要求。这是工业生产运作的基本规律,所以只要动力锂电只是作为电动车的一个零部件的状态没有改变,车企是不会也不可能来主导动力锂电的标准制定。

    从锂电作为一种商业化的产品问世以来,国际上对锂电标准的制定就一直在进行中。从最早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制定的UL1642锂电池安全标准开始,国际上各大权威的标准机构和组织根据锂电的应用领域出台了相关标准。特别是动力锂电在新能源车和大型储能装置上进入商业化试运行以后,国际标准机构和组织对动力电池的成品电芯和电池组合制定了带有指导和约束性的标准和试行规范。其中被国际动力锂电行业认可和遵循的标准或规范大致有下列一些: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系列(1642、2054、2271、2580、2575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系列(12405等);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系列(62660、62133、62281、61960等);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学会SAE系列(J2929等)。

    从字面上去理解的话,确实会给我们造成一种假象:颁布标准和规范的国际组织与锂电企业没有什么关联。特别是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学会(SAE),它所制定SAE J 2929标准对动力锂电生产企业的车用电池提出了详尽安全检测规范。但是如果我们由此认定国际上的动力锂电标准是由车企来主导制定的话,那只能说明有此认知的人对标准制定没有基本的概念。

    其实只要仔细去查看一下参与上述标准制定者的背景,大家就不难发现他们绝大多数是锂电行业里资深技术专家。长期的工作经验让他们不仅仅对锂电产品的性能了如指掌,同时也对他们所服务的用户需求经验丰富。正因为如此,在他们的主导下,所制定出来的标准才能真正让行业中的企业认可和遵守,同时也让用户有评判和信服的依据。

    在笔者的工作生涯中,对UL1642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记忆犹新。尽管UL1642在1985年10月就首版发行,但是直到91年日本索尼和加拿大MOLI先后宣布实现锂电商业化生产之后,UL1642才真正开始了制定的完善工作。到了2005年9月,UL1642已经经过了三次改版。这里面大量的工作,不是由UL来完成的,更不是由锂电的用户来主导的。当时锂电的主要用户是IBM、苹果、摩托罗拉、索尼、松下、三洋等笔记本电脑的制造商,应该说这些企业在当时都是移动电器行业中的巨头。当时才开始起步的锂电企业与他们相比,简直犹如蚂蚁和大象差距。尽管如此,锂电的用户们没有一个对UL1642的制定进行过干涉,更不要说是主导了。

    UL1642的制定和完善工作一直是由当时国际各大锂电生产企业来承担的。当时加拿大的MOLI承接了UL1642的所有测试方法的制定和完善,其他各大锂电制造企业如索尼、松下、三洋等公司都对UL1642的改版提出过非常有建树的建议和要求。这些工作对UL1642后来一度成为锂电行业最权威的标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那些年里,该标准有没有得益于用户的参与,答案是肯定的。其中摩托罗拉就为标准中的过充测试提供过非常重要的修改线索和依据,从而使得过充测试方法有过根本性的改变。但是请注意的是:所有的标准完善工作一直是由锂电生产企业来掌控和主导的。

    说到这里我相信我们行业的专家们已经非常明白了,专业的事情应该有懂专业的人来做。而标准是用来对专业生成的成果进行评判的一个依据,如果让非本专业的人来制定的话,一定是一件无法达成的任务。就像整车的标准一样,车的用户可以提出使用要求和标准不合理的建议,但是车企绝对不会将整车的标准制定权交给用户去主导制定。因为做企业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隔行如隔山,任何商业化的产品都不可能是绝对符合用户理想化的要求的,动力锂电则更是如此。

    国内动力锂电行业到现在为止其实还没有真正走上正轨,行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经验非常匮乏。所以对行业的发展认知出现偏差是难免的,只要我们虚心求进,踏踏实实地做企业,认认真真地向国外成功的锂电企业学习,国内锂电行业的标准是可以逐渐建立和完善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