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国维治史——多维参补

 山爷wzs0718 2014-12-08

王国维治史,从多个维度,论证、参照和补充,以揭示历史真貌。

一、甲骨文:实物文字相对照

王国维(1877-1927),浙江海宁人。文史哲造诣高深,以史学之精深,准确预言来世:“观中国近况,恐以共和始,而以共产终。”1927年北伐兴兵,6月2日投昆明湖而殉,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宁死而不再受辱,何等预见,何等气节!

王国维治史,为何如此精深?以其多维参补所至。其一,取地下之实物,与地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其二,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其三,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上述,取地下之实物,与地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即实物文字相对照。王国维的甲骨文研究,即如此。

甲骨文晚清发现,继之,对甲骨文字进行研究,而将甲骨学由文字学演进到史学的第一人,则推王国维。他撰写《殷周制度论》等,将地下材料甲骨文,同中国历史古籍,对比研究,用卜辞补正记载错误,进一步探讨殷周政治制度,得出崭新结论。

他的考证方法极为缜密,自己称这种考证方法为“二重证据法”,以地下材料与纸上材料,相比较以考证古史真相。这种考证方法,既继承乾嘉学派考据传统,又运用西方实证主义科学考证方法,使两者有机结合,在古史研究上,开辟新领域,创造新方法,取得巨大成就。

二、真历史:异族本体再补充

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即异族本体再补充。王国维对西北地理和蒙古史研究,即如此。他利用汉晋木简、敦煌文献、碑文以及外国人的著述,加以比较、校勘、考证,写出有重大贡献的论文。

如他写《流沙坠简序》,便是利用魏晋木简,考证西域著名古城楼兰的位置,及其兴废。他写《鬼方、昆夷、狁考》,便利用先秦两汉文献,同时利用钟鼎彝器铭文材料,经过比较、分析,而得出精辟见解和论断。

他写《高昌宁朔将军曲斌造寺碑跋》等文,从碑文、墓志铭文,考证蒙古地区,古代游牧部族突厥、回鹘族历史。他写《蒙古考》,是研究成吉思汗1206年建国以前,蒙古诸部落历史的重要论著。

他写《元朝秘史之主因亦儿坚考》,考订主因亦儿坚即是纠军,搞清了金代后期纠军情况和事迹。他还写《鞑靼考》,研究方法是勤读宋、辽、金、元等汉文史籍,又参考钱大昕等学者专著,还引用《蒙文元朝秘史》、《马可·波罗行记》,以及对日本学者那珂通世等著作,进行比较、校勘、证订,然后,得出精湛的论断。

三、戏曲史:西学东释可参证

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即西学东释可参证。王国维对宋元戏曲史的研究,即如此。王国维1907年任学部图书馆编译时,便从事中国古典戏曲研究。陆续写出《曲录》、《戏曲考源》、《录鬼簿校注》、《唐宋大曲考》、《古剧脚色考》等专著。东渡日本后,1912年完成《宋元戏曲考》。

这批著作富有创造性,为戏曲研究开辟一条崭新道路。历来人们对小说和戏曲,认为是民间的俗文学,研究的人寥寥无几。王国维采用西方学术研究科学的严密方法,先做分析考证,后做综合论述。上述前几种便是分析型考证,后一种属于综合型巨著。

他在著述时,又运用西方先进戏剧理论和美学理论。在历史考察方面,他总结说:“我国戏剧,汉魏以来,与百戏合,至唐而分为歌舞戏及滑稽戏二种;宋时滑稽戏尤盛,又渐借歌舞以缘饰故事;于是向之歌舞戏,不以歌舞为主,而以故事为主,至元杂剧出而体制遂定。南戏出而变化更多,于是我国始有纯粹之戏曲”。他的论断,即“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用这一原则,考察中国古典戏曲形成、演变、发展过程,描绘出清晰途径和线索。

在艺术审美方面,他说:“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矣。何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宋元戏曲考》是近代古典戏曲研究的开山之作。

王国维史学研究最大贡献,便是在甲骨文、真历史和戏曲史方面,将物质与经籍,证成一片,从多维度考证,得出历史真貌。

王国维作学问,领域无定,师无定师,法无常法,虽似法古,却是创新。他是大师,预见准确,却死于志气。喜呼?悲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