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nqj0108 2014-12-08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王守仁《龙江留别诗》纸本 草书 28.1×296.6厘米 正德十一年(1516)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正德丙子九月,守仁领南赣之命。大司马白巖乔公、太常白楼吴公、大司成莲北鲁公、少司成双溪汪公相与集饯于清凉山,又饯于借山亭,又再饯于大司马第,又出饯于龙江。诸公皆联句为赠,即席次韵奉酬,聊见留别之意。未去先愁别后思,百年何地更深知。今宵灯火三人尔,他日缄书一问之。漫有烟霞刊肺腑,不堪霜雪妒须眉。莫将分手看容易,知是重逢定几时。谪乡还日是多余,长拟云山信所如。岂谓尚悬苍水佩,无端又领紫泥书。豺狼远道休为便,鸥鹭初盟已渐虚。他日姑苏 归旧隐,总拈书籍便移居。寒事俄惊蟋蟀先,同游刚是早春天。故人愈觉晨星少,别话聊凭杯酒延。戎马驱驰非旧日,笔床相对又何年。不因远地疏踪迹,惠我时裁金玉篇。无补涓埃愧圣朝,漫将投笔拟班超。论交义重能相负,惜别情多屡见招。地入风尘兵甲满,云深湖海梦魂遥。庙堂长策诸公在,铜柱何年折旧标。孤船渺渺去锺山,双阙回看杳霭间。吴苑夕阳临水别,江天风雨共秋还。离怀远地书频寄,后会何时鬓渐斑。今夜梦魂汀渚隔,惟余梁月照容颜。阳明山人王守仁拜手书于龙江舟中。余数诗稿亡不及录。容后便觅得补呈也。守仁 顿首。白楼先生执事。
   王阳明书于正德十一年(1516),王阳明四十五岁。纸本,草书。凡五十八行,计二六七字。九月,由尚书王琼特举,升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地。这就是诗小序中的“领南赣之命”。出饯时在南京,故“龙江”指南京的龙江关。送别的人中,大司马白严乔公,时官南京兵部尚书。太常白楼吴公,指吴一鹏,字南夫,号白楼居士,长洲人,时官南京太常寺卿。莲北鲁公为鲁铎,字振之,时官南京国子祭酒。王阳明此次奉命心情较为复杂,去年祖母年九十六,思乞恩归一见未 允;而汀、漳各郡皆有巨寇,此行前途叵测。诗中说:“莫将分手看容易,知是重逢定几时”,“豺狼远道休为梗,鸥鹭初盟已渐虚”,都表明他远离友人的复杂心情。 
   但本幅的书写较为自然,行笔流畅清劲,略无凝滞,线条的粗细浓淡一应自然,字之间也疏朗有致,看不出有一丝感伤之气。本卷乃为其送行友人白楼先生专门书录,是王阳明传世代表作之一,乾隆年问曾刻人《三希堂法帖》。卷中有清初朱之赤及乾隆、嘉庆内府鉴藏印多枚。卷后有朱彝尊题跋。

NQJ0108-欢迎您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