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省文化馆创新培训方式打造对非文交品牌

 陈千上万 2014-12-08
浙江省文化馆创新培训方式打造对非文交品牌
时间:2014-10-16 编辑:公共文化司  

  为促进中非文化交流,兑现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会议通过的《北京行动计划2013-2015》对非文化承诺,加大对非洲人力资源培训力度,并作为首届“中非文化产业圆桌会议”后续行动,受浙江省文化厅委托,浙江省文化馆自2013年起,承接文化部对非洲培训任务。2013年8月承办为期一个月的“博茨瓦纳学员刺绣培训班”,2014年5月承办为期一个半月的“非洲学员竹编培训班”。在对非文化交流和培训援助实践中,浙江省文化馆努力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方式,积极打造全国首个对非洲文化人力资源培训基地。

  一、注重因人施教,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每期培训开始前,教学人员都会对非洲学员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摸底了解,并在充分听取学员建议和要求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如今年“非洲学员竹编培训班”,教学人员在前期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员们的要求,将教学目标定位为“实用型竹制品纺织”,突出“实用技能”培训,指导学员在原有基础上在6周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竹编技法,能实实在在把所学技艺运用到回国后的生产中,提高竹编编织工艺水平。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传授技艺。虽然参加培训的非洲学员都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是中非两国的文化差异使他(她)们无法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此,教学人员决策将教学重点放在传授中国传统刺绣、竹编技法,确保学员在学到知识、掌握刺绣、竹编技艺的同时,能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课时安排上,结合多媒体、纸质教材、图纸等,进行刺绣、竹编理论知识学习;同时手把手示范,传授5种刺绣基本针法和15种竹编基础技艺。

  三、编印教材有序教学,为学员夯实知识基础。为了让非洲学员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艺,每期培训班,教学人员都会为非洲学员专门编印中、英文对照的彩色教材。如“博茨瓦纳学员刺绣培训班”,浙江省文化馆专门为4名非洲学员,特别编辑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彩色刺绣教材,既全面介绍了中国刺绣的历史和现状、主要绣种及代表作品,又有选择地挑选了5种刺绣常用针法做详细介绍,图文并茂,浅显易懂。

  四、丰富课余生活,在体验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在课余时间,教学组还特地为学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观摩、参观访问和浏览。如“非洲学员竹编培训班”,在杭州期间,组织学员们赴竹编之乡东阳观摩学习、参观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扇、伞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观看中国美院毕业生作品展,浏览西湖、京杭大运河、净寺、六和塔,周末还去杭州英语角与市民交谈,安排他们观看地3D电影等。同时还带领学员们走进社区,与居民一起体验包粽子,过端午,在体验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

  五、完善跟踪机制,巩固培训成果。为巩固培训成果,省文化馆建立了非洲学员培训后的跟踪机制,定期与学员保持联络,了解他们的从业情况,同时解答他们在刺绣、竹编技艺上的问题,以期有效追踪培训成果是否发挥作用。在跟踪回访中,我们了解到博茨瓦纳学员Kefilwe Sentsho(菲菲)回国后创作的绘画和刺绣结合的作品,在HIV and AIDS competition(抵抗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的竞赛)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