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咱们说到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统考,那今天就接着这个话题说下去。 【统考?扯淡。】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中国,统考的作用还不如点招。中高考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意义。在人大附中,如果在平常的考试中,学生错了不会的题,老师不会批评他,但是如果错了应该做对的题,那就要严厉批评。不但要在全班公开批评,还要叫到办公室单独批评。因为在中高考中,题目都不是很难,但是一定要做到细心。从这儿可以看出,现在的题大家都能做对,主要考查的是细心和思维的严谨性。已经没有什么难度可言。这和通货膨胀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而今的统考已经拉不开差距,所有的孩子都能拿到95分以上。所以,中学当然不能从统考当中得到好孩子。
那既然不能从统考中得到好孩子,那就只能从点招的手段中得到孩子。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中学附属培训机构。比如八中有四存,四中有三达、四忠、网校,实验有老教协......层出不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考查出真正有能力的孩子。
如果统考时用的是老教协的数学和英语题,语文用的是四中的语文题,那么,也不会拉不开差距了。
为什么四中在考试之后还要进行面试,只有通过“会试和殿试”两关,才能当进士?就是因为四中的题不是那么的难,所以要在成绩够的情况下再进行一次考试。当然了,四中这么做也是因为想挑出全面发展的好孩子。但是老教协就不怎么面试了,只要成绩够,就进。那是因为题很难,差距一下子拉开了。
所以,我要说的是,不统考、只点招,是很英明的决策,因为只有这样子,才能拉开档次。有人感谢点招,就肯定会有人痛恨点招,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统考成绩那么好,因为点招,自己没上好学校,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恨,也只能恨教委,因为题太简单了,真的没有意义。
所以,总结出来就是一句话:“别把统考看得太重,因为在各个中学的眼里,统考,就是扯淡!”
【一个政策,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
当然了,点招的出现、巨人的崛起、学而思的口号、新东方的小地球,都是因为一个政策而出现的,这个政策,真的让我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不科研、专教书、忽悠、点招、劳累的时代。
这个政策是一个教育部长提出来的,他的名字叫陈至立。他提了一个口号,叫做“教育产业化”。说通俗点就是说,教育是要收费的,不交钱,不行!看起来这个口号很简单,就是上学的时候不再是义务教育了,是收费教育了,但是事情远没那么简单。
这个口号实施起来是这样的。义务教育照常是义务教育,九年,除了饭费和书本费不是免费的,其他都是。但是,又多了几个费用。这几个费用大概是这样的:巨人的小升初、学而思的中考、新东方的出国。从此之后,我们就开始上培训班啦!
培训班的钱要交多少估计大家都很清楚。下手之黑,实为罕见!至此之后,清华北大的数学系的毕业生们不再是去中科院跟陈景润似的研究什么哥德巴赫、弟德巴赫猜想,而是跑到巨人、学而思去教课。也是,工资比中科院高,待遇比中科院好,以后还桃李满天下。这比艰苦的陈景润先生可爽多了!搞什么科研,教书去吧!
这就是教育产业化的一大后果。当然,这和第二大后果比起来,不算什么。
第二大后果就是“忽悠”。
巨人、学而思的咨询老师们总是小升初、中高考说得多么严重。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类的话就都出来了。家长自然很紧张,赶紧拿出家里的所有积蓄去交钱上课。这样一下来,这几个教育机构就赚大发了!忽悠来忽悠去,真正的效果却不知道怎样。这只能说,是家长们被冲昏了头,生怕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但是,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想过,要有一个长远的打算,怎么上课,怎么复习,怎么劳逸结合。如果只是一味的报班,不拿出很多的时间去复习。那还是没有用的。不管怎样,教育机构很开心。
网上有帖子说,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是最重要的,不应该让他太累。这句话是对的,但是实施起来是困难的,我们只能去找一个较好的平衡点,以求做到最大的劳逸结合。教育机构是不会让你劳逸结合的,因为他们只顾着赚钱。所以,各位家长们应该想想这些被说得天花乱坠的课程到底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这些所谓的名师们自己的孩子到底喜欢吗?教育机构不让试听,就是因为想赚钱,根本不是想让孩子找到好的老师,并取得好成绩。这就是教育产业化的终极缺陷。这个微小的漏洞看似不起眼,但是会毁了很多孩子。
我上课的话,喜欢这个老师就上,不喜欢就不上。大家可能会说我很不识大体、很任性等等。但是,如果和老师学习的时候一直处在一种欢乐的气氛中,那么会学的很好,如果处在不高兴的气氛中,是不会学到知识的。所以,我的意思是说,教育产业化就是让原本简简单单的教课,演变成了——先交钱再教课。看起来公平,但是实际上是很不怎么样的。钱会让很多东西变得很不简单、很不单纯。我已经说了很多,自以为说的比较明白,不知道大家听明白没有?
一句话:“教育产业化让教育变成了赚钱的机器,这和教育的初衷是相悖的!”
今天咱们说的就是这些:1、统考不好使,点招很好用。
下次咱们要说的是:好学校需要钱,我们都是受害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