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箪食瓢饮 文人滋味

 红瓦屋图书馆 2014-12-08

饕餮宝典

箪食瓢饮 文人滋味(附照片)


《一箪食,一瓢饮,四方味好》
巴陵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年9月版
  古往今来,善于在民间寻觅美食、品味美食、成就美食的文人雅士甚众,且不说北宋有苏轼、明末有张岱、清时有袁枚,单就当代而言,也有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汪曾祺等热衷于将味觉与文字巧妙调和,把一道道滋味醇厚的各色美食端到读者面前的文学大师。文人笔下的美食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酸甜苦辣咸,更透出一股难以言表的文人味儿,近读巴陵新作《一箪食,一瓢饮,四方味好》,个中滋味尤甚。
  这本囊括了六十余种民间各色美食的随笔集,既延续了巴陵《尝遍大中国》《食全酒美》《妈妈的味道》等美食著作一贯的写作风格,又对民间传统美食进行了深度挖掘。比如单豆腐一项,便有臭豆腐、冻豆腐、米豆腐、烧豆腐、煨豆腐、霉豆腐、油豆腐数项,甚至还由此勾起了少时记忆,以一篇动情的“豆腐年代”释怀。
  通览全书,内中美食以肉味居多,如梅山砧板肉、沅陵晒兰肉、平江炸肉、冬笋腊牛肉,对江永田螺鸡、钱粮湖土鸭、益阳黄焖鸡等都有细致描述,就连书中“冒菜”亦非素菜,而是杂合有各类肉食的“麻辣烫”。更可贵的是巴陵没有止步于“饮”和“食”的感观上,而是把更多的笔墨倾斜到“品”与“味”。“品”能疏通探寻美食的曲折路程,“品”能发掘出美食背后的传奇故事;而“味”不仅仅是美食自身的味道,更是作者深入原产地,“粗布裹野菜,沥净多余水分”后所散发出的恬淡的文人滋味。
  作为古梅山嫡系后裔的巴陵,对梅山饮食中茹毛饮血般的粗犷和精工细作时的考究情有独钟。他走遍湖广,行进云贵川,到处追寻梅山饮食古老而又纯粹的影子。在“行走大江南北,吃遍天下美食”的箪食瓢饮之旅中,他愈发觉得美食源于民间、藏于民间,愈发感受到传统饮食制作手艺的难能可贵。
  (刘学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