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2P不良率高企考验平台风控能力

 我不是大龙 2014-12-08
P2P投资越来越火热的同时,不良率情况却是各个平台均不愿提及的秘密。近日,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在公开场合“自曝”该平台的呆坏账率年化约为5%6%后,引发外界对P2P不良率的诸多揣测。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和评价尺度,因此各个平台之间的呆坏账率计算的方式和认定标准差异很大。比如,陆金所等一些相对规范的平台是参照银行的计算方法,逾期90天即算为不良贷款。也有的平台为了数据好看,借款人还不了钱便进行展期。因此,各平台发布的不良率数据不具有可比性。行业面临的欺诈风险的上升和不良率的高企,也考验着众多平台的风控模式。一般P2P的风控模式可以分为自己做风控和引入外部风控两类模式。引入外部风控一般是由关联方进行风险管理或者利用融资担保公司进行担保。平台自己做风控的做法一般是计提风险备用金或者第三方来兜底。至于借款人的欺诈,普惠理财CEO何坤认为,主要依赖平台进行风控。较好的甄别借款人的方式就是线下调查,不过成本比较高,效率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一直坚持“平台不承诺垫付本息”并且“只做线上模式”的拍拍贷的风控更多的是小额分散原理。据介绍,拍拍贷上面的借款全是信用借款,平均额度只有五六千。主要是满足借款人消费的需求。其“本金保障”的出发点也是鼓励投资者分散风险,要满足本金保障的条件是“投资满50笔,每笔的金额小于5000元,且单笔金额小于总投资额的1/3。”小牛在线采取的风控模式是“风险备用金”。据小牛在线首席运营官郑伟博介绍,前期是股东出资1000万元,之后根据不同借款资产类别,以一定的标准进行计提,如果不良率继续提高,计提可能会增加。关于引入外部担保的问题,郑伟博认为,完全依赖外部担保可能会被第三方的担保机构绑架。计葵生此前也提到,P2P最大的风险不是信用风险而是欺诈风险。他甚至表示,“我们借助大数据在中国也许能够找到解决欺诈问题的方式,如果找不到,P2P模式可能会失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