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着,不是为了让别人点赞

 成功是什么 2014-12-08
上一周的微信朋友圈很热闹,兴许是受了即将到来的岁末节日影响,每天都好像有个主题趴踢。

一周关键词亮出来,个顶个的和谐社会阳光向上:感恩,微笑,90后,少年。

What a wonderful world~~~

其中“感恩节宣言”和“微笑挑战”还算是业界良心,一波散去后,好像世间便再无感恩和微笑。90后总裁和不可欺少年就充分体现了和他们年龄不相称的世故,正方唱罢,反方登场,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让急忙站队的人连排队买票都来不及。

桑尼号的微信后台留言里,常有人让我评论社交媒体的兴衰:已经衰落的微博,走向混乱的微信,令人生厌的微商,等等等等。

在历史短河(五年)中,任何社交媒体都不过一把流沙。

冬去春来,开心网的坟头都快能种出菜了;千亿美金估值的facebook正面对年轻用户大量流失,未来3年内预计将失去80%的用户;新浪微博已成脑残五毛营销的天堂,在它不断“以骚扰用户为己任”后,去年的日活跃用户就腰斩50%,现在更完全沦为大淘宝流量入口,所谓后妈难当,分分钟坑死自己的新儿子。

新浪微博在鼎盛时期,曾这样往自己脸上贴金:围观改变中国。
的确有,但大部分改变的是键盘上的中国

建立在社交强关系上的微信又是如何改变中国的呢?
有一个热门观点叫“微信正拉低中国社会的整体智商”。

这个观点我并不同意。智商又不是血压,没那么容易下降。虽然常常都有人跟我分享:“我忍无可忍屏蔽了所有转发养生谣言段子的人,智商是硬伤!”我觉得你当然有权利屏蔽他,但是请不要侮辱你朋友的智商,他可能只是过于善良,相信朋友圈熟人筛选过的所有信息,懒得思考,选择跟风。

马斯洛告诉过大家,在满足了生理和安全需求后,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社交”,所以远古时代我们群居狩猎,互联网时代我们隔空点赞,抱团取暖。

曾经看过一个研究报道,社交媒体对于当今人类的洗脑作用,超乎想像,无一幸免。

1.它会让你消费更多

你是否每隔几分钟就要强迫性打开一下微信呢?你是否无法对朋友圈的小红点视而不见呢?
研究证明,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越多,会让一个人的自控能力大幅下降,从而导致消费量的增加。这并不单指你在那些朋友圈出现的商品链接中冲动性花掉的钱,而是你整体自我意识的下降,所造成消费习惯的改变。

2.它会让你食欲大增

这个不解释,桑尼自己也是美食拍图党。
朋友圈那些活色生香的美食照片会刺激大脑的神经中枢,让看到照片的人在任何状态下都产生食欲,增加饮食。

3.它会膨胀人的虚荣心

很显然,朋友圈晒出的生活,未见得是真实的生活,但一定是等人点赞的生活

所有的被朋友迟到放了鸽子,一个人去咖啡店歇脚好不容易等到个位子,最后都变成了“周末的午后,就想找这样一个安静的角落: 有书,音乐和咖啡,度过慵懒而美好的时光。”,再配上滤镜处理过半小时的图片,只为看客留下了一朵朵明媚和忧伤。

4.它会毁掉独立思考的能力

基本上桑尼觉得,花点钱,长点肉,都算不得什么大事。

但是在等人点赞的日子里,人会慢慢丧失独立的人格,细思极恐。

移动互联技术的发达,降低了我们的许多生活成本,也包括沟通,站队和“共襄盛举”的成本。

于是,
任何电话号码都未经核实的行善消息,不转发就好像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
所有的心灵鸡汤都“不读人生不完整”,反正全世界的话1/3是马云说的,1/3是莫言说的,1/3是张爱玲说的。
感恩节不发表感恩宣言就不知感恩,
微笑挑战不发张自拍就不会微笑,
遇上任何有争议的90后,一定要先随大风把他们捧上天,再根据“知情人爆料”把他们踩下地,之后根据场上形势随时调整站队。

互联网时代,有个著名的“回声效应”:人的自我意识在逐步降低,而在自己营造的小天地之中得到虚假的认可(点赞),仿佛与自己的信念相抵触的事实都不复存在。

也就是说,在害怕被孤立,害怕面对真实自己的人性弱点下,我们走上了等人点赞的道路,因为那是一条最轻松的路,你可以轻而易举找到意见相同和喜欢你的人,你能随时获得自己想要的心态。

世界上可能并没有真相,所有的“真相”都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真相。

世界上也没有普遍的真理,允许抱团取暖,也允许冷眼旁观,反正,哪样都不见得是真理,赞或不赞,人人注定孤独。

So,该感恩的感恩,该笑的笑,该吵的吵,该看热闹的看热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