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女婿没打电话,我与全家闹翻了

 tuzididie 2014-12-09
    倾诉男主角:乐年(化名),70岁,退休工程师

  记者 李佩嘉

  我最近非常难受,仿佛在一个人与全家作对。但是,我不能让步也不愿意让步,因为我觉得自己没错。所以,我今天来,就是想请旁人来帮我看看,我到底有没有错?
  事情的起因其实很小。几个月前,我女儿带着外孙去了国外处理与移民相关的事宜,包括买房,而女婿因为工作关系没去。他们一共在国外呆了一个多月,这个期间女儿来过几个电话,可女婿虽然人在上海,不仅没来看过我们一次,就连电话也没有一个。等女儿从国外回来,我就向她表示了自己对女婿做法的不满。当时我的本意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女婿能表个态,然后将来注意点就可以了。可就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弄到现在,我和女婿成了仇人,而女儿和老伴也怪我多事,甚至女儿现在都不肯与我交流了。我真的很想不通,难道我真的错了么?

  我们把卖房的钱给了女儿女婿

  过去,女儿和女婿其实与我们关系挺好的。十年前,因为女儿女婿工作繁忙,外孙没人照顾,我与老伴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搬到了女儿女婿家里居住。那时,我每天负责接送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和课业辅导,老伴负责家里的买汰烧,女儿女婿回家就能吃上热饭热菜,还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习。可以说,我们把他们俩的后顾之忧都解决了。原本,我们也曾考虑再买一套房子的,后来因为房价上涨等等种种因素,没有买。那几年与女儿女婿住在一起有些磕磕碰碰,但总的说来还算好,毕竟小两口其实在家的时间并不多。
  过了几年,随着女儿女婿事业的发展,他们决定再买套大房子。挑选了一阵后,他们看中了一套郊区的别墅。考虑到他们平时上班的上班、读书的读书,基本也就周末住,买这样的房子有些浪费了。所以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特别赞成,但想想孩子有条件想住得更大些也无可厚非,所以,我与老伴索性就把当初卖房所得的钱款加我们的一点积蓄统统给了女儿女婿。女儿女婿也挺懂道理,在房产证上也加上了我们老两口的名字。
  房子买好后,女儿女婿就搬过去住了,而外孙因为读书的学校在老房子附近,依然跟我们住一起。三年前,女婿换了工作,职位和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不过工作地点在邻省。公司帮他在当地租房,他平时住在外地,到周末再回来。不久,女儿告诉我们,她打算做全职太太,平时跟过去照顾女婿,周五过来接孩子回别墅过周末。她的理由是,一方面维护这个家庭,另一方面也因为她自己的工作很累,想歇歇了。确实,我女儿之前是在外企工作的,职位还不低,收入在女婿没换工作前比他还高。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要拿高薪,势必得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女儿说,她做了十几年,也累了,既然如今女婿收入足以养家糊口,那么她索性休息一段时间。
  女儿辞职后,我们见到女儿女婿的机会更少了,尤其前年外孙进了寄宿制初中后,我们只能在每周女儿到我们这里接送外孙时匆匆见两面,女婿则几乎没机会见面了。

  他们要移民,我担心老无所依

  去年,女儿突然告诉我们,他们打算把别墅卖了,然后一家三口移民国外。这个消息让我们很意外。而且听女儿意思,他们并没想过带我们出去。这么一来,可以想见,我们老两口将“留守”在上海生活,将来万一有个什么三长两短……记得当初女儿女婿曾多次说过,将来是要照顾我们、为我们养老的,如今看来也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
  我不禁油然而生一种危机感,觉得该替自己和老伴的将来考虑了。然而女儿女婿似乎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甚至把房子卖掉时都没有提前与我们商量,只是让我们过去办手续。就这样也就算了,连之前我们给他们买房子的钱也没有明确的说法。
  当然,这么说也不完全正确,女儿确实在想要卖房子的时候向我们提过这么一句,说是不是他们写个借据给我们,我那时拒绝了,因为我觉得借据不解决问题,难道我还能与女儿打官司吗?一家人之间还需要这样的东西吗?可自从那次以后,女儿女婿关于这笔钱的事情就没有声音了。
  我承认自己想得比较多。我想,如果他们出国了,万一我与老伴哪个生病了,送医院总要花钱吧?难道还指望着远在国外的女儿女婿吗?怎么说我们也该身边有点钱吧?所以,考虑了一阵,我向女儿提出,是不是能将当年的房款给我们一部分?女儿听后问我:“你想要多少钱?”我提出给我们当年那笔钱的一半,但现在不用给,等他们到了国外安定下来后逐年给我们。女儿说,她要回去与女婿商量再给我们答复。
  过了几天,我们与女婿女儿就此事见面。女婿说:“从养儿育女的角度看,这点钱不算多,但让我从国外逐年给你们,我拿不出。”说实话,我不明白他的意思,这是同意,还是拒绝?女儿后来解释说,女婿就是不喜欢欠债的感觉,所以不愿意以这样的方式还钱,而是希望现在一次性给我们。
  我想想,只要我们身边有点钱就行了。

  女儿说夹在我们中间“累极了”

  接下来,女儿带着外孙去了国外办理移民事宜,一去就是一个多月,而女婿因为工作关系,留在了国内。就是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女儿还打回来几个电话,而女婿则一个电话也没有。就这个样子,以后真等到他们出国了,还能指望他们养老吗?
  所以,等女儿回来,我就很不开心地“告”了女婿一状。当然,我当时并不真想怎么样,无非是表达一下自己的不满,然后希望女婿服个软,事情就过去了。可后来女儿传过来的意思是,女婿并没觉得这事多严重,而且他这个人性格就是这样,不会道歉的,女儿叫我体谅他。
  我听了很生气。怎么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我在小题大做?我不在乎他是不是道歉,而是他的一个态度,一个是否尊重我、是否在乎老人感受的姿态。而他现在的表现,明显就是不尊重我!所以我当即对女儿说:“他如果是这个态度,那我以后不想再看到他了!”
  之后,我与女婿之间的关系就僵掉了。为了缓和双方的关系,我让老伴请他们回来吃饭。为了这顿饭,我特意来回坐了四个小时的汽车,去市中心买了他们喜欢吃的熟食回来。结果,当天下午四点多,他们一家三口是来了,可女婿一句话不说,而女儿则表示,女婿承认之前不打一个电话的行为“不妥”,但他也是因为工作忙压力大,加上性格关系疏忽了。到了六点,他们借口要去另一个亲戚家,走了!老伴辛苦忙了一天、我坐了四个小时车买回来的熟食,都白费了!我真的是非常失望、伤心!那个晚上,我一夜没睡,想想就难过,就跟女儿发了一个长长的短信,诉说了自己的感受,并约她第二天下午见面谈。
  第二天一大早,我坐地铁到与女儿约的地点,想好好与女儿谈谈。因为我觉得,在整个事情发展中,女儿似乎一点办法也没有,而且总给我一种她站在女婿立场上的感觉。
  到了约定的时间,女儿来了。她冷着脸问我,想谈什么。我就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告诉她,希望她能转告女婿。女儿听完说,她累极了,最近一段时间夹在我与女婿之间,两头不讨好,她谁都劝不了,所以现在她不打算管了。末了连问我五六遍:“女婿跟侬搭啥界?”
  现在,老伴怪我,女儿怪我,女婿干脆不理我,仿佛我被整个家孤立了,大概私底下他们都觉得我这个老头太作。我不明白,自己真的太作了吗?

  [心灵对话]
  “子女是靠不住的,老人还是得靠自己”

  我:我感到你很在乎女婿的态度,能详细说说态度是指什么吗?
  乐年:其实就是一个对我表示尊重的姿态。你说,我真的在乎一个电话吗?不过就是希望看到他们在乎我们的感受。
  我:你觉得女婿不打电话,说明了他不在乎你们?
  乐年:是的。以前我们帮他们带孩子的时候、给他们钱买房子的时候,他不是这样、也不会这样;所以,我有一种被‘过河拆桥’的感觉。以前说得好听,要给我们养老,可看看现在这态度,你说,能相信吗?
  我:你觉得女儿女婿不可信了?
  乐年:确实有这种感觉。
  我:你前面提到过,你有了一种危机感,能具体谈谈吗?
  乐年:去年发生的一件事,触动了我。我有一个亲戚,有五个孩子,两个在国外,三个在上海。她平时身体很好的,突然病倒,没多久就过世了。她生病以后,五个孩子在照顾老人的事情上推来推去,有的说有事,有的说没钱。那时我就觉得,子女是靠不住的,老人最后还得靠自己。
  我:能不能说,之后的许多事情,其实是你在观察你女儿和女婿是不是靠得住?结果让你很失望?
  乐年:这么说,好像是的。
  我:可是,这些事情真的能证明你女儿和女婿不孝吗?毕竟,他们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你考验他们。比如电话,女婿大概觉得女儿给你打就可以了;之后你逼着他道歉,他大概面子上下不来。钱的话,他们因为要在国外立足,暂时可能比较需要,等以后会还给你们;而你提出后,他们也还了一部分。女儿不作为,可能也是一开始没把这件事看得多么重,等之后你发火了,她就有些慌了,夹在你与丈夫之间两头难做。
  乐年:意思是,他们情有可原?
  我:我的意思是,一家人之间,首先应该讲情。他们没意识到你的危机感,也没意识到你渴望孩子的尊重,这是他们做得不够好;不过,或许他们没你想的那么不好,也许只是疏忽了。而你抓住长辈的理不放,可能会损害家庭成员之间的情:女儿女婿可能为此影响感情,老伴与你可能也不开心,外孙见到你与自己父母闹僵也高兴不起来。可如果你能先让一步,大家都有台阶下,然后等彼此心平气和的时候再来讲理,可能效果更好。
  乐年:你是说,我先让步?
  我:你的让步,不是说你没理,而是说你看在情的份上让一步。而家庭成员之间,只要有人改变,整个家庭系统就会改变。试试看?
  (一个月后,乐年告诉我,在他先让步的情况下,家庭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当然,这也让人看到,长辈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因身体的衰老而越来越缺乏安全感,作为小辈,恐怕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反馈长辈更多的关爱,而不能再把父母当作无所不能、只会付出不求回报的索取对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