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张先慧:中式建筑的精髓在于形神俱备

 浅月琉璃 2014-12-09

麦迪逊丛书《新中式楼盘Ⅱ》序言——

中式建筑的精髓在于形神俱备

/张先慧  作者单位/麦迪逊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充满着中国的哲学理念。中国建筑不仅具有空间性还具有时间性,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园林有四季四景的变化;建筑在选址上讲究风水,风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跟宇宙的关系,在不同地方可以吸收更适宜的能量……中国在建筑、园林领域曾经取得了世人公认的成就。但到了近现代,由于社会的长期动荡等各种原因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日渐缺失,在建筑设计领域一直停滞不前,造成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存在断层,使得今天的中国人在现代建筑形式上一直以西方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从文化的角度上讲,这不能不说是所有中国文化人难以释怀的情结。

纵观历史,每一个时代都有它不同的居住文化,现今的中国人已然习惯了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便捷和舒适,传统的居住方式在生活功能上的不足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需求,任何一个居住者都无法接受一个完全复古的建筑空间环境。然而,随着生活的进步,国力的提高,民族自信心的恢复,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审美需求和民族意识又要求建筑必须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契合。

正是由于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了生活方式应回归本源和传统,现代的中式建筑也才由此开始了继承和创新之旅。这决定了中式建筑设计风格的出发点应该是文化,指导原则是满足现代使用功能,而非简单的外观形似。我们进行设计的目的不是把居住者引入时空错乱的空间中,而是要在传统建筑形态的基础上,加入现代人的思考以及现代设计的精神,并通过现代的设计方式使之升华,以满足人们对现代居住空间的需求。

道理其实很简单。然而,中式建筑到底应该回归到何种程度?如果只是简单地拷贝一个中式外立面,放入几种中国元素,丝毫不考虑与建筑整体、与周边环境、与中国文化、与人们内心真正寻找传统文化情感的融合,这种现象就不能够叫做回归,充其量只能算是符号化的复古。

我们必须知道,中式建筑的精髓在于“形神俱备”。但站在一个较大的时间跨度上看,“形”较“神”是相对次要的。因为历史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地域的差异等等因素都会导致建筑空间的形态在不断变化,即使是正宗的传统建筑形式也决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我们要融会贯通的是我们中国建筑的哲学理念,而不仅仅是符号。如果只是简单片面的划定一个限定范围,构想出一套概念的中式设计思维定势,则在无形中限制了深入设计和创新的空间。因此,只有在构思阶段做到“得其意而忘其形”,整体设计才有可能达到形神俱备的高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