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罗大伦老师的中医育儿课(转自儿童教育论坛鲁素的帖子)

 一朵宝贝 2014-12-09
本来懒得再开这一楼,直接放在鲁鲁生活那里,但发现没什么人看,自己的名头不够响亮吧,而这个课程确实是好东西,现在另外开一楼,看看能不能被更多家长看到。

先上个引子,周末2天去中银民兵训练营学了两天中医育儿的基本常识,老师有两位,一位是罗大伦老师,主讲关于小儿部分医学常识和简便易操作的治疗手段,罗老师在新浪上也有博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搜,另外推荐他妹妹罗玲的博客,人家兄妹二人出自中医世家,国学底子也不可小觑。另一位是主攻小儿推拿的石智勇老师,推拿么,我家鲁不怎么同意让我推,我只能趁他睡着的时候随便摸到哪里推哪里,也是才开始,效果现在说不好,希望未来有效。

先说这个培训班的起源,是一位企业家父亲,因为带孩子去找罗老师看病,认识到中医的神奇,孩子咳了一冬的咳嗽几服药给治好了,由此这位企业家父亲迷上中医,放了自己原本的主业,潜心学习中医,并希望把中医推而广之,让更多人能认识到中医的美妙。

当然,这个培训班的任务是让父母正确的认识孩子的身体,用罗老师的话说,孩子没有大毛病,很多时候都是因为父母不懂正确的爱孩子而导致孩子得的各种各样的病,通过基本的培训,希望做到有了小病自己治,有了大病不慌张,学会观察孩子的病情,防微杜渐,把疾病消灭在初始阶段。这也实在是因为现在的医疗体系太过混乱,医者心态浮躁,不以治病救人为己任,逼得为人父母的,不得不懂些基本的医理,心中有数,才能不被医生们忽悠着随意给孩子吃药或是滥用抗生素。

中医育儿笔记(一)


罗老师讲课部分

一,        好妈妈胜过好医生
1,        父母作用——民兵,正确收集孩子致病的情报;
2,        消灭小股敌人:中医是在发病初始阶段身体刚失调时介入治疗;
3,        不做病;
做病指因不懂医学知识给导致孩子生病,罗老师说,除了外感风寒和传染病之外,孩子的病全部是由家长造成的;
*举例:孩子小时,脂肪细胞数量会增长,成人的只会增大而不会增加,这点很重要,老师提到个例子,有个孩子因为连续吃了2个月麦当劳而导致痴肥,身体某个机能像是被启动,吃什么都长肉,甚至喝水。

二,        中医怎样看病
中医最重视人体自身,相信人的自愈能力,中医找到阻碍人体自我修复的原因而达到治愈效果。

(一)‘因——缘——果’理论
中医讲,有因不见得有果,中间多了个缘,‘缘’:乃是‘因’得以发生作用的原因,即致病的原因。致病的因有很多很复杂,中医不管因,而只关注‘缘’,也就是为何疾病会侵入体内,比如同一个幼儿园,流感来了,为何有的孩子没事,有的孩子生病。

中医认为,导致外邪侵入体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        正气不足
2)        淤血
3)        湿
4)        痰
正气不足表现在:气,血,阳,阴(虚)
体内的淤血、湿、痰,体外的风、寒、暑、湿、燥、火以上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外邪侵入。

(二)中医八纲:阴、阳、寒、热、表、里、虚、实。

阴、阳:阴阳为总纲,阴阳即两分法,古人考虑问题最简单的方法,中医讲求找准大方向,让人体恢复正常状态,例如,体热则调凉,体寒则调温,所以古代用药分为:寒热、温凉,简单化后,也就是找准大方向,基本就不会出错。

寒、热:阴阳的具体表现

表、里:病的位置,病灶位于表面则轻,深入内里则重。

虚、实:正邪两气相持的程度、强弱如何
疾病产生时,体内正气不足,表现为虚证,身体不能和外邪抗衡,外邪长驱直入进入体内;若体内正气足,则人体会和外邪激烈抗争,这时表现出来的就是实证。

三,        孩子的生理特点
(一),脏腑娇嫩,

心、肝、脏、脾、肺、肾,对孩子来说,脾、肺最重要
外感主要侵害肺经,孩子自身最易脾受损

肺:司呼吸,中医认为:
1)        肺主宣发,肺能把人体内废气排出,肺能把水液精微(食物精华)宣发到全身各部位;
2)        肺有肃降作用
人的各个内脏对照四个节气,一天的几个时段
春        早晨        肝        木        东方
夏        中午        心        火        南方
秋        下午        肺        金        西方
冬        夜晚        肾        水        北方

所以秋季气下降,肺主肃降
3)        肺:有通调水道功能
肺为水之上源
脾胃为水质中源
肾为水之下源
4)        肺在体内为相傅之官;
5)        肺朝百脉;
6)        肺主治节;
7)        肺主皮毛。

上述4)~7),需要借助经络说解释清楚,何谓经络,经络看不到,摸不到,即使解剖人体也不能发现经络,西医学说中,有种称作组织液的物质,普遍认为组织液在体内不流动,但北欧有一学派认为,组织液在一定压力下通过一定的管道流动,有如大海暗流。组织液在人体内提供营养物质,走的路线同经络一致,经络汇集的地方即穴位,肺推动水液精微在体内运行,即推动经络里的精气运行,所以肺为相傅之官。肺朝百脉,此处朝通‘潮’,指肺推动经络,像潮水一样运行。肺主治节,即肺主管身体节奏,通过节奏控制经络里的精气在体内运行,肺推动精气运行,运行的末端即皮毛,经络通畅,荣发皮毛,肺主皮毛也就不难理解了。

说到这里插一句,课堂为我们安排了太极老师教站桩,站桩是调理呼吸,调理经络运行的很好的方法,呼吸调理好,使肺功能充分运转起来,推动经络更好的运行。

老师举了两个例子
例:若给孩子吃深加工食品,如蛋糕等,孩子肾脏发育未完全,消化系统粘膜还有漏洞,自身身体识别不了,会让很多很多大分子颗粒进入体内,造成免疫反应,所以很多孩子因吃蛋糕而产生发烧,哮喘等症状,所以一方面有些孩子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拒绝自己不熟悉的食物,另一方面,由于垃圾食品的口味完全迎合孩子喜爱,孩子没有自控能力,更需要家长来把关。

另外一个例子,现在很多自闭症的孩子,西医曾有研究论证是由于疫苗引起的,但课上老师告诉我们,从中医角度说,这些孩子都是脾胃上的问题,造成自闭的原因是滥用抗生素,导致肠道内有益菌被大量消灭,只有真菌存留,真菌进入人的消化系统,进入大脑,导致神经上出现的问题而引起自闭症的产生,最新西方医学研究也有相似的结论得出(这段我记录的不是很清楚,大意如此,很有可能有出入和错误)

(二)形气未充
形:外形,形体,气:生命状态好坏的标准
这个特点导致孩子容易受疾病影响,所以对孩子用药要慎之又慎,药物用错,孩子身体会迅速受到影响,因此给孩子尽量不要用重剂,(这里老师给了个指标,如中药,孩子一般3,5,12克足矣),还有,对孩子,一种药物不要长久用,容易造成很大副作用,如补肾的药会对孩子造成生长发育过快,迅速进入青春期,骨骼不再生长。

(三)孩子生长迅速
这个特点是,即使对孩子不做干预,他自己也能迅速恢复,所以明确此点,对孩子不要过度治疗,以帮助孩子恢复为原则
罗老师的课


中医育儿笔记(二)

感冒

外邪多是从口鼻而入,经络运行慢,而导致外寒入侵,对孩子来说,积食易伤脾胃,而导致正气不足,正气不足是经络运行慢的原因。



传统上把感冒分为风寒和风热两种感冒,但是经常是两种感冒的症状交杂,家长分不清到底是哪种。这里把感冒分阶段而不谈种类

一,感冒的第一个阶段(初期):外寒阶段

(一)表现特征:

1)  出清鼻涕;(鼻涕呈清水状)

2)  打喷嚏;(打喷嚏是人体进行的自我防御,古人认为肺在液为涕,开窍为鼻,打喷嚏通上焦之气,刺激经络运行,)

3)  怕风,体表冷;(肺功能被抑制,肺主皮毛,导致怕冷)

4)  孩子手脚冰凉,后脑勺,后脖子有疼痛感;(古人认为人体前面阳,后面阴,外寒入侵,阳受损)

5)  舌头颜色浅,不是红色的(这里说的舌头是要看舌苔下面舌本身的颜色)



在此阶段治疗治愈快,此阶段可长可短,对有些常吃肉,易积食,体内有热的孩子,很容易导致发热。



(二)方法

1)喝紫苏叶水,紫苏有微热,挥发作用,量上对成人来说是五指一捏的量,孩子是三指一捏的量,泡开水,或者煮3分钟,闷一会儿

2)如果孩子不喝紫苏水,则可泡脚,量是五指一捏,泡脚达到使药通过经络吸收的作用,另孩子全身发汗。原则是胃气充足时才能泡脚,不要饿着肚子泡脚,可以喝点热粥。

3)孩子不泡脚,也可以用紫苏叶给孩子洗澡,作用相同。

4)热水袋放孩子背后,(保持一段距离,小心烫伤)肩胛骨之间。



对成人来说,如果这个阶段的感冒,可以想的办法很多,如喝热的姜丝可乐,热风吹后颈,(风池穴),羊肉汤放胡椒粉,葱白带须,放2片姜,一点豆豉(也可不放,放的话3克即可)加红糖熬水喝。



二,第二阶段,外寒里热

这时外邪进入,身体组织抵抗

(一)   表现特征:

皮肤怕冷,怕风,涕清或清黄相见,打喷嚏,后颈疼,嗓子红肿痛痒,痰变黄,体温升高。

寒热错杂,也叫寒包火



(二)   方法

这个阶段需要做两件事,散外寒,清里热。下列列出的药也不是让父母自己去配,而是了解了药材的效能,做到心中有数。

1)  散外寒的药

a 麻黄,开肺气,发汗,用量很少,会兴奋人的神经,成人来说也就几克

给孩子用一般是蜜炙麻黄(平喘,止咳功能好,发汗)

b 紫苏叶,散寒,(古代医家往往用紫苏叶替代麻黄),性质平和,日常料理如炖鱼也可用一些

c 防风、荆芥 散寒,药性向外走,荆芥有发汗作用,有香味。一般用荆芥梗,荆芥穗的作用更强一些。

*注意:有香味的药不可煎煮太久,药性散的快。

d 羌活、独活

e 柴胡 往上升,往外散,散肝经之火

f 白芷 散寒,作用偏上,鼻腔有问题,如孩子总是鼻子堵,用白芷(2,3克),味道很香。



2)  清里热的药

a 生石膏 把热从内透出去,是一味凉药

*石膏粳米汤,生石膏,大米,1:1熬米汤,有退热作用(这个方子有个学员爸爸用过,说管用吗,我自己没用过,头一次听说)

b 双花,金银花 解毒,把热毒向外透发,有热毒时用,金银花用后小便会增加。

c 连翘 清热解毒,清心火

*嗓子红肿是热毒结聚,连翘芯,清心火。

d 黄芩 清肺热

*双黄连(双花,连翘,黄芩)口服液 治疗嗓子痛痒,鼻涕变黄,有痰。

板蓝根 解毒,清热。

e 芦根(芦苇根),凉药,透热,透肺、胃之热。

f 白茅根 利尿,清热,孩子尿黄,红,用白茅根

g 鱼腥草(折耳根)熬水给孩子喝,清肺热



此阶段用药特点:清里热的药多,散外寒的药少



三,里热阶段——表里俱热

(一)   表现特征:

涕,汗都黄,舌头红,舌苔变黄(焦黄,甚至变黑)津液少,嗓子全部肿痛,胸痛,咳从肺里发出,痰黄绿色,便秘,尿黄,尿血,身上出现红点,红斑。



此时需要去医院验血,若白细胞高,细菌感染,则可用抗生素,这个时候就千万别扛着了,两害相倾取其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肾炎,心脏等问题。



四,外寒阶段,感冒快好了,邪气留在体表,孩子表现为流清鼻涕或还有点咳,此时不予干预,时间长了外邪长时间不完全清走,鼻子堵,流清鼻涕,偶尔咳,鼻音重这些毛病会持续很久。

此时用温热药物,

1)  紫苏叶煮水,

2)  陈皮(桔皮)煮水,

3)  白芷熬水(3分钟)清寒,治鼻堵塞的问题

五,补正气阶段,即补脾胃

中医育儿笔记(三)

咳嗽

孩子的咳嗽,是身体欲排斥外邪的本能反应
咳嗽在成人有可能是内伤咳嗽,阴虚不足,津液不足,肾气不足,肝火犯肺,而在孩子,则是外感导致的咳嗽。

一,        如何调理咳嗽
大原则:跟着感冒的阶段走,原则上不需要要止咳药,有个贴切的比喻,立竿见影,影子对应咳嗽,竿对应感冒,孩子咳嗽了,父母一味想着消灭影子,而竿子还立在那里,治标不治本,压抑了咳嗽,而孩子本身的外邪并没有清除掉。
二,        咳嗽的几个阶段
(一),外寒阶段:鼻音有点重,打喷嚏,嗓子痒痒的咳,呛咳,流清涕。
这个阶段以暖身体、散外寒为主,如秋天凉燥,嗓子干痒,推荐紫苏叶,或者鲜桔皮泡水,桔皮以黄红色为好。此时忌凉药,如川贝炖梨,川贝枇杷止咳露(此药是老人阴虚,燥咳,手脚心热时使用的,枇杷叶性凉)
(二)        外寒里热阶段
这个阶段要主治外寒里热阶段的感冒,咳是外感带来的。
外寒里热阶段的药防风、荆芥里的防风可换成前胡,前胡有宣肺作用
双花(解毒,把热毒向外透发)、黄芩(清肺热)、蒲公英(散外寒)
浙贝母,枇杷叶(止咳)
有黄痰时可用点鲜竹沥口服液(化痰作用很强,但要注意外邪依然在)
我自己的体会,秋天秋燥,体热型的孩子可喝些冰糖梨水,有润燥作用
(三)        里热阶段
咳很严重,邪气侵入肺,此时需要找医生,但注意不要跟医生过分渲染咳嗽,主治的还应是感冒。
辅助治疗可配合急支糖浆(含金荞麦)、鲜竹沥口服液
此时最容易呼吸道变狭窄,有哮鸣音,咳时胸部有声音,有时会被误诊为哮喘而给孩子上激素,过度治疗对孩子造成伤害,而其实此时是咳喘(咳嗽严重时导致的呼吸系统的痉挛)
(四)        外寒阶段
鼻子有点堵,早晚有点咳,如果不处理会拖很长时间
此阶段还是用紫苏叶,桔皮水,如果要用药用止咳散寒的方子,温肺止咳的药:止咳散
止咳药分凉药温药,
凉药:浙贝母、川贝母、枇杷叶、竹沥温。
温药:紫菀、款冬、陈皮、半夏、百部
止咳散:白前、桔梗、陈皮、荆芥、百部/款冬花、紫菀、甘草,用量各约3克左右,轻轻一煎熬三分钟
备注:所有涉及到的推荐药方为罗老师课上推荐,非处方药,各位父母如果使用请自斟酌决定,本人无法承诺疗效以及安全性等问题。

三,        咳嗽中较特殊的:燥咳
燥咳指秋天刚来,忽然天凉,外寒来袭,症状是无涕,无痰
燥咳原理:夏天,津液外泄,毛孔张开,进入秋季,气肃降,津液往体内回收,体表津液少,体表干燥,初秋,出现燥咳,凉燥,应使用温的方法,时津液生发出来,可以喝紫苏叶水。再过些天,天气若返暖,秋阳热,而荫凉下有凉,冷热交替,出现温燥,很快化热,出现无涕、嗓子疼等症状,主要还是按感冒阶段治,可以配些滋润的东西,如川贝、枇杷。养阴清肺汤:主治化热的咳嗽。到初冬,又回到凉燥,无涕、无痰、鼻腔干燥。

罗老师讲咳嗽这一段时,反复强调立竿见影这个词,也就是提醒父母们不要把精力全部放在止咳而忽略了孩子本身身体出现的异常,导致病症的加重。咳是外邪入侵孩子体内的症状,所以不能忽略这个信号。

中医育儿笔记(三)

湿邪感冒:头晕,胃口差,脾满,胸闷

水湿重的人,舌苔满布,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纹(牙齿印),内湿重的人,赶上外湿天气,会导致体内多余液体阻碍经络内的液体正常运行,引出暑湿感冒、寒湿感冒

暑湿感冒:喝水多,天热
寒湿感冒:喝水、凉酒、凉茶、吹空调,导致发热、头疼,湿气导致上吐下泻(肠胃型感冒)。头疼说明寒重寒重,一杯水切几片姜煮3、5分钟,把藿香正气水(在上焦起作用)兑进去,可治疗头疼;发烧及腹泻,则要吃藿香正气丸(主下焦)注意:正常如果对症吃藿香正气丸一天内即见效,如果没有治愈则要马上换思路。如果又头疼又腹泻,就同时用藿香正气水和藿香正气丸。

备注:罗老师提到,现在他接触的病人几乎没有暑湿感冒类型,因为天气和生活习惯,大多数现代人都喜欢吹空调,喝冷饮,不晒太阳不运动,6到7成人湿气重,他治疗的几乎全部是寒湿型感冒,所以提醒大家选择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十分重要。

脾、胃
正气分两种,前天肾气,对孩子来说,这个不好补,补多了造成提前发育,补少了没效果;后天脾胃,这是后天的生化之源,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出问题的部分往往在脾胃。
*课上罗老师举了个例子,肾虚的孩子畏光,所以谁家宝宝出门眼睛特别怕阳光就要注意一下了

先天肾气可通过后天调养,补后天脾胃之气        
决定人健康生长的要素:肾精,肾精由三部分得来:1,先天肾气;2,食物精微;3,呼吸空气清清之气。
*罗老师举了明代名医缪希雍的故事,缪希雍的父亲老年得子,缪禀赋不足,所以特别重视后天的调理脾胃,以至后来他身体非常好,年纪很大还可以骑马几天几夜去外地出诊。所以孩子脾胃足,则身体壮,免疫力好。

一,        中西方讲脾
中西医讲脾有区别,
西医:spleen,指免疫系统的器官,可摘除
中医:脾的工作包括食物分解、吸收、分解的过程,包括胰、小肠大肠(此处听的不清,大意如此,可能有错漏)

胃:负责消(消食物),改变食物的形状,把食物变成糜状。胃消后把食物送到脾。
脾:1)负责化,把食物化成人体吸收的物质(化学过程)
2)负责运:把食物化后运送到全身。
化靠脾的阳气来化,阳气不足,食物不能化掉。
运:把食物中的精微物质送到心、肺。
(心使精微深化颜色,生血,所以脾生血。)
肺从空气中吸收清阳之气,与精微结合,形成中气(宗气),中气使五脏各司其职。

二,        脾主生清


古人认为,生命力与肝、脾能否上升有关(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脾气不足,无力托举脏气,(饮食劳倦,饿肚子干活最伤脾气)

脾主升清,清阳之气属于孔窍,目能视,耳能听,所以《黄帝内经》中说,九窍不和,皆由脾胃。

脾虚时,大便形状会发生改变,脾阳不足,便里有没被消化的食物,脾阴不足,大便干燥
小孩子,大便前半部干燥,后半部稀(不成形),是脾虚,脾气不足

脾升清,降浊都弱时,就会出现食后腹胀(脾气虚表现)

三 脾喜燥,恶湿

四 脾主生血、统摄血液

气为学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动血液在血管中走,气附着在血上,气不足则血液运行慢。
出血症状的成因有2个:1,脾气弱(固摄不住血液),2血热
小孩便血,多为脾气不足,吃龙眼肉可补脾气(龙眼肉直接吃会上火,蒸过之后食用)

五,脾主水
水肿,跟脾不足有关,脾阳不足,不能控制住水湿。
孩子不良生活习惯伤脾阳则水泛滥,所以千万不可喝冰饮料,伤脾阳,古人忌,以脏脾化冷

六,脾主四肢,肌肉

肌肉是否丰满和脾有关,脾虚的人大多肌肉松弛,黑瘦,肥胖的人多见于脾虚

正因为脾如此重要,张仲景的《伤寒论》把补脾的桂枝汤放在第一位方子的位置上。

六,脾出问题的一些症状

1,脾对应土,黄色反应脾,颜色应内敛,黄色跑到外面则脾气外泄,脾就出问题了,所以孩子脸色黄,晦暗,脾被伤了。
2,脾喜甘淡,孩子脾出问题,则口味会严重改变,这也是识别脾是否出问题的一个方法。
3,脾,其液为涎,脾气虚,脾气不收,则固摄不住,夜里流口水。
4,眼睛上下眼睑跟脾对应,脾虚,水湿肿,上下眼睑会肿。
淡白色肿,脾阳不足;略红,脾阴不足。
5,孩子睡觉时眼闭不严,露睛也是脾出问题的一个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