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千枚清代钱币亮相扬州博物馆

 红豆居士 2014-12-09

近千枚清代钱币亮相扬州博物馆

来源:中国艺术网 日期:2014-12-01 12:07:04

昨日,扬州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由江苏省钱币学会联合扬州双博馆、清代江苏钱币研究会举办的《苏泉大观—清代江苏钱币展》。

本文摘要

近千枚清代钱币今起亮相博物馆

昨日,扬州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由江苏省钱币学会联合扬州双博馆、清代江苏钱币研究会举办的《苏泉大观—清代江苏钱币展》。此次展览共呈现出清代钱币近千件,种类繁多,展现了精湛独特的铸造工艺和文化内涵,广大市民也可前来一睹其风采。

在中国历代钱币中,清代江苏钱币享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著名的“宝苏局”铸币时间长、铸量大、流通范围广,被称为清代江南第一铸钱局。

谈及清代钱币,大家都会想到铜钱,据博物馆相关人员说道,光绪年间,随着外国机器设备的引入,江苏也开始铸造钱币,一直延用至民国。不仅铜钱铜元,在晚清时期,江苏也发行银锭、银元、钱票纸币,品种繁多。江苏是清代货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有着精湛独特的铸造工艺以及文化内涵。

此次正式亮相的《苏泉大观—清代江苏钱币展》,将于明年1月9日结束,据相关人士介绍,本次征集了近千件国内外外知名藏家收藏的清代江苏钱币精品,对清代江苏金融货币的发展历程与收藏体系进行一次系统的展现。

清朝末期,引入外国机器造币设备,朝廷命在直隶、江苏先行机器制造制钱。光绪十三年,宁、苏两地开铸宝苏光绪通宝。光绪二十年十月,江苏正式开铸“江南省造”龙洋银币,光绪、宣统两朝都有铸造。江苏铸造铜元涉及三局,先后共设7家厂,其中南京4个厂、苏州2个厂、清江1个厂。

专家称,清代江苏境内银元其实为江南省造的银元。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筹办江南造币厂时,“江南省”建制已消失两百年。中国货币史上唯一虽注明省份但有名无实的钱币就是“江南省造”。

近千枚清代钱币今起亮相博物馆

南京江南造币厂在开办之初,就制作了江南银币。该厂全名为“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分东西两厂。东厂制作银元,西厂专造制钱。光绪三十一年,币铭“光绪元宝”的计有无干支(老江南)、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及乙巳等九种年别。宣统朝后只有二角、一角的“宣统元宝”。

据了解,首套江南省造银元面无干支纪年,俗称老江南,这套钱币构图风雅,海外很多钱币鉴赏家称其为“世界上最漂亮的银币”。

而说至清代江苏银锭,专家称,清代江苏地区经济发达,在商业交流中,大宗交易的支付主要是白银,以形状不同可分为:元宝;中锭;碎银。按地区不同叫法不一,镇江有称镇江撇子,南京有称茶花银,淮安有称淮安撇子,苏州有称枫桥撇子等。

那么,清代江苏纸币又是什么样子呢?专家表示,清咸丰三年开始大规模发行户部官票,官票以银两为单位,可分为一两、三两、五两、十两、五十两等多种。光绪年间各省自发办起官银钱号(局),江苏省设立江宁、苏州两布政司,因此设裕宁、裕苏两局,发行钱票,之后又发行银元票。辛亥革命后,两局停办。苏州裕苏官银钱局的银元票分“鹰圆票”和“龙圆票”两种,银圆票系横式,图下横书“江南裕苏官钱局通用钞票”字样,上端边框印有双龙抢珠图案。

民间的银钱业都属于旧式金融,它们发行的纸币统称为私贴,属于纯商业纸币。不管是官方纸币,还是地方纸币 ,都是十分紊乱的,从中也可略窥中国货币经济殖民地化的一些过程。

看《苏泉大观—清代江苏钱币展》,一定要看苏泉之王—咸丰元宝宝苏当千试铸样钱孤品。据介绍,咸丰四年二月,宝苏局在清江浦增设了分局,统一年开铸当十、当五十、当百行用大钱,后曾试铸过当五百、当千大钱。因虚值大钱遭到百姓抵制,宝苏局当千大钱并没有大量铸造。试铸少量后就被回炉改铸成小面值的宝苏咸丰钱。1999年,在宝苏局分局清江浦局遗址的所在地苏北淮安发现了这枚宝苏局咸丰大钱孤品,目前为止没有发现第二枚,极为珍贵。

近千枚清代钱币今起亮相博物馆

此次在扬州博物馆举办的展览非常有意义,清代江苏钱币展品种丰富,通过展览能让市民对解清代江苏钱币的发展历程进行一次了解。”中国江苏钱币学会会员、扬州钱币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陈晓友认为,在扬州,收藏古钱币的非常多,收藏人数仅次于邮票,并且扬州出现的古钱数量也很可观,春秋战国的楚币、汉代的郡国半两、五铢钱为最多的钱。

陈晓友认为,扬州历史上钱币最早出现在春秋吴王建邗城时期,西周空首布是扬州最早使用的金属货币之一。

据其介绍,公元前1027年周灭商,在淮夷族人的居住地封国—干国,当年的干国人拥有非常高的青铜冶炼铸造技术,干国流通的主要币种为殷商末期流行的青铜仿空心贝和西周空首布,而这类钱币主要就是在本地铸造的。据文献资料记载,干国青铜冶炼铸造技术比较高,此后,扬州历朝的钱币多有出土。到了公元前196年,汉代刘濞到广陵建造吴国。文献资料反映“吴王刘濞凭铸钱富国"钱布天下富埒天子"。陈晓友表示,当时汉代半两钱的主要产地就包括扬州,“史书上有记载,扬州府大铜山,在府城西北七十二里,又有小铜山,在仪真县西北二十里,皆吴王濞铸钱之地。”他回忆,1965年,一个汉代铸钱遗址和许多铸钱工具遗物就曾发现在扬州旧时属六合李岗楠木塘。其后历朝在扬州造币无数。

隋唐时期是扬州的货币发展高峰,陈晓友认为,隋炀帝对扬州古钱币铸造有很大的功劳,目前为止还有很多隋唐时扬州铸造钱币的历史遗迹和典故。唐宋时期,扬州的钱币铸造业并没有结束。高邮地区至今流传的一曲歌谣里提到的47家冶铁坊就是南宋时期旧铸造钱地址。现今,扬州老城区还有一条元宝巷,就是元初造元宝的地方。而造元宝除了需要工场和库房,还需要工匠的住所、守卫的营房。所以在其周围,还有几条附巷。到了明清时期,扬州铸钱较少,但是扬州的金融业依然有所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各种形态金融业统一为银行体制。扬州有了第一家人民政权银行—华中银行扬州支行(后并入华中银行二分行),1949年5月,华中银行二分行改组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扬州支行,从此扬州货币管理纳入人行管辖范围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