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崛起系列}大结局:开始决战的决战

 龙飞大哥 2014-12-09









萨摩不入流的政治斗争手段把幕府给激怒了,事情被推向了失控的境地。本来,即使纵观全世界的历史,最高层的政治斗争最终演化成全面内战的就不多,这只说明参与斗争的各方斗争手段简单粗暴,斗争水平幼稚低下。即使在以屌丝没文化著称的欧洲,这样的事情也够丢人的,遑论以内敛和厚黑著称的东亚文化圈。说起来,这萨摩人的对手德川庆喜也不是什么高手,当年和井伊直弼争幕府将军的时候就输得快要当了裤子,现在和简单粗暴的萨长之流可谓棋逢对手。


萨摩这边出臭招,庆喜回应得也很不高明。正月二日他向全国发布了《讨萨表》,标志着原来的宫斗剧正在演变成战争大片。通常被称为倒幕运动最高潮的戊辰战争拉开了帷幕。


这里虚的普及一个常识,并不是鸟羽伏见会战打完,幕府就歇菜滚蛋,严格说来,戊辰战争打完幕府还依然在苟延残喘。最后一直辗转到了化外之地北海道建立了流亡政府。鸟羽伏见会战,不过是把幕府势力彻底赶出了关西,开了戊辰战争的序幕,使得明治政府得以建立。所以,这次会战被我称为开始决战的决战。


德川庆喜的效率还是可以的。毕竟是当过大藩大名的人,很快他就动员了15000人的大军,从大阪向京都进发。


这里不需要卖关子。大家都知道战争的结局,我们如今所做的,无非是复盘而已。


从大阪进攻京都,只能从鸟羽和伏见两个关口进入京都。幕府大军兵分两路,一路5000人,主要是会津藩和新选组,从伏见进攻。另一路万余人,从鸟羽进攻。主战场在鸟羽,幕府前敌总指挥是幕府的旗本竹中重固。由于京都不沿海,海军虽是幕府铁拳,但是毫无用处。


德川庆喜是信心满满的,悲剧总是这样,越是信心满满就越容易坏菜。记住,这个世界没有事情是绝对的。


这时候京都的萨长两藩的部队不过区区四五千人,还有一千多私自脱藩的土佐藩藩士,无论怎么做兵棋推演,幕府好像都是稳操胜券,那些朝廷的公家甚至都开始盘算怎么跑路,要不是岩仓具视保持镇定稳住人心,不用幕府进攻,可能朝廷那些四体不勤的公家就都跑去九州了。但是,我们知道的,最终幕府失败了。败得莫名其妙,这是为什么?


我记得历史课本上说,幕府输掉鸟羽伏见会战是因为民心不附,军心不稳。扯淡,对老百姓来说,幕府掌权他交税,朝廷掌权他还是交税,该不许穿鞋依然不许穿鞋。按照中国古代的说法,无官不贪,老贪官好歹多年积攒,油水已足,贪起来比较讲究艺术,不下狠手,新上台的往往急于敛财,与民为害尤甚。朝廷一掌权,需要大量资金来构建政权,幕府不可能给他们留一个子儿,这些钱从哪儿来?还不是从百姓那儿征税?所以,说民心不附的,绝不是实情。


但最终幕府的的确确是输了呀,到底为什么?


在这里我想讲一个故事。


明朝靖难之役的时候,朱棣从北平往南京打,在济南被铁铉挡住。铁铉的兵不如朱棣强,只好龟缩城中,但若是朱棣攻城,也必不能支。于是铁铉想了一个好办法。他在城头竖起来无数洪武大帝朱元璋的排位。这木头牌位的作用比现在的凯夫拉防弹衣还好,朱棣束手无策,不敢动弹。铁铉因此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不战而屈人之兵。


据说德川家和明朝关系不错,但估计他们没有听说过这个事情,不然,之后的故事不会是那个结局的。


战斗一开始,萨长的部队打得很用,双方炮战猛烈,幕府兵多,却不得前进一步。萨长兵精,但也无法把幕府打退。双方几乎像蜜月里的男女,简直是难解难分,战场上尽是一对对的好基友。


双方都不能根本地打败对手,这时候,只有两种情况可以改变战局,一种是出现神一样的对手,一种是出现猪一样的队友。


幕府的前敌总指挥是竹中重固,他的祖先是被称为日本诸葛亮的竹中半兵卫。不过,既然我现在单把这个哥们拿出来说,就预示着:这哥儿们肯定没给他祖先长脸。


松平容保的会津藩军队在伏见和萨长军鏖战,双方炮战打得非常激烈,松平容保派出一个传令兵去找竹中重固,请示下一步行动。传令兵很快就回来了,快的让人起疑心。松平容保把传令兵找来,问:怎么样了?


传令兵上气不接下气:主上,我没有见到竹中大人!我在那里看到的只是一大堆和我一样的传令兵。


什么?他人呢?


跑了!他跑了!


八嘎!八嘎雅路!这仗怎么打?本来本方人数占优却赚不来战场的主动,已经士气低落,现在前敌总司令临阵脱逃!打屁啊打!撤!


会津藩的人很实在,松平容保一声令下,全军立即撤退,连萨长军都没有搞明白怎么对面突然就颓了?


我不知道竹中重固为什么要跑,反正当时幕府里真是太多这样子的废柴,这样的团队不灭亡,那真是没有天理了。


幕府当然没有一下子跑回江户,大家都是职业丘八,这点军事素养还是有的,只是稍作后退重整旗鼓。


双方在离京都不远的一个叫做淀的地方又开打了,如今这个地方就是京都市伏见区的淀本町。幕府摆好了阵势,用史诗一般的语言来描写就是等待着洪水撞上堤坝的那一刻。


洪水没有来。来了比洪水更坏的东西。


东方军队在冲锋的时候是不奏乐的,只擂鼓,日本人连擂鼓的都没有,直接就嘴里喊杀,前两周我看爱尔兰这里的报纸,说英国国防部削减了大量的国防预算,连军队演练的经费都被大量削减,为了应对这样的经费紧张,陆军宣布在特种部队的训练中不再发放空包弹,改由特战队员嘴巴发出“Piu”“Piu”的声音来代替真的射击,据说在实行了几个月后,已经为陆军省下了好几万英镑的弹药费。


但这时候战场上居然飘来一阵阵宫乐,紧接着,从远处地平线一点点升起的,就是那个东西——御之锦旗!天皇的象征御之锦旗!


所谓御之锦旗就是菊章旗,上有一朵十六瓣花朵的菊花,这是天皇家专用的图像,其他人不准私藏不准使用,旗出如天皇亲临,对此旗不敬,就是欺君犯上,就是朝敌。


我为什么要讲之前铁铉的故事,大家明白了吗?


顺便说一句,朝廷里掌管这旗的,就是我们的老朋友,老狐狸岩仓具视。


现在,打着御之锦旗的萨长军就是官军,和官军作战的,是什么?没错,贼军!


完了,彻底完了,这就是挟天子令诸侯,普通大头兵谁敢对御之锦旗开枪?谁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当这个朝敌?幕府也没有宣布过反天皇啊,幕府只是“讨萨”啊,现在天皇出来为萨摩背书,你不赶快趁着人家没和你算账,扔下枪赶快撤?


除了德川家的嫡系,幕府军一哄而散。著名的鸟羽伏见会战就此结束。


一个新的时代,就这样开始了。是的,就是这样,以一种荒唐的形式。


(本部分完)



尾声

终于写完了。


以这种类似细说的方式来讲严肃的历史,是一种游戏。


我曾经一再说,历史是不能总结原因的,我们往往无法穷尽原因产生的必然因素,只要无法枚举,那么任何总结出来的原因都是没有意义的。研究这样的社会科学,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文字游戏,是今人对过去的一种情感投射。所以,胡适才会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把不同的历史放在不同的当前环境下,能够得出许多相反的结论,与其这样反复打脸,还不如就不要去总结。读历史,要明白的是人心。


绝大多数人读历史,是从大往小看的,把一些个体的体验作为轶闻趣事。我看历史却正相反。作为一个人,你无法感受到超前的或者过去的很多事情,你没有上帝视角,这不是战略游戏。你能够体会的就是你身边周遭发生的事情周边接触的人。即使你的全局观再强,你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感受剥离。所以,读历史,恰恰应该站在从小到大的角度,才看得真切。


我写的这一部分,就是尝试着,从这样一个从小到大的方式,来讲述一段历史。原来,这样来看,历史真的不太一样。


很多人问我,是不是对历史有特别的兴趣?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来引用丁肇中先生的一段话,对于一个中学生,所谓的兴趣,无非就是不用花很多功夫,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他就是这样选择了物理。我也是这个原因,投入到了历史的研究。


社会学的研究很费神,他不是科学,不可以重复,不可以证伪,也就是说他没有检验的标准。一切都必须靠自律。一个自律不太强的人是不适合做社会科学的,因为他只要稍作努力就可以轻易发现,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文字游戏来欺骗大家,既然不能证伪,那你玩文字游戏,别人也无法指摘你,只要不是特别蠢的人,很容易在这个领域里沽名钓誉。


如今我写这样的一段小历史,就是告诉大家,历史必须要学会这样看,还有那样看,用怀疑一切的理性力量融进社会科学的研究里,虽然会让你的进度变得很慢,但是你会发现,一旦你找到诀窍,其乐无穷。


正如我之前讲的,如果你悟到他的结论都可能是虚妄的,那么你的快乐就在研究过程本身了。


对于日本的历史,中国人了解的其实并不多,说起来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上和我们有那么多的恩恩怨怨,但是我发现很多当下的中国人居然抱定了民族主义,讳疾忌医,一听到日本就皱眉摇头。


我向来不喜欢评判对错,但这件事情我要说,这些人真是大错特错。我不说好坏,我且说即使你把他当对手,也应该知己知彼不是吗?做这种鸵鸟的事情,难道不是愚蠢吗?


日本虽然也是东亚国家,受到过来自中国深远的影响,但是归根结底,日本社会和中国式截然不同的。了解一个离自己那么近却和自己那么不一样的邻居,的的确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讲到幕末,这又是一个庞大的问题。如今我写的东西,可能连千分之一的幕末历史都没有讲明白,就说那么多出现的人名,要一一讲清楚就又是一本鸿篇巨著。但是我们不妨粗线条来捋一遍这一条线,这个时代,中国和日本一样,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中国的变革大家比较熟悉,最终使得我们的社会变成了今天的样子,那么我们的近邻,近代史最大的对手日本,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呢?


最终,又讲到幕府和明治政府。要说我自己,我是同情幕府的,幕府代表了一种地方自治权利制衡的政治体制,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础,另一方面,幕府在面对黑船来航的时候,是主张开国的,这种积极主张对外交往开放互通的态度,是东方古国摆脱过去的窠臼走向新时代和现代化唯一的办法。小平同志在我们国家搞的改革开放就是最好的例子。


明治政府是搞集权的,我们中国人是集权的专家,从秦朝开始一直到清朝,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的集权体制,我们能够轻易地调动全国的力量去做一件事情,这样的事情岂有做不好的道理?但是,从现在的眼光看,集权的利弊是尚待讨论的,这里也不方便展开多说,但是,对于日本来说,明治政府并不是什么代表先进力量的政权,幕府也不是什么落后力量的最后堡垒。说到底,倒幕运动就和我们中国那么多的宫斗电视剧一样,只是一次最高权力的政治斗争罢了。只不过日本人水平臭,最终玩脱了,把高层的政治斗争搞成了全民内战。这一点,我们倒是应该借鉴一下的。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幕府该死,也千万不要以为明治伟大,这一切,和四阿哥和八阿哥的争皇位没有任何的区别。


最后,我要感谢一下我的朋友宋燕,是她的鼓励,让我完成了这一场游戏。当然也要感谢读者们的时间,让我能够有机会给大家用这样的方式讲一个故事。


博芒特于爱尔兰


(本文为“从矮脚病夫到东亚巨擘——日本崛起的故事”系列之二十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关注我就对了。你还可以通过网易云阅读、腾讯新闻客户端、zaker、鲜果、flipboard多种形式搜索订阅时拾史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