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朋友的朋友圈

 学海泛舟 2014-12-10

没有朋友的朋友圈


没有朋友的朋友圈  我常觉得,微信朋友圈是近年来最伟大的社交发明。人人网既庞大又臃肿,你大力扑腾起的浪花,很快就被淹没在跨洋的代购里。微博离现实太远,又顾及转发量,说什么都得字斟句酌。

  朋友圈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你需要从蛛丝马迹的互动中,去猜想、挖掘、定义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每次新增一个联系人,迅速地浏览一遍对方的朋友圈后,总能发出“原来他们俩也认识”的感慨,同时也得出“原来他还有这一面”的结论。是谁发明了“圈”这个精妙的说法,它封闭又敏感,拒绝接纳新成员,又时刻渴望被窥视。你只知道你的朋友列表里有谁,却无法囊括对方的联系人,所以你回复时,不知道有谁沉默地盯着你们的互动,也不知道他回复别人时,又是怎样的。就像我加过的一个青年,朋友圈里满是豪言壮语,“不想被任何名利捆绑”,几天后我又在一个富二代朋友晒的新车照片下看到他的回复,充斥着“兄弟啊牛啊改天一起聚聚啊”这些热忱的字眼。

  朋友圈最伟大的功能,就是分组,它的伟大之处在于,你没法判断对方是公开还是分组,还是就你一人可见。这功能给了多少人伪装的机会——有人跟男友稳定交往三年,对外则一直宣称单身;有人在这个组里装完孙子,又到那个组里去扮大爷。它给了一些人活在平行时空的机会,给了收取不必要的艳羡的权利,也给了从日常生活中叛逃的可能。谁都想要借虚假的朋友圈,活出现实里不存在的风生水起。

  朋友圈所呈现的,大多是提炼后的人生。旅途中可能抓拍了七八十张照片,最后能通过层层遴选的,不过那么三两张;通宵做报告,累到极点,最后公开的却是一句“年轻就属于奋斗”;和伙伴一道做项目,不管抱怨过多少次对方的不靠谱,结束时还是要摆上集体照,感慨“相聚是缘,有你真好”。当然,围观群众也很上道,女生自拍一律默契点赞,发深夜两点落地窗前万家灯火的就恭称“某总”,至于考前拍概率论封面声称终于要开始复习的,评论里都会默契地回“学霸轻虐”。

  这种互动,也未必不出于真心。当他人用心也用力地证明自我时,我们也乐于成为点赞之交。这种看似虚伪的社交下,其实藏着一点“食不易”的同理心,一点礼尚往来的私心,一点想开拓人际关系的野心,这些心思拼凑起来,也够大家和和睦睦地在朋友圈里天天见。

  有时我也会懊恼地想,朋友圈里,其实压根就没有朋友啊。真正亲密的人,总是即时性地跟你分享喜怒哀乐,哪顾得上纠结到底要为这张抓拍选用哪款滤镜。就像逢年过节,你跟大部分人转发老套的祝福短信,末尾还不忘署名,生怕这一点社交的努力白费。而跟最要好的朋友和最喜欢的人,却不必假借节日的名头问候,在你们絮絮叨叨的对话间,便是最具仪式感的“节日快乐”。人世间最郑重其事的庆祝方式,都该是朴素而随意的,不必有蜡烛,也不需要烟火。

  真正的感情,从来不是靠点赞维持的。只是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太过稀薄,才想攥一把叫好声。

  所以,一旦某个人停止了晒图,我总愿意相信,他是不必再向朋友圈索要安全感了。这安全感可能来自于强大的自我建设,也可能是因为被人摆在了聊天页面的置顶。我有个女朋友,做了多年的单身公害——对,就是那种深夜传自拍配歌词,传泳衣照说“哎哟又胖了怎么办”的女生。一整个暑假,在铺天盖地的旅游照支教照旧同学合照中,都没瞥到她的踪影。我激荡着八卦之心,兜着“不会被屏蔽了吧”的揣测,委婉地向她提问,她却是难得的直白:“太麻烦了,懒得发。”

  我当然不信。

  过了好一会儿,她突然发过来一大段话。

  “那天给他看小时候的照片,都是原片。反正你也能想象,有些笑得眼睛都没了,有些是麒麟臂。结果他来了句,你好可爱啊。你看得出来,他是真觉得那个肉乎乎的小姑娘可爱。

  “我现在就想扎着马尾陪他上自习,不想再硬凹姿态,证明自己活得千姿百态。要是有个人能够接受你的原片,你就懒得再为无关紧要的人,动用修图软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