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盲点:好人的潜意识偏见》笔记

 维实维善 2014-12-10

最近一段时间有很多书没看,努力消灭待读清单中书籍,准备开始增加每天的阅读时间,然后把看完书进行处理。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本心理学科普书籍,书中了分享一系列思维上的盲点-认知偏见,而这些认知偏见能够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指导着我们的行为。最麻烦的情况就是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你盲点会让你不由自主进行选择,形成思维定势,而且这一切是下意识的发生,你根本就不会有任何觉察。

但到目前为止,有效消除认知错误的策略并不存在时,希望对认知错误的认识和研究能不断的发展,研究出超越认知错误的方法。

这本书说科学研究的内容多一些,缺少一些实用的应对办法,可以通过阅读策略思维、思维方法之类的书籍做为补充。

扩展阅读(输入:“艺术”,查看下面的两本书):

  • 《明智行动的艺术》中的一些认知误区 20140518

  • 《清醒思考的艺术》笔记-1

  • 《清醒思考的艺术》笔记-2

  • 《清醒思考的艺术》笔记-3

  • 《清醒思考的艺术》笔记-4

正文

人类祖先生活在危险便地的环境中,以为纯粹的求生作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而进入科技时代的时间过短,现在的很多认知错误都是从前进化过程的胜利果实。

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系统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因在记忆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获得过诺贝尔奖。有人曾问他大脑无意识运转的情形如何,他估计80%、90%的时间都是如此。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约翰·巴奇则指出,确切的数字并不重要,也不可能被推断出来。重点专家们认同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思想的比率是很低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对自我洞见保持谦卑的态度。


说谎的优势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在他1850年写的悼念友人哈勒姆的哀歌《悼念》(In Memoriam)中,将某种人性描述为“尖齿与利爪之间的赤红”。自此,这句诗就成为人们对于自然选择中激烈竞争行为的简单描述。因而,我们将人们为谋取潜在生存、繁衍后代方面的利益时所说的谎言称为“红色谎言”。这类谎言也许具有某种进化学意义——它们可能是人性中的一部分。


某些进化生物学家认为,人类在智人阶段就已经将说谎这一行为固化为天性了。这些进化生物学家做出此论断是基于对说谎者在日常生活中种种行为的研究和对人类说谎行为的观察所得出的。但持不同意见的科学家们则相信另一组更确凿的证据,即说谎行为之所以是天性,是因为许多其他种类的动物在通过欺骗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从而使欺骗行为成为人类在生存游戏中必需的技巧。一种广为学界接受的说法是,非人类物种的欺骗行为与自然选择有必然联系,因此才会通过基因来传递。迷彩飞蛾、黄粉蝶和新月飞蛾是众多能够通过保护色隐藏自身和伪装的物种代表,它们能够伪装成与所栖息的植物相似的颜色,让人难以区分。而其他一些昆虫则通过拟态伪装来赶走觅食者,它们试着从外形或行为上将自己伪装成有毒或难以下咽的生物,从而避免被吃掉的厄运。


尽管学界一致认为各种动物的欺骗行为可以通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加以解释,然而这一理论在推广至人类自身的说谎现象上时却出现了问题。从进化的时间表来看,人类的语言只是近百万年来的产物。因此,我们不得不诘问,在原始人类进化的进程中,某些突变是否能够如此迅速地成为天性,并能体现出进化学方面的意义(出现在距今1 200万年至200万年之间的某个时间点)。换而言之,百万年的时间跨度,是否能为产生比普通语言更进一步的欺骗性语言提供足够的时间呢?


进化论学者们认为,自然选择的压力能够让物种在30个世代的更迭中产生决定性的基因突变——这一时间跨度短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如果说谎的行为能够在自然选择过程中为说谎者提供生存优势,让他们活得比诚实者更久并繁衍更多的后代,那么百万年的时间跨度的确足够让自然选择优化我们的基因,使说谎成为一项先天优势。


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如果一个人对其潜在的性伴侣宣称“我爱你”,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比其他坦承只要性关系的竞争者们更容易将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这就是说谎的优势。对潜在性伴侣的曲意奉承和对物质财富的夸大,同样会让说谎者们在繁衍后代方面占据优势。

认知偏见

从一个例子说起:

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发生了车祸,父亲当场就死了,儿子被人匆忙送入医院。手术室里,外科医生看到这个男孩说:“我不能给他做手术,他是我的儿子。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你可以计时一下,看看你能在多长时间内想到答案。在这个两句话的故事时,用了两个认知偏见来让你判断失误。

当你看到这个故事的第一反应是迷惑,那是因为在读到“外科医生”时你不由自由地将其与“男性”联系起来了。读到最后一句时感困惑,说明“男性赞同于外科医学”的联想是自动生成的,潜意识中就认可了这个事情。除了一般人会这样想,就连一些相信男女平等和女性主义者也同样会产生这种认知偏见。同时在这个故事里一共出现了9个与男性有关的词,这9个词会导致你产生了“外科医学等同于男性”的联想。

书中举了很多类似的认知偏见,专家们发现人类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比率是非常低的。而更深入的了解认知偏见对思维和行动的统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并可以避免做重要决定时受到自身认知偏见的影响。

刻板印象

人类想要避免运用刻板印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刻板印象构成了我们对于老年人、女性、亚洲人等词语潜在且主要的理解。这些潜在的、无意识状态下启动的含义远比字典中的字面定义要深远。例如,在任何英语词典中都不会将老年人定义为“动作迟缓”、“健忘”、“听力障碍”或是“虚弱无力”。但这些词都是与“老年人”相关的刻板印象。没有可以用来给某类人群下定义的刻板印象,就跟认识某个词语却不知道其含义一样。换句话说,每个人都需要运用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不是均等分配的。如果你能用所在社会的内定属性来形容,你会比别人更少受到刻板印象的制约。群体内的人不会对你抱有成见,他们和你有着共同的内定属性。其他人也不会对你抱有太大成见。在日本,人们对年轻人没有太大成见,在美国却恰恰相反。这就是为什么我之前会说属于社会内定类型的人群,不用那么担心偏见的问题,因为别人对他们有偏见的可能性更小。

相反,人们更容易对不属于社会内定类型的人群持有成见——不光是别人,也包括他们自己。这是他们的一项劣势。这个结论是最近在研究中得出的,这也可能是最不厚道的切入点之一。对一群人的刻板印象很多时候都是这类人对自己抱有的成见,在这种情况下,刻板印象就变成了自我实现或自我毁灭的预言。

诺塞克和他在弗吉尼亚大学的搭档弗雷德·史密斯在数以万计的大学在校生和毕业生中做了广泛实验,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他们发现持有最强“科学等同于男性”偏见的女性选择科学作为自己专业的可能性最小,而持有相同偏见的男性最容易选择科学专业。在这项研究中,“性别——科学”刻板印象比有意识地表现出的“性别——数学/科学”偏见或是SAT数学分数,能更好地预测出女性对于科学专业的选择性行为。

这一切说明,刻板印象,特别是无意识的刻板印象,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和想法,还会对我们的选择和行为造成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