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鸡鸣散治带状疱疹

 豫西南客的书馆 2014-12-10
【摘 要】 目的 观察新鸡鸣散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 方法 用金银花合鸡鸣散辨证组方,外用黄柏粉与青黛粉香油调敷。治疗1周为1个疗程,观察1~2个疗程,分别记录水泡干涸、疼痛消失所需时间。 结果 经观察,28例患者2个疗程均全部治愈。1个疗程痊愈25例,占89.29%;2个疗程痊愈3例,占10.71%。3d内水泡干涸12例,占42.86%;疼痛消失10例,占35.71%;4~7d水疱干涸16例,占57.14%;疼痛消失15例,占53.58%;余病例皮损症状在15d内全部消失。 结论 新鸡鸣散内服加局部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

    【关键词】 新鸡鸣散;带状疱疹;中医疗法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中医称“缠腰火丹”,“蛇窜疮”或“蜘蛛疮”。中医认为本病因情志不遂,肝郁气滞,郁久化热;或因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笔者从1995年以来至今用新鸡鸣散为主方随证加减治疗2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均为门诊病例,男20例,女8例,年龄10~69岁。患者自觉症状以患部疼痛为主要症状,且年龄越大疼痛越重。28例中疼痛者27例,麻木及瘙痒者1例。皮损多沿一侧周围神经分部区出现,28例中以肋间神经分部区最多,共14例,其中1例并发累及同侧臂丛神经;腰骶神经12例,三叉神经2例。

    1.2 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由板兰根,金银花合鸡鸣散方而成。板兰根30g,金银花30g,木瓜10g,槟榔10g,苏子10g,苏叶10g,生姜10g,吴萸3g,桔梗6g,生甘草6g。28例患者均按协定处方治疗。疼痛甚者木瓜加量至15g,体质虚弱者槟榔略减量至8g,水疱多者加苡仁,通草,痒甚者加蝉蜕,伴脓疱者加蒲公英,野菊花,患部灼热感者加栀子、丹皮。外治以黄柏粉与青黛粉等份香油调敷。若水疱紧张丰满者先用无菌针头刺破后用3%双氧水反复擦洗再涂上药。

    1.3 观察方法 本组治疗1周为1个疗程,服药观察1~2个疗程。水疱干涸,疼痛消失者为临床痊愈。观察中分别记录水疱干涸,疼痛消失所需治疗时间。

    1.4 治疗结果 经观察,28例患者2个疗程均全部治愈。1个疗程痊愈25例,占总例数的89.29%;2个疗程痊愈3例,占总例数的10.71%。其中,水疱干涸较疼痛消失所需时间短,1个疗程28例水疱全部干涸加痂,疼痛消失25例,占总例数的89.29%。患者皮损及症状与病程关系,见表1。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15岁。因右侧胸背部起疱疹疼痛4d来诊。患者

    表1 患者皮损及症状与病程关系(略)

    4d前无明显诱因感右侧胸背部疼痛,未予重视,后右背部起红疹、水疱,并逐步增多,泛及同侧胸部,伴灼痛,呈阵发性加重,影响睡眠。体检见右侧胸背部呈带状分布,水肿性红斑,其上见簇集红色栗米玉绿豆大小丘疱疹,水疱疱周红晕,疱液清,无脓疱,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诊断为带状疱疹。按协定处方治疗:板兰根30g,金银花30g,木瓜10g,槟榔10g,苏子10g,苏叶10g,生姜10g,吴萸3g,桔梗6g,生甘草6g,丹皮10g,栀子10g,苡仁10g。3剂,每日1剂,每日3次。外用以无菌针头刺破水疱后用3%双氧水反复擦洗,然后用青黄油外擦。治疗3d后复诊,患者诉当日疼痛明显减轻,第2天疼痛消失。查水疱均已干涸结痂,红斑较前变为暗红。中药守前方去苡仁、生姜加丹参10g,3剂,3d后痂皮脱落,皮疹消退而愈。

     3 讨论

    鸡鸣散是治疗寒湿雍注下焦之湿脚气方,意在行气降浊。方中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岚瘴气;木瓜舒经活络并能化湿;苏子、苏叶、桔梗宣通气机,外散表邪,内开郁结;吴茱萸、生姜温化湿邪,又解肝经之郁滞。今以板兰根、金银花清热解毒为君,配以原鸡鸣散化湿之功为臣,借吴茱萸理气止痛之力为反佐又引肝经使之,生姜辛散走表导之;桔梗、苏子、苏叶宣通气机达肺之皮毛;槟榔行气、消滞、利水。诸药相合实为清热解毒,化湿消滞,理气止痛之方。由于药味药量调整已改辛温为辛凉,甘寒为性,加两味则借古方之名而变新方新用,也是一种探索,敬请同道斧正。另外黄柏、青黛能抗病毒、消炎,用其局部外敷,内外合治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