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南感觉统合之孩子穿衣有法则? 可以参考不能迷信

 谈一谭 2014-12-11

下面列出的穿衣法则来自于一条热门微博,里面的“穿衣法则”的发明者是杭州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桂晓春,这个法则被很多网友奉为“技术帖”,当然也有人提出质疑。

  比较厚的羽绒服相当于9℃;

  薄款羽绒服相当于6℃;

  稍厚的弹力絮棉衣是5℃;

  厚羊毛衫是4℃;

  棉背心4℃;

  抓绒衣服、薄外套是3℃;

  厚的棉毛衫是2℃;

  薄的棉毛衫是1℃等;

  若温度为22℃,那么穿一件短袖加一件薄外套就可以:22+1+3=26,控制在26℃是最佳的。

  网友——神回复:

@茄子求过360:我想知道,如果夏天37℃,按这个法则的意思是要扒皮吗?如果气温正好是26℃,是说要裸奔吗?

@小丸子哩哩哩:我这冬天零下20多摄氏度,按照他这个26℃的算法,我得穿46摄氏度,9+6+5+4×2+4+3×2+2×3+1×2=46,谁能告诉我,怎么穿到身上?

@何小肚:此帖两处致命伤!一、同样质地衣服,穿着方式不同,保温度不同,比如羊毛衫穿在外套里和羊毛衫穿在T恤外就截然不同!二、没有考虑到着装中下身的装扮。

  发明者的解读——只是最适合自己家女儿的法则

  “这只是我为女儿总结的加衣、减衣经验。”桂晓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女儿三四岁时,穿衣稍微不注意,就会发烧、感冒。于是,她每天测室内温度,并记下孩子穿了什么衣服。根据一年来孩子感冒、出汗时的温度和当时的穿衣状况,总结出了这条适合女儿的穿衣法则。

  那不同衣服的度数是怎么得来的呢?桂晓春进一步做了解释。

  “温度为26℃时,穿一件T恤刚刚好,以这个为基准,如果温度下降3℃,加一件薄外套就刚刚好;下降4℃,加一件厚羊毛衫就行。这就意味着,薄外套代表3℃、厚羊毛衫是4℃,以此类推。”

  专家的说法——衣服有度数不靠谱法则尽可参考

  按照桂晓春总结的“法则”,每件衣服都是有度数的,那究竟存在不存在这样的服装温度呢?记者咨询了多位服装设计专家和面料专家,他们均表示没听说过。

  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讲师、服装工程学博士罗云称,“服装的属性没有具体的温度指标。我们穿衣舒服不舒服,主要取决于服装微气候。”

  服装微气候是指服装与皮肤之间微小空间的温度、湿度和气流的总称。根据服装卫生学的标准,舒适的衣内微气候一般是温度在32摄氏度左右。罗云说,不同服装影响微气候的程度,目前学界还没有出来具体的参考值。

  服装微气候:人们穿上衣服后,在衣服和皮肤之间就形成一个温暖的空气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能保持人体热量不快速散发,同时衣服有较好的吸汗和透气性能,于是在这一小气层内就形成舒适的小气候——服装气候。这个“小气候”决定了我们穿衣的温度、舒适度,但不管“小气候”怎么变,冬天穿衣都不建议超过4件,否则肯定不自在。小朋友活泼好动,更是如此。

专家建议

 不同地区的早晚温差、空气湿度都不同,而不同年纪、不同体质的孩子、甚至说同一个孩子的不同部位,需要的保暖程度也不同。穿多少衣服不能硬性规定,要根据个人体质、健康状况、温度、湿度等条件来决定。“冬季孩子添衣,最大的法则是妈妈多用心”。

“通俗地说,儿童都是怕热的,因为他们的基础代谢率比成人要高10%左右,因此学龄前儿童穿衣数量跟成人大致相当,小婴儿多穿一件即可”,儿科专家吴葆宁说,“有的小孩末梢循环比较差,冬天手脚冰凉,家长摸手心觉得凉,又继续添衣,等手心暖了儿童的实际体温已经偏高,更容易感冒着凉。”

吴葆宁建议,家长可摸小孩的额头及后颈,看是否干爽,如果出汗需及时擦干,如果温度低则需适当增加衣物,“晚上睡觉时盖同样的被子,小孩会觉得热,因为他们的脏器仍处在代谢发热的状态,因此可过1-2小时再盖厚点的被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